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打破墨菲法则

2010-04-12 
基本信息·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页码:22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9787800807589 ·条形码:97878008075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打破墨菲法则 去商家看看
打破墨菲法则 去商家看看

 打破墨菲法则


基本信息·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页码:22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
·ISBN:9787800807589
·条形码:97878008075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图书品牌:北京东方神鸟

内容简介 《打破墨菲法则》作者苏姗娜博士一直从事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她通过对无数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者的观察发现,过于乐观的人并不一定快乐,你不能渴求快乐,只能通过行动“实现”快乐;作者通过本书还提出了一个独到的观点:悲观主义者也能与乐观主义者一样,实现自己生活的愿望。正如一只装满了半瓶水的杯子,乐观主义者认为杯子里装了半杯水,而悲观主义者则认为,杯子空了一半。本书通过一系列分析与实例,引导读者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中的乐观与悲观情形,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避免事情朝不良方向发展,从而打破著名的“墨菲法则”。

快乐的感觉真好:快乐可以帮助你获得想要的东西;快乐的人总是更受欢迎,更加成功,甚至更加长寿。但是,研究表明,如果你总是不断试图让自己更加快乐,或者一直在注意自己是否快乐,你就离真正的居心叵测越来越远了。快乐的人从不去计划他们的快乐,如果你真的要快乐,就必须打消那些让自己快乐的念头。同时,你要摆脱关于乐观主义的极端论点,即乐观就意味着你永远都不会感到不快乐。本书从头至尾都试图向你证明:从乐观通向心理满足之路,一定是充满了投入、参与、以及其他类似的行为与态度。

具备乐观的性格又需要哪些要素呢?首先,乐观性格需要我们充满信心,相信未来总是积极和更好的——也正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正面性结果预期”。不管怎么说,你不能一边认为下周五晚上的酒吧群架会有好的结果,一边就拥有了所谓乐观的性格吧。你必须要对某些特定的情形或场合抱有积极而正面的预期,也就是说,你对事物的“正面性结果预期”必须要扩展到生活中的多个领域。此外,要想让你的乐观真正具有“人格性乐观”的资格,你对未来正面而积极的预期和信心就必须要保持长期稳定的状态。如果你是“人格性乐观”的话,你心目中对周一和周五的预期就应当是相差无几的,而你对事物的预期恐怕也很难在几天、几周甚至几年中发生太大变化。
在我从事乐观学研究十年之后,我决定考察一下所谓“人格性乐观”究竟有多么稳定。我联系了当年我的实验的参与者,考察了他们的乐观程度在过去十年中的变化。大约半数当年的实验参与者响应了本次研究,而他们所表现出的乐观稳定性非常令人瞩目。实验中用以标示乐观程度变化情况的指标是相当可靠的,如果实验参与者的乐观程度没有改变的话,这个指标便能通过一个数据确切表明两次评估结果的一致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同一评估体系对一个人进行两次测试,并最终将其乐观程度定性为没有改变的话,那么,这个人在两次评估中得到的各项指标的预期一致率应为72%。而在我的这个实验中,所有参与者在1994年和2005年的两次评估中所得数据的平均一致度为36%。这说明,就所有参与者的两次评估结果而言,他们在过去十年中的平均指标一致率达到了预期一致率的一半。让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这些数字,如果我们把所谓的乐观稳定性定义为两次评估结果的差异度在10%以内的话,那么也就是说,2/3的实验参与者在过去的十年中保持了个人乐观程度的稳定性。如果你的大学室友也是其中之一,而他在十年前就认为未来会是充满成功的话,那么在十年之后校友团聚时,你会发现他依然在抱着这样的念头。如果你不幸和一个眼中只能看见灰色天空的小驴依唷一样的人成了室友,那么你尽可放心,十年之后的他依然还是一个生活在失望与不快之中的人。
作者简介 苏珊娜·西格斯托姆博士(Suzanne Segerstrom) 美国肯塔基大学心理学教授。她从事了大量关于心理对免疫系统影响及乐观与福利的关系的研究,还因对乐观方面的研究,获得TEMPLETON积极心理学奖。她的研究得到美国全国健康研究所、丹那基金会等的资助,本书便是她十多年对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大众心理读本,在西方深受读者欢迎。目前,她与丈夫和她的狗生活在肯塔基州莱克辛顿。
媒体推荐 苏珊娜·西格斯托姆被公认为积极心理学这一新科学的新起之星。本书将向人们表明对她的这一称呼是恰如其分的。
——罗伯特·爱蒙斯博士(戴维斯加州大学教授)

《打破墨菲法则》与那些只是强调试图去获得快乐的自助类图书形成鲜明对照。西格斯托姆博士向我们表明:对快乐的一古脑儿追寻实际上可能是自我挫败性的,只有有效的乐观主义——集中于动机和坚持——才能导向美好的情感和天赋的成功。一本必读之作。
——爱德·迭勒博士(伊利诺依大学教授,《快乐研究》杂志编辑)

在这个被流行心理学严重误导的世界,本书对乐观进行的科学研究,为人们创造美好生活注入了一屡新鲜的空气。
——阿兰·卡尔(爱尔兰都伯林大学教授,《积极心理学》一书作者)

西格斯托姆博士作为这一领域的排头兵,加上她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咨询方面的实践,本书为我们如何创造更美好生活提供了一幅蓝图。
——谢莉·泰勒博士(加州洛杉矶大学教授,《积极的幻象》一书作者)
编辑推荐 《打破墨菲法则》一本关于如何获取真正快乐的必读之作——《时代周刊》

“墨菲法则”,是一种幽默而充满哲理的规则——“任何可能出错的事终将出错”。
目录
前言 打消那些让自己变得快乐的念头
◎ 许多人将乐观与快乐划上了等号,但实际上乐观并非像快乐一样,是一种感觉而已。乐观,是一种关于未来的信念。
 
第一章 半杯水:半满,还是半空:乐观的性格特征
◎ 如果经历欢乐、满意、兴奋等积极情绪和避免压抑、焦虑、仇恨等消极情绪一样重要的话,乐观就和悲观同等重要,想要更加乐观,首先要多多培养积极情绪,想要减少悲观,首先要努力避免陷入消极情绪。
◎ 乐观之所以能够带来人们幸福感的增加,是因为它增加了人对生活目标的专注和投入,而不是因为它有什么快乐的灵丹妙药,而且悄悄给了受它偏爱的乐观者。
……
文摘 序言
打消那些让自己变得快乐的念头



在你的生活中,你都想要什么?如果要你开一张清单,单子上都会列些什么呢?你会想要一辆更大的汽车么?或者一个更大的家庭?更多的闲暇时间?或者,你会想要变得更加快乐吗?
如果你的清单上有“更加快乐”或类似项目的话,你就应该把它划去。
请一定不要误解我,我知道,想要快乐并没有错。首先,快乐确实让人感觉很棒。快乐的感觉如此之好,以至于清单上可能出现的另外一些东西,如朋友、权力、美丽、金钱等都是由于你相信拥有它们就可以使你获得幸福而被列入这张单子。不仅如此,快乐还可能帮助你获得你想要的其他东西。快乐的人总是更受欢迎(乐观、活泼、热心的人总是有更多的社会关系),更加成功(快乐的大学毕业生能在毕业之后得到更高的收入),甚至更加长寿(快乐的修女总是修道院中最长寿的人)。所以,为什么不试着更加快乐呢?
想象一下,如果某天你的工作糟透了,并让你感觉非常不愉快。在回家的路上,你在广播中听到了你喜爱的音乐家品,比如说,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你会想“天啊!我要去听音乐会,伊戈尔会让我高兴起来的。”于是,你去买了音乐会的票,走进音乐厅坐了下来,然后等着快乐的到来。
你或许要由此开始一场漫长的等待。
相反,如果你没有去这场你期待会令你快乐的音乐会,你或许已经快乐起来了。因为你想让自己快乐起来的企图,已经对你构成了一种伤害。我们的实验证明:只要你怀有让自己变得快乐的企图,或者刻意对自己的快乐状况进行监控,这些都会对快乐的真正出现产生阻碍。在我们的一个实验中,实验的参与者被要求听一首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一部分参与者被告之只是听音乐就可以了,另一部分参与者被告之要通过听音乐而让自己更加高兴,还有一部分参与者被要求在听音乐时随时注意自己快乐程度的变化情况。令人惊讶的是,在听了《春之祭》之后确能增加自己快乐程度的只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没有试图通过听音乐而使自己快乐的参与者,二是根本没有在此过程中随时注意自己是否快乐的参与者。实际上,当你坐在音乐厅中,等着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让你高兴起来的时候,这是绝对会让你失望的。这就是说,如果你总是不断地试图让自己更加快乐,或者一直在注意自己是否快乐,你就会离真正的快乐越来越远了。
还记得1999年的千年之夜吗?你在那个新年之夜又得到了多少欢乐呢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