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301160398 ·条形码:978730116039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大学生竞争说(附VCD光盘1张) |
 |
|
 |
大学生竞争说(附VCD光盘1张)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301160398
·条形码:978730116039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大学生
内容简介 《大学生竞争说》内容简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过:“就业涉及民生,是天大的事。”然而在危机下如何应对中国大学生就业困难?中国大学生创业又有何捷径良策?从大学走向社会,最后一公里路程谁来搭建?大学生就业成功99℃,如何再升高1℃使之沸腾起来?职场必备的20项商务技能你掌握了吗?成功就业的三大秘密武器你拥有了吗?职场必胜的100个小技巧你发现了吗?这些问题在阅读过《大学生竞争说》后你将得到答案。
作者简介 陈清福
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创业导师
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顾问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MBA)兼职教授
中国国际体育产业俱乐部首席战略顾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商管理总裁班讲座教授
福建省企业策划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
编辑推荐 《大学生竞争说》:大学生如何成为大赢家
一本专为中国大学生竞争出谋划策的建议书
一本提示中国大学生就业20计的教案书
一本大学生创业的枕边书
如何应聘演说
如何应对面试主考官
如何打赢见习战
如何搞定你的竞争对手
如何摆平你的老板
如何把小事做大
大学生就业三大秘密武器
从大学走向社会,最后一公里跆程谁来搭建?
大学生就业成功99℃,如何升高1℃使之沸腾起来?
100%就业率,100个细节你知道吗?
目录 绪论
第一讲 谋业,倒逼法
1.1 谋业,先谋势
1.2 中国大学生有点不适应
1.3 中国大学生为什么不行
1.4 中国大学生就业三大误区
1.5 中国大学生创业三大短腿
1.6 导师组评说
1.7 大学生与清福对话
1.8 大学生亮相
1.9 小结
结论
第二讲 亮相,七秒定律
2.1 短裤“惊艳”省委大院
2.2 留给老板的第一印象很难改变
2.3 请着正装
2.4 如何穿好西装
2.5 做一个有品位的男生
2.6 当一名有魅力的女生
2.7 导师组评说
2.8 大学生与清福对话
2.9 大学生亮相
2.10 小结
结论
第三讲 演说,一分钟说服术
3.1 好嗓子比好形象更有说服力
3.2 演说词不是表态度
3.3 一分钟搞定对手
3.4 克服讲演紧张心理的三大措施
3.5 如何竞聘演说
3.6 小结
结论
第四讲 打电话,意在话先
4.1 你懂接电话这种特殊叙事方式吗
4.2 如何巧打电话
4.3 士口何巧接电话
4.4 如何应对讨厌的电话
4.5 老板的电话无小事
4.6 导师组评说
4.7 大学生亮相
4.8 小结
结论
第五讲 写作,快枪手
5.1 公函起草快枪手
5.2 如何写项目建议书
5.3 如何写商业计划书
5.4 懂得写会议备忘录吗
5.5 导师组评说
5.6 大学生亮相
5.7 小结
结论
第六讲 面试,搞掂主考官
6.1 你准备好了吗
6.2 如何快速在面试中处于有利位置
6.3 面试中的三大盲点
6.4 面试的不良身体语言
6.5 面试的最后一个动作是什么
6.6 应对面试六大要诀
6.7 导师组评说
6.8 如何克服面试紧张
6.9 大学生亮相
6.10 应对主考官三大密招
6.11 小结
结论
第七讲 见习战,初战必胜
7.1 一支省政府突击队的启迪
7.2 先当一名志愿者何妨
7.3 第一天,首战必胜
7.4 树好第一形象
7.5 说好第一句话
7.6 办好第一件事
7.7 办公室“靠垫语”的力量
7.8 导师组评说
7.9 大学生亮相
7.10 小结
结论
第八讲 商务之旅,先行半步
8.1 跟省长出趟差,脱层皮
8.2 出差前办妥七件事
8.3 旅途中设计好七个流程
8.4 食宿勿忘七个要约
8.5 紧跟大老板,外出须带卡
8.6 出差后,勿忘三件事
8.7 大学生与清福对话
8.8 导师组评说
8.9 小结
结论
第九讲 会议室,第二主持人
9.1 走进省长办公会议
9.2 会前准备什么
9.3 会议主席台座位如何安排
9.4 你坐哪最合适
9.5 会议中做什么
9.6 你懂得主持会议吗
9.7 会后做什么
9.8 大学生亮相
9.9 小结
结论
第十讲 宴会厅,别坐买单席
10.1 省长工作餐的玄机
10.2 宴席座位你懂得排吗
10.3 如何点菜,老板才满意
10.4 巧安排老板的司机
10.5 宴席上为你得分的最后两个动作
10.6 导师组评说
10.7 小结
结论
第十一讲 谈判桌,为我所用
11.1 谈判之前要做什么
11.2 如何掌握主动权,树立权威的形象
11.3 谈判三大绝招
11.4 怎样巧饰你的谎言
11.5 谈不融洽怎么办
11.6 大学生亮相
11.7 导师组评说
11.8 小结
结论
第十二讲 茶艺居,抓住面子、实现里子
12.1 日本茶道启示
12.2 茶饼不是饼
12.3 洗手茶不是茶
12.4 早茶不是品茶
12.5 下午茶,贵族商务
12.6 斗茶,中国奢侈品
12.7 老舍茶馆不是茶庄
12.8 茶歇,不是休息
12.9 大学生亮相
12.10 导师组评说
……
第十三讲 与客户打交道,摆平就是水平
第十四讲 与同事打交道,妥协就是和谐
第十五讲 与上司打交道,奴才也是人才
第十六讲 立业,白手起家
第十七讲 创业,把小事做大
第十八讲 移动办公,24小事便利
第十九讲 三大秘密武器
第二十讲 十二条大学生从业“潜规”
附录
后记
……
序言 都说大学生是人才,我看不那么简单,还差1℃才沸腾。
都讲大学生就业难,我看不那么回事,要看咋训练他们。
前些日子,我带一位在校研究生,应邀参加武夷山茶博会项目讨论。应邀单位不少,应邀来宾更不少。东道主一位女嘉宾说:“陈主任身边带的人素质就是好,你看她在陈主任讲时就记,陈主任不讲时,就不记。而我自己身边几个工作人员坐在那都不知道该干嘛。”这细节,在我写的这本书中叫“该记时记,不该记时不要记。”
前不久,我带两位学生参加一个项目工作餐。用餐后,一位新闻电视台陈总监告诉我:“陈老师,你身边人员素养好。”我问:“何以见得?”他回答:“用餐离席时,她们坐的椅子都归位。”看来,不是她们俩素养好,而是这位陈总监眼光独到,一眼从一个椅子小细节判断一个人的职业素质。这细节,也是我写的这本书中提及的一个要点。
不日前,我带两位学生参加某电视台明年节目改版创意头脑风暴会。第二天,我再次参加他们节目改制讨论会时,该电视台覃总监希望将我学生做的会议记录借他们整理用,原因是我带的学生与会无意中作了会议电子速记。而他们的电视记者,一时难以达到速记这个专业水准。
更巧的是,会后他们送我到门口时,我的司机已开好车在门口恭候了,他们很惊讶这么准时抵达。实际上,这是我身边的学生,在我离开坐席时,已经第一时间用手机联络好司机,他们之间已有默契啦。这个细节,也是我写的这本书提及的一个细节。
上面几个例子提到的几位学生,都是福建农林大学在校研究生、大学生,同样是在校大学生,为何他们拥有这些职业素养呢?原来他们都是“大学生竞争讲习所”的第一期学员。他们在讲习所接受过特殊的商务训练,掌握了20门商务技能、三大秘密武器、100个职业小技巧,使他们成为大学生中的MBA、大学生中的特种兵、大学生中的突击队。以她们目前掌握的职业技能,加上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要谋一个就业岗位,那不在话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他们进讲习所之前,不一定是她们学校最优秀的大学生。所有这些内容,将一一揭秘,献给中国大学生未来领袖们。于是有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教材。她将是对中国大学教育制度改革的一种讨论方案。她有20门创新设计的就业辅导课程,采取先进的研讨班教学模式。每堂课,学生竞选来当主持人,学生边泡茶边听讲,边听讲边讨论,边讨论边训练。教学过程时而情趣盎然,时而硝烟弥漫。即所谓既“战争式”,却又“娱乐式”讲习。在书中提到的学生、嘉宾和导师,都是真人真事。
文摘 插图:


陈清福:我的理解,刚才这位同学说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中国没有国服。中山装不是中国原创的。唐装、汉装来自汉唐时期,旗袍是清朝的,他们其实都是国服。因为多,反而统一不起来。这也表明中国历史太悠久,文化渊源太长吧。有很多学者提出:中国是不是也要有自己的国服。现在的中山装,因孙中山先生穿过而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一种传统。我认为很好。为什么在国际重要的商务或典礼场合,我们不能穿出比较中国的服装,只能穿西装呢?在国际大典上,我们可以穿西装参加。但一些中国大典或中国传统节日,建议着中山装,或者是改良过的中山装。这也比较符合中国的文化与传统。更重要的是,中山装很简洁,很美观,很大气。前几年我去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全球华人和平统一大会,与会华人都穿唐装。我觉得也挺好。当时在俄罗斯还引起很大的反响,许多俄罗斯秘密警察背着冲锋枪为我们大会护驾,那个时候,我觉得穿唐装很中国,很长中国气势。
中国正成为世界强国是一种不可逆转趋势,大国应有大国的风范,这包括统一的国服。
旗袍也是一种国服
王向东:旗袍是中国与国际接轨之前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的服装。是属于少数民族原创的服装。旗袍比较不适合我们现在生活的节奏,更不用说包括汉唐那么久远的年代。刚才陈老师提到的中山装其实也是来源于我们中国。现在的中山装也是由部队的军装而改良的。比如说英语,为什么现在很多英语不是母语的国家也广泛地说英语?因为它好交流,很实用,是世界公认的一门交流语言。西装应该也是起到这么一个作用,因为它既方便,又时尚,更何况它很得体、很实用。
胡葆华:大家现在都觉得穿西装很正规。300年前,穿西装是不打领带的,打领带是海盗创意的,在海上要挡风。之所以成为国际惯例是因为西方的强势文化,且在商务礼仪上适用。在强势的经济政治面前,必须按照规则走。当你成为领导人的时候,那么你的服装就有可能成为潮流。当中国成为世界领导人的时候,中国的国服就有可能成为西装第二。
后记 这本书是站着讲出来的
读完这本书,大家都知道这本书不是写出来的,是站着讲出来的。既要考虑理论性,又要考虑实战性,有点难。既要考虑系统性,又要考虑策略性,有点苦。既要考虑创新性,又要考虑实用性,有点累。我自以为策划起家的,写过无数高难度的商业决策咨询方案,为大学生写一本出谋划策的书,不难。但从准备写,到现在完稿,头尾历经十个月,有点十月怀胎的体会。其中艰辛,只有我的助手,我的学生知道。我才真实感到写一本书难,讲一本书更难;边讲边写,边写边讲尤其难。
这本书的实验品均名花有主
这本书初稿形成之时,大学生竞争讲习所第一期二十五位学员也毕业了。她们当中绝大部分在讲习所进行到一半就被北京一家著名体育管理集团全部预定(当然这些大学生不可能为一家公司所培养)。她们当中有的人以笔试、面试均第一考入某大学辅导员;她们当中有的人被保送上研究生;她们当中有的人聘入共青团福建省委属下的青商会;她们当中有的人考入事业单位;她们当中有的人被电视台所预定;她们当中有的人进金融管理机构、广播影视传媒机构见习;她们当中有的人成立“大学生工作站”,一边就业,一边创业,用自己所学的就业技能指导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创业……
本书不得用于培训之用
这本书用于各种用途的培训班,知识产权归属本书著作者。未经授权许可,读者不得将本书二十讲教程的全部内容或部分内容用于各种不同性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若需要这方面的业务,请与北大出版社或福建省自考办考生服务部林主任(电话:0591-87521507;邮箱:Lirenbook@163.com)联络。
这里,多亏我的策划团队,也是这个项目的共同发起人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声怡教授、共青团福建省委农工部胡葆华部长、特色研究所江化开所长,是他们鼓励着我、支持着我、陪伴着我说书、写书这段难忘而快乐的日子。特别是人称南阳文化大师吴声怡教授,既是我讲这本书的良师,也是我讲这本书的益友,更是我讲这本书的“道具”。在给大学生讲习过程中,几乎每讲都被我忽悠上来,难得可贵的是他还乐此不疲,更惊讶的是他每每都语出惊人,妙语连珠,说他是大师不是一种夸奖,而是一种纪念。
如果没有大学生竞争讲习所开班,我这本书不会出台。所以,我要感谢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特色研究会和共青团福建农林大学委员会以及福建省企业策划中心,是他们从组织上到物质上提供了讲这本书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