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环境社会学新视野

2010-04-13 
市场价:¥22.00卓越价:¥17.70为您节省:4.30元 (80折) VIP 价:¥17.17 SVIP价:¥16.8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环境社会学新视野 去商家看看
环境社会学新视野 去商家看看

 环境社会学新视野

  • 市场价:¥22.00
  • 卓越价:¥17.70为您节省:4.30元 (80折)
  • VIP 价:¥17.17 SVIP价:¥16.81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在2010年1月30日有货,立即订购。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34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4月
    ·ISBN:7208068860
    ·条形码:97872080688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科学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环境社会学新视野》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城市环境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发生在城市内各种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的调查和对各类行动者在不同环境空间的环境行为的分析,来解读转型期我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并对缓解城市环境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学途径进行探讨。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结论和观点,为我国环境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增添了新视角、新知识和新内容,由此也凸显了其学术创新的特点及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书中将对特大城市环境问题开展实证研究的单位确定为“城区”,就方法论而言非常重要,也是《环境社会学新视野》的另一个重要创新之处。
    编辑推荐 《环境社会学新视野》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环境问题:环境社会学的新课题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的新问题
    第二节 社会学视阈中环境问题:国内外研究新进展
    第三节 城市环境问题:环境社会学本土化研究的新空间

    第二章 行动者及其环境行为:环境社会学的新视角
    第一节 理性选择与社会空间:理论分析的基础
    第二节 行动者、空间与环境行为: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第三节 研究个案的选择与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第三章 个人行动者:同为污染者与受害者
    第一节 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第二节 居民的环境意识:环境问题的新思考
    第三节 生活者致害者化:城市新污染源的产生
    第四节 作为受害者的居民:“维权”行动及其环境后果

    第四章 企业法人行动者:环境成本转移和环境问题外溢
    第一节 产业结构的变化与都市环境污染
    第二节 企业污染的治理:在被动与主动之间
    第三节 内部成本外部化:企业收益与社会成本的博弈
    第四节 “先污染,后治理”:有限的合理性

    第五章 政府法人行动者:环境管理的绩效与局限
    第一节 政府的环保权能与环境绩效
    第二节 制度的局限性:环境政策失灵
    第三节 公共性与自利性:双重角色与目标的选择困顿

    第六章 空间、理性行为与城市环境问题:机制与成因分析
    第一节 环境行为与环境问题:形成机制的探讨
    第二节 理性的困境:环境问题的社会原因

    第七章 理性与空间的重构:生态城市建设对策的一点思考
    第一节 “生态行动者”的塑造:理论形态与实践选择
    第二节 生态社区及其环保社会力的建构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文摘 插图:


    笔者对城区居民的调查中,有一项数据表明了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在受害之后的行为意愿,即一旦亲身遭受到环境污染之害后,超过八成的居民通常都会采取行动进行反对污染和维护权益,尽管行动的形式可能不尽相同。同时,在对实施过维权行动的居民进行访谈时,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希望他们的行动能够使施害者立即停止施害行为。然而,由于环境污染(或者破坏)事件的形成一般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原因也比较复杂,因而,解决起来往往并非像投诉居民所希望的那样能够一蹴而就。或者完全达到居民一方提出的要求。
    从SJB小区居民上访5人“核心小组”成员们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城区环保局接受有关DF彩印厂搬迁事件访谈的领导所说的那种居民们对政府部门的“怨气’’和对污染企业的“怨恨”,并且这种“怨气”和“怨恨”在经过了一个又一个回合的居民们的“抗议”行动之后,由于没有达到让居民们满意的结果而在与日俱增。
    2003年5月,A城区环保部门曾从已受理过的各种环境投诉案件中,随机抽取了100位居民进行了回访调查,其中有61位居民对这一回访调查给予了回复。在这些做出回复的居民中,对所投诉问题的处理结果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有20位,占32.78%,而对处理结果表示不满意或认为处理结果很一般的居民则有35位,占了57.37%。57.37%这一数字表明,类似于SJB小区这种在居民多次上访和投诉之后,企业环境污染的状况仍没有发生明显改善或仍令投诉居民感到不满的情况,在城区内还不在少数。也可以说,它反映出的是另一类的居民反对环境污染、进行“维权”行动的结果。
    后记 扎根本土社会,是中国社会学不断发展的前提;关注社会问题,是社会学学者安身立命之本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环境社会学这样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特别是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本土环境社会学研究而言,正可谓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亟需社会学界加以关注的新领域,而中国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环境问题,也正是这样一块尚待开垦的新领地中迫切需要社会学学者倾注心力的重要社会问题。本书便是对此进行的一种探索与尝试。她融进了我作为一名社会学学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付出,也融入了师友们对我的研究及成果的期待。
    本书得以完成,首先要衷心感谢我的博士导师沈关宝教授。在师从沈先生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近四年的岁月里,正是沈师的善良与平和、踏实与严谨,引领着我积极乐观、不浮不躁地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并不断磨砺自己做人的意志和做学问的执著。感谢沈师的谆谆教诲、精心指导和为本书的出版付出的大量心血。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硕士导师——复旦大学的张乐天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的曹锦清教授、徐永祥教授,是他们把我带人了社会学这门充满魅力的学科;也感谢上海大学的邓伟志教授、朱学勤教授、李向平教授、杨俊一教授、张江华教授、张佩国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郑也夫教授、洪大用教授等。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