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旅游 >

当代北京博物馆史话

2010-04-12 
基本信息·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页码:20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1707443/9787801707444 ·条形码:9787801707444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当代北京博物馆史话 去商家看看
当代北京博物馆史话 去商家看看

 当代北京博物馆史话


基本信息·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页码:20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01707443/9787801707444
·条形码:97878017074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内容简介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历史是需要用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的。记录的方式很多,党史、国史、地方志以及纪实文学等等都是。这套史话丛书,则是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力求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使老百姓愿意读、喜欢读。
作者简介 刘宝明,1961年出生,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曾从事文化企业经营与管理工作,近年来在书法创作之余有许多涉及北京传统文化著述问世,如《当代北京书画史话》、《永定门回望》、《一个人串起的满语传奇》、《北京酒文化博物馆碑文》等,并著有多篇绘画、书法、摄影等评述文章。
编辑推荐 近代中国博物馆的沉重记忆,博物馆走过的红色与灰色的岁月,收藏热与民间博物馆,博物馆讲述北京的故事。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百年钩沉
一、博物馆称谓的由来
二、近代中国博物馆的沉重记忆
三、北京博物馆事业的开端
四、凄凉的北平博物馆
五、“大内档案”的遭遇
六、紫禁城里的阴谋

第二章 与新中国同行
一、旧物逢春
二、文博场馆建设高潮中的建筑业创业史
三、从“梁上君子”的下场看世事变化
四、走过红色与灰色岁月的博物馆

第三章 新时期的北京博物馆
一、北京文博的京味时代
二、疑是故人来
三、北京文博的1985
四、科学的春天
五、和平年代的呼唤
六、新时期的北京文博
七、公益性与市场的博弈

第四章 收藏热·多元化·区域文化
一、收藏热中的博物馆
二、民营博物馆的出现
三、博物馆带动特色文化区域的发展
四、企业文化与博物馆

第五章 大博物馆概念中的北京记忆
一、永定门重建的争议
二、中轴线的完全记忆
三、点燃南城文化亮点
四、唤起的城南记忆
五、延伸的南中轴线
六、再现明清时代北京城池

第六章 博物馆——讲述北京自己的故事
一、故居、墓碑、植物园与陈氏五杰
二、北京博物馆中的衣、食、住、行

第七章 挑战、阵痛与机遇
一、走出资金瓶颈
二、探寻北京博物馆的出路
三、盛世中的国宝
四、“我的博物馆我参与”
五、人们并不熟悉的北京博物馆
六、博物馆通票与老年观众
七、博物馆免费引爆社会热议

第八章 奥运脚步声中的北京博物馆
一、当代奥运举办地与博物馆
二、人文城市
三、博物馆给北京带来了什么
四、与奥运同生共长的北京文博
后记
……
序言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定都北京,于今已近60年了。六十年,一个甲子,共和国的人民、北京市的人民,在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过程中,亲历了多少成功的喜悦、顺利的舒畅,以及挫折的伤心和迷惘。然而,我们都已走过来了,我们毕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我们的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才会有今天的收获。我们抚今忆昔,怎不激动和感奋!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历史是需要用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的。记录的方式很多,党史、国史、地方志以及纪实文学等等都是。这套史话丛书,则是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
文摘 第一章 百年钩沉
一、博物馆称谓的由来
对于博物馆一词的来源,在中国的博物馆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源于缪斯,一说源于《山海经》。
来自缪斯的说法,其原因是“博物”一词来源于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词,而这一来源于拉丁文的词又是出于希腊文meusion一词,它的意思是一个专门为供奉希腊神话中掌司诗歌、舞蹈、音乐、美术、科学等活动的九个女神meusin的场所。一百年前,我们借助日语对上述英文单词意译的“博物”一词与“馆”连在一起的方式,来表示一种新兴的文化事物。
另外的一种说法认为,“博物”作为一个词,早在《山海经》里就已经出现,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也有“博物君子”一词,是指见识广博之人,《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
上述两种对于博物馆一词及这一文化事物来源的解释,是出自不同角度并根据不同的史实、依据得出的结论,而20世纪初在北京出现的博物馆则是中西方两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中国自进入奴隶社会后的商殷时代,皇家王室收藏珍宝贵器的风气便已兴起,并被列入国家规制,擅自越规违制收藏文物的宫室、宗庙、园陵的人,会要受到严厉惩处。到宋、明、清时收藏主体已有变化,文物收藏者已延伸至王侯将相、宗庙府库,且呈滥觞之势。收藏的种类包括名器重宝、图书经卷、艺术珍品、极品书画。汉代时的天禄、石渠、兰台,宋代的秘阁、龙图阁、天章阁等都属于类似今天博物馆的收藏机构。
明末清初,民间收藏逐渐开始兴起,前朝章典古籍、碑帖珍版、书画名作,成为贵戚名门显示门庭气派、昭彰家族文脉、涵养自身底蕴和传续私家财富的手段与形式。这一时期,非宫廷皇室的收藏者,多为大户人家,反之,一方地面上的豪富乡绅也往往是名震一方的收藏家。
当具有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出现之前,只有“公私”秘藏的现象存在。无论是宫廷“公”的秘藏,还是民间“私”的秘藏,都不具有藏品的公共性,这样的情形正如王国维所说:“三百年来,除舍人、省吏循例编目外,学士大夫,罕有窥其美富者。”
一旦私人有了较多的收藏品,譬如家中收藏了大量书画以后,为了达到当初花费银两投入此道的目的,便将自家藏品描摹仿制并施以雕刻制版、手工印刷的方式后集结成册,以方便馈赠宾朋、流传后世。这样得来的书籍,便是至今还指导着人们用以佐证书画真伪的叫做著录书的一类古籍。制作著录书当然要投人不菲的费用,财大气粗的人家,要用最好的刻版原料、最好的
……
后记 八年前,当我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筹建博物馆的工作之后,才有机会全面触及这个看似“小众”的领域。于此之前,与许多人一样,我头脑中的博物馆只是个模糊的概念。
就是这样一种机缘巧合的偶然,使我发现了北京的另外的一种文化面孔,一种城市性格,一种历史精神。对北京博物馆梳理过后,我看到一个文化的北京,伟大的北京。
于此,我得到了写作此书过程中的第一次感动。
本书写作过程中,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哈骏先生,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关协理事、《美术》杂志编委、中国当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刘曦林先生,北京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副馆长崔维平先生,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员毛宪民先生及许多对北京博物馆有着直接、间接联系的朋友们,均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帮助。他们对北京这座城市的博物馆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与无私,使我获得了又一次的感动。对此,我谨表示深深地感谢。同时也对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予支持的刘磊先生表示衷心的谢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