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战国策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6450437/9787506450430 ·条形码:9787506450430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职场战国策 |
 |
|
 |
职场战国策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6450437/9787506450430
·条形码:97875064504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职场战国策:职场成功必备之战略与战术》以大量的案例、生动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决胜未来的为人与处事之道。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铁的法则,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巨浪所淘去的不仅是不合格的组织,还包括没有看清形势的人才。在这一宏观大背景下,职场中人应该树立怎样的观念?明确怎样的战略?采取怎样的对策?
作者简介 周施恩,1969年生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北京市朝阳区“CBD国际人才港”专家顾问,中国中小企业对外交流与协调中心专家顾问。现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任教,并在多家管理咨询公司兼职。 曾在河北省从事了8年的企业培训工作,对国内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上的成功经验与误区有深入研究,对如何搞好国内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曾主持或参与十余项企业管理咨询和资产评估项目,并经常应邀到企业进行现场授课与咨询。主要客户企业分布于北京、河北、山东、新疆、海南等地。 在《企业管理》、《中外管理》、《企业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外管理导报》、《中国培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 专著《食业文化理论与实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被国内多家高校指定为学生必读的参考书,并被一些高校选为核心教材。
编辑推荐 职场人士受益一生的宝典,来自国家重点学科的精髓。如果你洒脱随意,满足于平凡的真快乐,有些书不看也罢;如果你卧薪尝胆,致力于事业的恒久远,有些书不读不行。《职场战国策:职场成功必备之战略与战术》的目标读者,显然属于后者。领导如天鹅凫水,水面上优雅平静,水面下爪子乱刨,在中国文化氛围里的组织更是如此。教科书描述的是水面上的优雅,《职场战国策:职场成功必备之战略与战术》讨论的是水面下的招术。 抓住机会:新来的员工往往会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其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别人观察得一清二楚,就像生活在放大镜下面一样。如果你没有意识到这一现实,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而如果你对此早有准备,放大镜下的生活反而孕育着更多的机会。争取加薪:人人都想加薪,但你知道老板对加薪的考虑吗7《职场战国策:职场成功必备之战略与战术》告诉你老板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战性很强的锦囊妙计供大家选用。《职场战国策:职场成功必备之战略与战术》还根据现代职场流行的“加薪武功”,综合提炼出”九大门派”、“九大禁忌”和“二十七路绝招”,以“满汉全席”的方式供读者鉴赏。谋求晋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从士兵到将军要经过很多操练。《职场战国策:职场成功必备之战略与战术》分析了关于晋升的普遍规律,介绍了职务晋升的三种模式和领导关于晋升的考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晋升的战略与战术。
目录 导论为什么要重视职场文化怎样把握职场文化本书应该怎样读第一篇 脱胎换骨的转变第一章 放大镜下的生活水晶球里的“童话”你是怎样被“放大”的如何应对被观察相关链接温馨提示第二章 别人是怎样评价你的许多人的美好愿望职场中的判断标准忘却“眼镜”做人相关链接温馨提示第三章 脱胎换骨的阵痛新员工的特殊“待遇”特殊背后的普遍规律脱胎换骨做新人相关链接温馨提示第二篇 细心把握的重点第四章 说话的时机和场合真的没有失误吗真假好机会把握好机会相关链接温馨提示第五章 弥合期望的鸿沟年轻人的期望用人单位的期盼弥合期望的鸿沟相关链接温馨提示第六章 如何应对单位的混乱局面工作中的混乱工作混乱的深层根源应对混乱的技巧相关链接温馨提示第七章 职场中的朋友之道职场,要让朋友走开吗朋友,也需要以礼相待朋友,职场中人是这样看待的友谊,世界权威机构的调查结果职场中交友的技巧相关链接温馨提示第八章 把握加薪的诀窍“满汉全席”,加薪攻略大盘点加不加薪,试看领导的“铁算盘”要求加薪,怎样做才够巧妙相关链接温馨提示第九章 搭乘晋升的“动车”好言相劝,有时也存在误导职务晋升,到底有什么规律有无猫腻,试看晋升的三种模式人事任免,老板们是怎样斟酌的若想升迁,似乎应如此这般相关链接温馨提示第三篇 果断抉择的依据第十章 工作的真面目梦想,在真实中磨灭枯燥,在必然中诞生自测,你对这份工作厌烦了吗激情,也可以重新燃起相关链接温馨提示第十一章 跳槽的集结号堪称经典的三大名跳什么情况下考虑不跳什么情况下必须得跳关于跳槽的战略性思考相关链接温馨提示致谢鸣谢
……
序言 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意味着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对于许多中国的年轻人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成人。这是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他们才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收入,开始自己养活自己,开始尝试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令人沮丧的是,当就业前那种激动、憧憬与焦虑交织在一起的心态平静下来之后,许多人所面对的更多的是苦恼,而不是理想中的快乐。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苦恼并非来自技术上的难题,而是来自对职场中许多事情“看不惯”、“看不起”、“不屑一顾”甚至是“根本不能接受”。其中有的人,由于自己在工作方式、说话态度等的某些细节上表现不当(而非工作业绩不理想或工作能力低下),引起了一些人的“猜疑”、“孤立”和“流言飞语”,甚至是“暗中抵制”,因此在心里“很不服气”的同时,又觉得自己做人“很失败”。从本质上讲,上述苦恼主要来自于校园与职场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文化就如同道家学说中的“太虚”,它无所不在,不可触摸,又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涉世不深的年轻才俊来说,如果能够尽快适应这种文化差异,并以恰当的方式来应对,就有可能尽快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拓展一片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得以以更高的起点,来演绎自己绚丽多彩的职业生涯;而如果不能尽快适应,或者起码是“理解”、“习惯”或“容忍”这种文化差异,就将不得不接受被逐渐边缘化的“命运”。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人生成就有一定的关系,而个性与成就的关系则相对更加密切。比如,同样都是高智商的人,有的人一生成就斐然,而有的人则始终表现平平,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个性特征上的差异。而且,对于个性特征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人们常说的生物遗传围素,更不是什么“生辰八字”或者“风水运气”,而是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就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一般需要16年左右的时间,读完研究生大约需要19年时间,如果连幼儿园也算上,这段时间会更长。这对于刚刚走向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几乎是他懂事以来的人生的全部。因此,校园环境对学生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但现在的环境变了,从校园到职场有一个巨大的文化跨度,以前的成功经验到了职场往往会“失灵”,甚至把人引向歧途。面对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职场,我们要有两手准备:一是要将过去的荣耀打包收藏,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二是要准备好迎接跨文化的挑战,要有自信,也要学会适度改变自己,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环境的变化。写作本书的目的,正是要告诉那些即将走向职场或步入职场时间不长的年轻才俊们,要如何客观看待职场,如何正确理解职场,如何积极适应职场,从而顺利度过人生这一极其重要的时期。此外,本书也可以作为已经步入管理岗位甚至是领导岗位的年轻新贵修炼自己领导力的参考教材。书中的案例大都取材于职场中的真实故事,可能有些情况并不完全适合你。但中国有句古语叫“触类旁通”,中国的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类型的组织之间有差别,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多了解一些别人的前车之鉴,对每个人的成长总会有一些帮助。关于物质本身的变化及相互作用的原理,有一门学问叫《物理学》。本书所讨论的是在中国职场这一文化背景下的做人与做事的原理,因此应该属于《事理学》的范畴。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规律,事理学探讨的是处事方式。前者是没有国界的科学,无论在哪个国家做相同的试验都应该有相同的结果;后者则有着明显的人文和地理界限,它不是科学,而是一门以实践为导向、以发展为目.的的“行为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不可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数量化的要求,更不可能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否则就不称之为艺术。本书的观点主要是基于对部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职场案例的剖析和探讨,所说的未必都是对的,在一些看法上也未必有多么高明。所以,我真诚希望大家不吝赐教,能够来信与我进行探讨和交流。
文摘 第一篇 脱胎换骨的转变第一章 放大镜下的生活水晶球里的“童话”在许多童话故事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道具——魔法水晶球。水晶球的主人(通常是抱有邪恶目的的反面角色),可以通过它来观察任何的人或事,就像现代超强的电视实况转播。而这一切,都是在善良、无辜的男女主人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故事毕竟是故事。尽管故事里的好人总是处于被动局面,但他们最终也会战胜“坏蛋”,并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辈子都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现代好莱坞式的结局真个是皆大欢喜。现实生活中是没有魔法水晶球的,但是,每当与同事谈起往事的时候,许多过来人总会发现这样一些令人惊诧的现象:尽管时隔多年,别人对自己许多“不为人知”的小事依然记忆犹新,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时间就是昨天!自己想当年引以为荣的东西,在别人看来竟然一文不值,而自己却依然停留在那种虚幻的美好感觉里!关于自己的一些传言(或谣言)是那样的“此起彼伏”,而自己对此却一无所知,简直就像一个被装在水晶球里的傻子!惊诧之余,许多人不免产生这样的感慨:自己的境遇有时真的像一个童话,仿佛一切的一切早已被命运注定!可是,好莱坞式的结局,什么时候才能幸运地降落在自己身上?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还需从头说起。你是怎样被“放大”的一般地说,由于新来的员工不为人所知,所以会引来人们更多的观察。虽然先来的员工在观察初来乍到的你的时候,不会像“坏蛋”通过水晶球观察“好人”那样抱有邪恶的目的,但他们是会观察你的,而且观察你的不仅是一双眼睛,观察的方位也不止是从一个固定的角度。案例2 临别赠言大学毕业后,张维来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他聪明好学,待人诚恳,工作努力又不事张扬,因此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他本人并不知道。一年前,他向单位领导申请报考研究生。最初,领导坚决不同意,理由是为了“留住人才”。在张维及其家人的多方努力下,经过“几番周折”,领导终于放行。结果,张维也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北京某大学,攻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临别,几位熟悉的领导和要好的同事为他送行。酒过三巡,大家的话题也开始逐渐深入:主管领导(葛处长):“小张呀,你是个难得的人才,……我早就知道留不住你,……希望你今后有大的发展,来!我敬你一杯,将来可别忘了我们吆(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语气)!” 某部门领导(张处长):“小张,我敬你一杯,……你刚来我就注意到你了,……有人说你孤傲,看不起学历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