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2010-04-1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 ·ISBN:7532122735 ·条形码:9787532122738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去商家看看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去商家看看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
·ISBN:7532122735
·条形码:9787532122738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文化艺术教育专业的设在国内并不很多,各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也不尽相同,所用教材更不统一。因此,建设一套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教育的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是很有意义的。由于目国骨尚无编写文化艺术教育专科系列教材的先例,编写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虽然这本教材的编写民以人文学院近70中教授,副教授,博士组成的有在家教学经验,有较强科研实力 的师资 队伍和后盾,参加编写的教师大多都有出版过个人专著,主编或参编 过教材的经因,虽然我们 也确定的本丛书要以基础性、知识性、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为编写原则,参编人员都努力紧扣这一原则,但受到以上因素影响,加上各人风格不同,时间也比较紧,教材中定会有某些不足,希望大浓提出批评与建议,以便在重版时修改、完善。

媒体推荐 总序
经过几年的努力,《文化艺术教育丛书》终于可以付梓了。这是人文学院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
20世纪下叶,我国对全民实行文化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已由呼声转为具体的实施阶段,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已经成为知识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要想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因而,社会上许多学历不高的人员急需通过多种渠道,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增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际的应用能力,尤其是覆盖面较广的文化系统和教育系统。
为此,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省内最早设置了高中起点的文化艺术教育专科函授专业,以适应文化系统干部和小学教师接受再教育的需要。经过几年探索、培养,已有四届学生毕业,他们学以致用,深受社会好评。为了更好地总结办学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人文学院专门成立了研究小组,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修订了文化艺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决定编写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艺术教育丛书”,既为文化艺术教育专业提供教材,也为社会上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提供一套文化修养读物。
文化艺术教育专业的设立在国内并不很多,各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也不尽相同,所用教材更不统一。因此,建设一套高质量的文化艺术教育的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是很有意义的。由于目前国内尚无编写文化艺术教育专科系列教材的先例,编写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虽然这套教材的编写是以人文学院近70名教授、副教授、博士组成的有丰富教学经验,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作后盾,参加编写的教师大多都有出版过个人专著,主编或参编过教材的经历,虽然我们也确定了本丛书要以基础性、知识性、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为编写原则,参编人员都努力紧扣这一原则,但受到以上因素影响,加上各人风格不同,时间也比较紧,教材中定会有某些不足,希望大家提出批评与建议,以便在重版时修改、完善。
主编
2001年4月20日
编辑推荐 现代教育呼吁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质,而社会上许多学历不高的人员急需多种渠道,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增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际的应用能力,尤其是覆盖面较光的文化系统和教育系统。《文化艺术教育丛书》是一套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教材,既为文化艺术教育专业提供教材,也为社会上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员提供一套文化修养教材。
目录
总序
上篇 中国现当代文学述要
第一章1917--1927: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
第一节“五四”新文学运动
第二节小说
第三节诗歌
……
文摘 书摘
巴金是一个敏感、单纯、热情而富于诗人气质的小说家。他那叛逆与追求的躁动情绪和笔锋常带感情地描写和讴歌青春的作品,受到同代青年的青睐。
巴金的创作可以分成前后两期。从1928年写《灭亡》到抗战爆发为前期;抗战到全国解放为后期。前后共写了二十多部中长篇小说,七十多部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散文随笔。
讴歌青春是贯穿巴金前期小说的基本主题。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讴歌青年、革命者参加社会斗争的,如《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另一类是揭示封建礼教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必然走向崩溃的命运,以《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为代表。

书摘1
第三节 散文
本时期民族共性同存的时代特征,促使了报告文学、杂文的迅捷昌盛;与此同时,抒情散文也有长足发展。
报告文学
民族共性同存的时代促使报告文学、杂文得以迅速地发展。主要表现在:1.出现了很多反映战争进程和英雄事迹的战斗报告。如丘东平的《第七连》、《我们在那里打了败仗》、《我们认识了这样的敌人》,华山的《英雄的十月》,刘白羽的《红旗》,韩希梁的《飞兵在沂蒙山上》等等;2。形式上打破了纪实小说和文学通讯的界限。在注意新闻性、时效性的同时,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大部分作品有感人的情节,并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
杂文
聂绀弩在本时期结集的杂文有《历史的奥秘》、《蛇与塔》、《早醒记》和《血书》等。主要内容是抨击黑暗,揭露腐朽;同时,他也在伦理范畴探讨人的精神世界。
秦似的集子有《感觉的音响》、《时恋集》、《在岗位上》等。他的杂文以渊博的知识和厚积的生活为依托,字里行间渗透着浓烈的文化气息。如《随谈两则》,写的是中国人的时间观念,然而在不经意中批评了“浮生若梦的人生哲学”。看似淡然,读之厚重。
其他杂文家还有夏衍(《此时此地集》、《长途》、《动后随笔》等)、孟超(《长夜集》、《未偃草》等)、宋云彬(《破戒草》、《骨鲠集》)等。
小品散文
茅盾的《风景谈》、《白杨礼赞》是本时期抒情散文的佳品。两篇作品用象征手法,将具象——“自然”与“人”互为融和,描画了中国农民的高贵品质,表达出迎接革命风暴到来的昂扬情绪。茅盾散文的艺术风格明朗、激越,多采用议论、抒情与具象融合的手法。结集的散文有《见闻杂记》、《时间的记录》、《动后拾遗》、《归途杂拾》、《生活之一页》、《苏联见闻录》等。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