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页码:3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811362422/9787811362428 ·条形码:9787811362428 ·版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药学(初级师)采分点必背 |
 |
|
 |
中药学(初级师)采分点必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页码:3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811362422/9787811362428
·条形码:978781136242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内容简介 《中药学(初级师)采分点必背》严格按照《中药学(初级师)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根据对历年考点及历年考试真题的分类解析,进一步提炼“采分点”而成。全书精炼、准确,必背“采分点”突出。可使考生了解命题趋势和命题重点,以便掌握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中药学(初级师)采分点必背》将考试大纲和复习指导用书融为一体,体例新颖、方便复习。《中药学(初级师)采分点必背》主要供广大参加中药学(初级师)资格考试的考生使用。
编辑推荐 《中药学(初级师)采分点必背》: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第1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2单元 阴阳学说
第3单元 五行学说
第4单元 五脏
第5单元 六腑
第6单元 奇恒之腑
第7单元 精气血津液
第8单元 经络
第9单元 病因
第10单元 发病
第11单元 病机
第12单元 防治原则
第二部分 中药学
第1单元 中药学的发展
第2单元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第3单元 中药炮制
第4单元 药性理论
第5单元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第6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7单元 解表药
第8单元 清热药
第9单元 泻下药
第10单元 祛风湿药
第11单元 化湿药
第12单元 利水渗湿药
第13单元 温里药
第14单元 理气药
第15单元 消食药
第16单元 驱虫药
第17单元 止血药
第18单元 活血祛瘀药
第19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20单元 安神药
第21单元 平肝熄风药
第22单元 开窍药
第23单元 补虚药
第24单元 收涩药
第25单元 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26单元 拔毒化腐生肌药
第三部分 方剂学
第1单元 总论
第2单元 解表剂
第3单元 泻下剂
第4单元 和解剂
第5单元 清热剂
第6单元 祛暑剂
第7单元 温里剂
第8单元 补益剂
第9单元 固涩剂
第10单元 安神剂
第11单元 开窍剂
第12单元 理气剂
第13单元 理血剂
第14单元 治风剂
第15单元 治燥剂
第16单元 祛湿剂
第17单元 祛痰剂
第18单元 消食剂
第19单元 驱虫剂
第四部分 中药化学
第1单元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
第2单元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3单元 糖和苷类化合物
第4单元 醌类化合物
第5单元 苯丙素类
第6单元 黄酮类化合物
第7单元 萜类和挥发油
第8单元 三萜类化合物
第9单元 甾体类化合物
第10单元 生物碱
第11单元 鞣质
第12单元 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第五部分 中药药理学
第1单元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第2单元 解表药
第3单元 清热药
第4单元 泻下药
第5单元 祛风湿药
第6单元 芳香化湿药
第7单元 利水渗湿药
第8单元 温里药
第9单元 理气药
第10单元 消食药
第11单元 止血药
第12单元 活血化瘀药
第13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14单元 安神药
第15单元 平肝熄风药
第16单元 开窍药
第17单元 补虚药
第18单元 收涩药
第19单元 驱虫药
第六部分 中药鉴定学
第1单元 中药鉴定学的含义和任务
第2单元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第3单元 中药的鉴定
第4单元 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5单元 茎木类中药
第6单元 皮类中药
第7单元 叶类中药
第8单元 花类中药
第9单元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第10单元 全草类中药鉴定
第11单元 藻、菌、地衣类中药
第12单元 树脂类中药
第13单元 其他类中药鉴定
第14单元 动物类中药
第15单元 矿物类中药
第七部分 中药炮制学
第1单元 中药炮制学概况
第2单元 炮制与临床疗效
第3单元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第4单元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第5单元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
第6单元 净选加工
第7单元 饮片切制
第8单元 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第八部分 中药调剂学
第1单元 绪论
第2单元 调剂人员职责与道德规范
第3单元 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
第4单元 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
第5单元 合理用药
第6单元 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第7单元 中药用量与计量
第8单元 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
第9单元 饮片调剂操作规程
第10单元 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
第11单元 中药临方炮制
第12单元 中药煎服
第13单元 药品采购与供应
第14单元 中药品质变异
第15单元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第16单元 中药养护技术
第17单元 常用中药的养护
第18单元 医院药检工作及药品质量管理
第九部分 中药药剂学
第1单元 中药药剂学绪论
第2单元 制药卫生
第3单元 粉碎、筛析与混合
第4单元 散剂
第5单元 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
第6单元 浸出药剂
第7单元 液体药剂
第8单元 注射剂
第9单元 外用膏剂
第10单元 栓剂
第11单元 胶剂
第12单元 胶囊剂
第13单元 丸剂
第14单元 颗粒剂
第15单元 片剂
第16单元 气雾剂
第17单元 膜剂
第18单元 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19单元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第20单元 中药制剂的生物有效性评价
第21单元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第十部分 药事管理学
第1单元 药事与药事管理
第2单元 药品与药品标准、药品管理分类及药师职责
第3单元 药事组织管理
第4单元 中药管理
第5单元 药品管理法的主要内容
第6单元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第7单元 药品监督管理
第8单元 中医药条例
第9单元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第10单元 医疗卫生系统医德规范及卫生行业作风建设
……
序言 中药学(初级师)资格考试具有点多、面广、题量大、分值小的特点。靠着押题、扣题式的复习方法难以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相反,全面、系统的“笨”办法反而显得会更加有效。但是.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全面、系统的“笨”办法又有许多难题:一方面这些考生不同于中考或高考的学生,他们的时间很多是零散的,精力是难以集中的,往往是拿起书本,眼睛已经放在书本上几分钟了,脑袋却还在白天各式各样的事情上,或者是复习的事情做着做着,脑袋里却出现了其他的事情而走了神;另一方面,考生的学习耐力也是有限的,长篇大论的内容往往使考生读过以后还不知所云。考生面对品种众多的复习资料也是目不暇接,无从选择。这些,都说明了广大考生热切盼望着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出现。
考试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学习得法就一定能取事半功倍的效果。备考时掌握以下几点原则非常重要:①要掌握考试大纲,认清复习重点;②重视历年考试真题,掌握命题规律;③坚定信心,多记多做,认真备考。学习方法也离不开“先死后活”,先“死记硬背”,后“活学活用”。背什么,才能背以致用,这个就离不开“采分点”,正是对考试和广大考生特点的研究和总结,针对广大考生在复习应考时所面临的困难,经过长期研究考试规律,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采分点必背”系列选题就是针对这几点而精心策划编写的。
根据对历年考点及考试真题的分类分析,本书共归纳“采分点”近2500个,并且对“采分点”中做了关键词、句的标识。
本书涉及内容广泛,虽经全体编者精心编写、反复修改,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予以指正,在此谨表谢意。
文摘 采分点8:水肿初起,兼有畏风恶寒,脉浮,宜以麻黄为主治疗。
——易混淆选项:荆芥;赤小豆;猪苓;连翘
采分点9:既能发汗解表,又能解鱼蟹和半夏毒的药物是生姜。
——易混淆选项:香薷;麻黄;桂枝;荆芥
采分点10:型莶能发表散风,炒炭又长于理血止血。
——易混淆选项:紫苏;防风;桑叶;牛蒡子
采分点11:防风的功效是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易混淆选项:紫苏;桑叶;牛蒡子;生姜
采分点12:香薰微温,兼和中化湿而祛暑,习称“夏月麻黄”,善治暑天感寒饮冷、阳气被遏之头痛、形寒、发热、无汗及腹痛吐泻。兼治脚气肿痛。
——易混淆选项:生姜;紫苏;白芷;桂枝
采分点13:生姜性温归胃经,有止呕之功,善治胃寒呕吐。
——易混淆选项:胃热呕吐;胃虚呕吐;痰饮呕吐;伤食呕吐
采分点14:味辛性微温,既可治风寒表证,也可治风热表证的药是荆芥。
——易混淆选项:麻黄;桂枝;桑叶;薄荷
采分点15:防风主要应用在:①外感表证;本品还可用治风热表证;②风疹瘙痒;③风湿痹痛;④破伤风证;⑤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的泄泻。
——易混淆选项:疮疡初起;风寒感冒;胃热呕吐
采分点16:防风祛风力强,为治风通用之品,常与荆芥相须为用。——易混淆选项:藁本;独活;香需
采分点17:防风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对风寒湿痹,肢节疼痛,可配羌活、当坚等。
——易混淆选项:荆芥;天麻;天南星;白附子
采分点18:羌活主要应用在:①风寒感冒。对外感风寒夹湿证,尤为适宜,常与防风、细辛、白芷等同用;②风寒湿痹。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宜。可配防风、姜黄等。
——易混淆选项:白芷、防风;防风、藁本;独活、香薷
采分点19:既能解表散风,又能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解表药物是鱼堇。
——易混淆选项:荆芥;防风;羌活;香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