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3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 ·ISBN:7040198002 ·条形码:97870401980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历史文化 |
 |
|
 |
中国历史文化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3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7月
·ISBN:7040198002
·条形码:978704019800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用书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概述、礼仪文化、思想学术流派、古文化遗址、职官制度、选举和科举制度、主要宗教、民俗和岁时节令、音乐舞蹈艺术等。可作为职业院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高等专科院校、成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习用书,亦可作为旅游行业的岗位培训教材和文史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文化》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用书之一。
目录 概论
第一节 文化的界定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国文化产生的条件、特点和基本精神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章 中国礼仪文化
第一节 礼仪文化的起源
第二节 礼仪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 礼仪文化的要素、内容和特点
第二章 中国思想学术流派
第一节 儒家学派
第二节 道家学派
第三节 法家学派
第四节 墨家学派
第五节 其他学派
第三章 中国古文化遗址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发现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第四章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
第一节 先秦职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秦至清代的中央职官制度
第三节 秦至清代的地方职官制度
第五章 中国选举和科举制度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和终结
第三节 中国科举制度的特点
第六章 中国古代主要宗教
第一节 佛教的传入及基本教义
第二节 佛教的主要宗派
第三节 佛教诸神及名山名窟
第四节 道教的形成及基本教义
第五节 道教的主要宗派
第六节 道教诸神和名山
第七章 中国民俗和岁时节令
第一节 古代民俗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民间三大岁时佳节
第三节 民间其他主要岁时节令
第八章 中国音乐舞蹈艺术
第一节 中国音乐艺术
第二节 中国舞蹈艺术
第九章 中国戏曲艺术
第一节 中国戏曲的兴起
第二节 中国戏曲的繁荣
第三节 中国戏曲的欣赏
第十章 中国书画艺术
第一节 书法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及其作品
第三节 中国绘画的起源和发展
第四节 中国古代绘画名家及其作品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第一节 古代建筑的成型和成熟
第二节 古代建筑的高峰期和降落
第三节 古代建筑的基本特色和成就
第十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
第一节 古典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唐宋至明清的古典园林
第三节 古典园林的特色
第十三章 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节 中国饮食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饮食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主要的菜系
第四节 中国的名茶名酒
第十四章 中国服饰文化
第一节 历代服饰的演变
第二节 帝王服饰
第三节 官员服饰
第四节 妇女服饰
第十五章 中国的工艺成就
第一节 陶瓷工艺
第二节 漆器工艺
第三节 玉雕工艺
第四节 丝绸工艺
第五节 文房四宝和其它工艺
第十六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第一节 古代科技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古代科技发展的杰出成就
第三节 古代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
主要参考书目
……
序言 文化可谓是当今最为时髦的词汇,风行寰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神州大地“文化热”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寻根文化、探源文化,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炽热追求,尤其是思学若渴的青年学子。遗憾的是,目前全面介绍文化的普及读物还偏少,远远不能满足他们追求精神文化的需求。所幸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独具慧眼,及时地关注了这一选题,并将主撰该书的重任委托给南京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院方十分重视这一任务,组织了教学骨干、专家、学者对教材编写提纲多次进行研究、磋商、修改,为该书的最终编撰制定了框架。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涵盖的内容包括思想、学术、哲学、教育、宗教、典章制度、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天文地理、农学医药、科学技术、出版印刷、图书博物、文化典籍、文物收藏以及衣食住行、价值观念、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等等,可以说它是涵盖面最广泛、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学科。历来评价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如何,实际上就是视其文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增强学生在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综合知识水平和能力,特别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既是文化素质需要,更是职业内容要求,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知识水平和能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我国旅游专业教育中,历史文化课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历史文化教材更是属于空白。因此,本教材的编写将对于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和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文摘 第三节中国文化产生的条件、特点和基本精神
一、中国文化产生的条件
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发生、发展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传统的中国文化涵盖的内容,不只是哲学、史学、文学、医学、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以及音乐、绘画、书法、伦理、道德、教育、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包括诸如农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交通乃至饮食、服饰等等外显或内隐的行为特征和现象。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产物,也是人类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换言之,文化是人类在适应环境与改造环境的实践中所产生的价值观念及其作为价值观念体现的制度规范与物化技术。由于文化构成了人与非人的区别,也构成了人类各种群之间的区别,它作为对人的群体或类的本质及现象的描述,成为区别人类与他类、人类各群体之间相互差异的依据标准。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也就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物质产生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有的学者将其称之为文化发展的三维空间: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结构,三者相辅相成,组成一个民族相对稳定的文化发展空间。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和发育的东亚大陆疆域广大,回旋余地开阔,由于周边各类自然壁障的围护,使其远离其他文明中心,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主要为半封闭型的大河内陆文化,与西方开放型的海洋多元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地理环境造成的半封闭性对文化特质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和宗法、专制制度又从经济、政治诸方面强化了这种封闭性,自然经济是宗法制度滋生繁衍的丰厚土壤,专制制度又与宗法制度互为表里,宗法制度及其变种得以在中国长期渗透到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造成专制制度得以延续2000年之久的局面。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建立在农耕基础之上的农业经济以及宗法制度、政治制度,造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