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非洲:辉煌的历史遗产

2010-04-13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197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7219044518 ·条形码:9787219044513 ·版本:第2版 ·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非洲:辉煌的历史遗产 去商家看看
非洲:辉煌的历史遗产 去商家看看

 非洲:辉煌的历史遗产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197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7219044518
·条形码:9787219044513
·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作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这片土地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极端。它的南北两端分别是喀拉哈里沙漠和撒哈拉沙漠。而其中间则是刚果盆地茂盛的热带雨林与几内亚湾沿海地区,高耸入云、终年积雪的火山,一望无垠的热带稀树大草原以及东非大裂谷。尽管这样,非洲却仍然是人类的摇篮。当地出土的化石表明,早在100多万年以前,一种会使用工具的灵长类动物,即刚刚直立行走,并将进化为智人的早期人类就已经出现在东非草木繁盛的高原之上。
非洲不仅是人类的诞生之地,而且,无论其自然条件如何恶劣,这片土地还是养育了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人类文化。
作者简介 戴尔·布朗,供职于美国时代公司,资深编辑,组织编辑了《失落的文明》系列丛书。
媒体推荐 书评
《失落的文明》中译本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
不久以前,电视系列片《失落的文明》曾成为广大观众关注的一大热点,至今仍在不少人口边时时称道。这样一部介绍外国考古文化的片子,能在我们这里博得公众的欢迎,说明大家对人类遥远的过去普遍怀有特殊的好奇心理。
其实同样的情愫在世界各地人们的心底都存在。记得日本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俳句:“在盛唐的时候,漫步于夜晚的长安市。”已消逝的古代文明,尽管是异国的,仍然能吸引后世的怀念与憧憬。
戴尔·布朗(Dale M.Brown)主编的这套《失落的文明》丛书,与同标题的电视系列片有密切关系。丛书英文标题为Lost Civilizations,共有24卷,系美国时代生活公司出版。由于这套丛书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在英语世界非常流行。相信以同样的理由,中译本也会为我国读者所喜爱。
《失落的文明》英文版每卷扉页上都有一段话,标明书的性质是“探索过去的世界,以考古学家与其他科学家的发现,把古代人及其文化生动地重现出来”。考古学发现和研究的大量成果,是这套丛书的主要基础。然而在这里,考古学不再是报告、简报的堆积和一般人读不懂的论文,而是丰富深刻又不枯燥烦琐,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适合大多数读者的需要。作为科学普及读物,应当说是十分成功的。
就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来说,这套丛书不只有益于非专业的读者们。现在国内还没有外国考古文物的博物馆,大学中外国考古的课程也较薄弱。《失落的文明》所包含的知识和材料,一些考古、历史、文博工作者也是不容易接触到的。试加浏览,一定有所收获。
最近我在一篇小稿里,讨论过我们为什么有必要了解外国考古学的问题。有一种看法以为,中国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已经研究不完,中国人做中国考古就够了。窃以为这是不妥当的。中国的古代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是将中国文明放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去考察,对中国本身的历史文化也很难真正有深入透彻的理解《中国考古文化名著译丛》总序)。只有扩大我们的视野,才能认识中国文明的固有价值,才能阐述我们先民对整个人类的巨大贡献。
对古代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探索,是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大家知道,人类是分别在世界若干不同的地区,先后跨进文明的门槛的,而构成文明的种种因素,其萌现要更早得多。这些因素逐渐产生、聚合,推动文明的形成,究竟有着哪些条件,走了怎样道路,其间人类同其环境如何互动等等,都是饶有兴趣的争论中心。《失落的文明》各卷所展示的,正是文明肇端
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是后世人们久已淡忘了的,读起来就像成人重看儿童时期的老照片一样,每幅图景都会唤起一丝渺茫的追忆。
……
编辑推荐 《失落的文明》各卷所展示的,正是文明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是后世人们久已淡忘了的,读起来就像成人重看儿童时期的老照片一样,每幅图景都会唤起一丝涉茫的追忆。 这套丛书可以作为艺术图集来欣赏,同时也可供前往世界各的旅游者参考,了解那里不可错过的古迹名胜。书的各卷皆有地图和年表,与论介、考古遗址、文物相配合,还介绍了自然景观与一般人文风光。在有越来越多机会踏出国门的今天,更多地知道异国有哪些珍贵的古代文明财富,无疑会大为提高人们的游览兴致。而且本书的整体设计较好,古代世界的各种文明,包括新旧大陆,基本都已覆盖。各卷呼应配合,但均有独立性,便于单独阅读。卷的编排灵活,比如庞贝就自成一卷,使重点突出了。多数卷的选材、论述是适当的,习读此书,必觉回味无穷。
目录
第一章 打开通往非洲历史的大门
OPENING THE KOOR ON AFRICA’S PAST
寻找努比亚的旅程
JOURNEY IN SEARCH OF NUBIA

第二章 日益兴盛的努比亚文明
……
文摘 书摘
在这个政治与文化蓬勃发展的大舞台上,一股崭新与强劲的力量开始登台亮相了,这股力量将旷日持久地影响非洲大陆的大片地区,产生激动人心的诸多派别分支。先知穆罕默德于7世纪降临阿拉伯半岛,在其过世之后的数年时间里,他所宣扬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在他的家乡迅速普及,并向外部世界广为流传。北非的居民是伊斯兰教最早的皈依者。撒哈拉沙漠南部居民的贸易模式也因此得到拓展,其贸易通道穿过撒哈拉沙漠与印度洋,跨越了地域的界限,逐渐形成一个长途贸易网络——西非人以及东非人就这样与伊斯兰世界建立了直接联系。
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再加上自身意愿使然,许多东非和西非的商人都皈依了阿拉伯贸易伙伴的宗教信仰。因为这些商人富甲一方,势力强大,组成了社会中的精英力量,所以其他各阶层都纷纷仿效,到了13世纪,大多数非洲城市中的穆斯林人口都已经相当庞大。几百年后,在18世纪至19世纪,西非的穆斯林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圣战,他们横刀立马,大举讨伐异教徒,扫荡了整个热带稀树大草原,使全体西非居民都皈依了伊斯兰教。直到现在,该地区伊斯兰势力范围的边界走向基本上还是沿着草原与森林之间的分界线划分,在草原之外,森林中肆虐的舌蝇阻挡了伊斯兰骑兵前进的步伐。


翠绿色的尼日尔河如同一条长长的玉带,在远处闪闪发光,与周围骄阳似火的热带稀树大草原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于美国考古学研究生苏珊和罗德·麦金托什来说,这条绿色玉带的景色是那样诱人。在1975年的冬季,连着几个星期,苏珊和麦金托什一直开着一辆二手越野车,在满是车辙的道路上颠簸着,他们俩要穿越塞内加尔和马里西部焦热干旱的土地,去寻找台形土墩遗址——它们是数个世纪以来远古人长期生活形成的遗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层堆积,在前方,麦金托什终于看到了文明的迹象——历史长达数个世纪之久的杰内城,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城内雄伟的大清真寺已经映出了清晰的轮廓。


在阿斯旺水坝建造之前的数千年以来,努比亚人就一直生活在埃及这个比自已强大的北方邻国的阴影之下。直到进入公元前第一个千年,埃及不仅在经济上一直控制着努比亚,而且在
政治上了对其进行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统治。埃及的壁画上描绘着最早期的努比亚人形象,他们正在向埃及法老或者王宫大臣们敬献贡品。而底比斯的一座古墓中则画着一队英俊年轻的努比亚王子,他们带来了兽皮、象牙等奇珍异宝,而其中最令纳贡者感兴趣的还是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