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807530707/9787807530701 ·条形码:9787807530701 ·版本:第1版 ·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赞赏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法则 |
 |
|
 |
赞赏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法则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页码:23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807530707/9787807530701
·条形码:978780753070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含章行文
内容简介 《赞赏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法则》将告诉你:父母言语或行动的斥责将伤害到孩子,而赏识将带给孩子完美的品质、非凡的智慧和阳光的心态。学会赞赏,学会用行动赋予赞赏更多魅力,你就一定能培养出天才孩子。家庭教育是一种艺术的管教方法,教育孩子道德要学会赏识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父母都是教育家,用心理解孩子,用行动感染孩子,用言语赞赏孩子,用艺术的方法教育孩子,用欣赏的方式了解孩子,培养他们乐观的心太,你的孩子就是天才。
媒体推荐 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您也要一如既往地拥抱他、欣赏他、赞美他。因为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有了天才的感觉,他就会努力成为一个天才!
——周弘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
——亚伯拉罕·林肯
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更是如此。
——威廉·詹姆斯
教育不应该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该在家庭中由父母开始。
——M.S.斯特娜
编辑推荐 《赞赏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法则》:教育孩子首先要学会赏识孩子。不是好孩子需要赞赏,而是赞赏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目录 第一章 赞赏成就天才
造就天才的条件
教育中不能没有赏识
赏识的魅力
赏识你的孩子
孩子需要你的赞赏
发现优势潜能培养天才儿童
要适当鼓励孩子激发他们的自信
给孩子以“我是天才”的感觉
第二章 赞赏造就孩子的乐观心态
努力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
帮助孩子树立和增强自信心
适时地引导和鼓励孩子
鼓励自卑的孩子使其走向成功
正确对待孩子的虚荣心
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第三章 赞赏成就孩子的非凡智慧
鼓励孩子探索未知事物
唤起孩子的兴趣
肯定孩子的梦想
诱发孩子的求知欲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第四章 赏识培养孩子的完美品质
用你的行动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关爱他人
为孩子播种善良
鼓励孩子守信
放开双手让孩子早些自立
锻炼孩子勇于冒险的精神
奖励诚实还是要惩罚错误
在挫折中使孩子慢慢成长
第五章 要呵护幼小的心灵
珍爱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需要保护
经常比较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不可随意打击孩子
偏见会伤害成长中的孩子
过度批评容易导致孩子的反抗心理
对孩子多一些赏识,少一些抱怨
对孩子少一些苛责多一些宽容
第六章 赞赏要用心来体会
用心倾听孩子
时刻与孩子交流
允许孩子参与家庭事务
参与孩子的活动
与孩子一起游戏
向孩子求助,给予他成长的机会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七章 赞赏孩子的技巧
理解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为孩子树立可资仿效的榜样
鼓励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换个角度看孩子
赞美孩子要注意细节
给予赞赏要及时
表扬要适度
根据年龄适当表扬
赞美不要带有评价的语气
赞赏孩子不能一味以金钱作为奖励
第八章 赞赏是种艺术的管教方法
教育中必须进行合理管教
让孩子学着承担责任
批评孩子的语言技巧
先表扬长处后指出不足
批评也讲究艺术
忌讳如此批评
适时消除孩子的逆反情绪
……
序言 “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您也要一如既往地拥抱他、欣赏他、赞美他。因为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有了天才的感觉,他就会努力成为一个天才!”正是这段通俗易懂的话,道尽了常识教育的真谛,也道出孩子那种渴望被关注、被尊重、被赏识的迫切心态。
可以说,赏识教育这个教育规则中的新概念是给予孩子肯定、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让所有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法则。因为它正是基于孩子渴望被赏识的心理而提出的。因此,与传统的教育相比。赏识教育更多的是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心理的需要,也更加顺应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而传统教育则往往倚重我们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也习惯以此提出孩子的不是与不断地批评孩子,忽略甚至无视孩子内心的种种需求。而在传统教育熏陶下的许多父母,也潜在地因袭了传统教育的理念: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不得了。因此,当儿子不听训教时,就像很多父母会做的那样,我时常情不自禁地对孩子大声责骂,有时甚至带着恨铁不成钢的神情,还有我粗重的双手在孩子身上烙下我打着“爱的旗帜”的暴力。然而我的“努力”并没有让我的孩子变得更优秀,而我因此更谈不上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所幸,我争取到审读这本书的机会,我如此努力地想参与本书的最后一环。只是希望从这本书中找到我作为一个母亲如此失败的原因。林肯曾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赞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有一次,我才真正认识到,即使小如七岁的孩子,同样需要来自外界的肯定与赞扬。我也清醒地意识到。我在还不满七岁的儿子的心里烙下了怎样的伤痕,在造成儿子智力、品质和心态的某种缺陷过程中我又充当了怎样的角色。正如我自己一样。对自己投入心力的作品,我希望得到的是更多的赞扬。而一旦遭受横加指责,我会沮丧很久,甚至会怀疑自己走的道路是否正确。幸运的是,朋友对我的鼓励多于批判。才不至于让我错误地离开这个最适合我的职业。成年如我尚且如此,一个尚需要别人来给自己定论的孩子又怎能抵御严苛的批判,又怎能安危无恙地从被否定的泥淖中走出来?庆幸的是。在孩子稚气未脱的时候,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来得及重新定位对孩子的教育。
文摘 插图:


当然,我们不应该以此就否认天才与天赋的关系,从理论上讲,能力的遗传也是合乎逻辑的,其作用也得到了现代遗传学理论的证明。人的生物遗传特征对某些特殊人才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生来好观察的孩子,学绘画、搞实验可能会成功;记忆力好的孩子,学外语可能会成功;好思考的孩子,学理科、搞思辨可能有乐观的前景……但是,我们更要强调的是,孩子如果只靠天赋将会一事无成。天才的遗传并不像财产的继承那样,财产的继承是现实的,而能力的遗传却不是现实的。由父母遗传给自己孩子的能力只是一种可能性,不发掘它就没有效力。社会上曾出现过很多具备很高天赋的孩子。可惜其中很多人由于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成为了极平凡的人。尽管智力遗传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出现遗传性天才的例子却很少见,其原因就在于此。
也因此,认为孩子的能力是“天生的”或“固有素质”的说法也毫无道理,这一点已被大脑心理学这一新的学说所证明,该学说认为刚出生的婴儿脑子里好像一张白纸一样,是空空的,但在以后每天生活的刺激下,脑细胞逐渐联结起来,形成了思维能力。
作为一个例证,著名的印度狼孩就说明了从小在狼的环境中长大的狼孩,虽然具有人的生物特征,但脱离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他的智力就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狼孩养成了狼性,缺少了人性。因此,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即使先天不足,只要教育及时得法,本人不懈努力,同样可以取得重大成就。“勤能补拙”,这句中国俗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历史上有不少科学家、艺术家,小时候所表现出的天赋条件并不好。但是,由于自己艰苦奋斗,勤奋好学,最终为人类的科学和艺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
“能力天赋”这种悲观论调。正逐渐为人们所抛弃。关于天才问题的主流理论被“天才四要素论”所占领。即遗传的生物特征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与成才的物质基础;社会历史条件在人的智力发展与人的成才过程中,起着背景制约作用;教育在智力发展与人的成才中起着主导作用;实践和人的心理能动性,在人的智力发展与人的成才中起着决定作用。也即遗传、环境、教育、主观努力四要素,在孩子智力的成长过程中缺一不可。该理论之所以逐渐成为有关天才问题的主流理论,就在于它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到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