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小说 >

安娜·卡列尼娜

2010-04-13 
市场价:¥24.00卓越价:¥19.20为您节省:4.80元 (80折)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23人 评论打分5 颗星:(3)4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安娜·卡列尼娜 去商家看看
安娜·卡列尼娜 去商家看看

 安娜·卡列尼娜

  • 市场价:¥24.00
  • 卓越价:¥19.20为您节省:4.80元 (80折)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23人 评论打分
  • 5 颗星:
  • (3)
  • 4 颗星:
  • (11)
  • 3 颗星:
  • (6)
  • 2 颗星:
  • (3)
  • 1 颗星:
  • (0)看全部23篇评论  (23篇用户评论 | 写评论)
    最佳组合 购买本商品和 复活
    共计价钱:¥39.00
    同时购买共计:¥31.2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页码:82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7532740005
    ·条形码:97875327400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译文名著文库

    内容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文豪,《安娜·卡列尼娜》是他的主要作品之一。
    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莱温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深受我国读者喜爱,它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 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 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
    编辑推荐 本书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书中的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对一位上流社会的贵族女性,来说,背夫弃子是多么令人不齿的事情,然而安娜·卡列尼娜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她织成的“网”能捕获她所追求的爱情吗?让列夫·托尔斯泰来告诉你答案吧。
    文摘 书摘
    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
    奥布隆斯基家里全乱了套。妻子得知丈夫和过去的法国女家庭教师有染
    ,就对丈夫声称,不可能和他同住在一个家里。这种局面僵持到第三天,夫
    妻双方及全体家人都有痛切感受。大家觉得住在一起实在无聊,随便哪家客
    店里偶然相逢的人也会比他们,奥布隆斯基家的人关系更好些。妻子不出房
    门,丈夫三日不归。孩子们满屋乱跑,无人照料。英国女家庭教师跟女管家
    吵了架,写信请朋友重新找份工作。厨师昨天就离开了家,在午餐时走的。
    打下手的厨娘,还有马车夫也都要求辞工。
    吵闹的第三天,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奥布隆斯基公爵(在社交场合他
    叫斯季瓦)在通常时间、即上午八时醒来,但不在妻子的卧室,而在书房里
    的山羊皮长沙发上。他在弹簧上翻了一下保养得很好的丰满身体,紧紧搂住
    枕头,把脸埋进去,似乎还想好好睡一觉,可是他突然一骨碌爬起来,坐在
    沙发上,睁开了眼睛。
    “哦,哦,梦见什么了?”他想起做过一个梦。“哦,梦见什么了?对了
    !阿拉宾在达姆施塔特举行宴会;不,不在达姆施塔特,而是美国的什么地
    方。对,那个达姆施塔特在美国。对,阿拉宾在玻璃餐桌上设宴,对的,大
    家都唱II mio tesoro,不是II mio tesoro,比这更好听的,还有那些细颈
    小玻璃瓶,原来都是一个个女人,”他回忆着。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眼睛里闪出快乐的光,微笑着沉思起来。“哦,是
    个好梦,非常之好。梦里还有许多美妙的东西,难以言传,醒了连什么情景
    也说不清楚了。”他看见一道亮光从呢绒窗幔的边缘射进来,高兴地把腿伸
    到沙发下面,用脚探到妻子为他绣上花的那双金黄色羊皮便鞋(去年的生日
    礼物),按照九年来的老习惯,并不起身,把手伸向他在卧室里挂睡衣的老
    地方。这当儿他才猛然想起,他怎么和为什么没有睡在妻子的卧室而睡在书
    房里。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蹙起了额头。
    “唉,唉!……”他咕咕哝哝地说,回忆起事情的全部经过。脑海中又
    出现了同妻子口角的所有细节,想起他那进退维谷的处境,还有他犯下的最
    使人痛苦的过错。
    “是啊!她不肯宽恕我,不可能宽恕我。最糟糕的是一切皆由我而起,
    而又不能怪我。这是整个悲剧所在,”他这样想。“唉,唉!”他悲观失望
    ,又想起了这场口角中最令他痛苦的那些情景。
    最难堪的是起初的那一刻
    ……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