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中医独特疗法:浮针疗法(第2版)

2010-04-12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3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117107561/9787117107563 ·条形码:9787117107563 ·版本:第2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医独特疗法:浮针疗法(第2版) 去商家看看
中医独特疗法:浮针疗法(第2版) 去商家看看

 中医独特疗法:浮针疗法(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3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117107561/9787117107563
·条形码:9787117107563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浮针疗法》共分三篇。上篇系统介绍了浮针疗法的概念、形成、特点、操作方法和作用机制等;中篇详细介绍了疼痛的生理、病理、诊断要点、预防等;下篇对各种临床常见病的浮针治疗方法进行了具体介绍,并加入了大量典型病例,可使初学者能快速学会和正确应用。浮针疗法是一种针刺镇痛新疗法。使用专用针具治疗各种局限性疼痛,尤其是软组织伤痛,具有安全无痛、疗效快捷可靠、适应证广泛等特点,深受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欢迎。
编辑推荐 《浮针疗法》可供骨伤、针灸、理疗、中医、康复等多个专业医务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上篇 浮针篇
第一章 浮针疗法概论
第一节 概念和命名
第二节 形成及发展
第三节 浮针针具
第四节 浮针疗法的特点

第二章 浮针操作方法
第一节 针刺手法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针刺前准备
第三节 针刺方法

第三章 浮针疗法注意事项
第一节 注意事项
第二节 临床常见情况的位置
第三节 治疗意外的处置和预防
第四章 浮针疗法的适应证

第五章 浮针疗法的组织学基础
第一节 皮肤的组织学基础
第二节 结缔组织简介

第六章 浮针疗法作用机制探讨
第一节 中医原理解释
第二节 循经感传和浮针疗法机制的关系
第三节 神经的节段性分布与浮针镇痛的关系
第四节 压电与反压电效应
第五节 神经调节作用
第六节 体液调节作用
第五节 神经调节作用
第六节 体液调节作用

中篇 疼痛基础篇
第七章 疼痛概论
第一节 疼痛概念
第二节 疼痛的分类
第三节 疼痛生理
第四节 疼痛传导的抑制机制
第五节 疼痛的评价和测定
第六节 疼痛的治疗

第八章 颈肩腰背四肢疼痛的病理生理
第一节 结缔组织疾病
第二节 脊柱(骨质)退行性改变及其病理
第三节 炎症
第四节 周围神经被挤(嵌)压后的病理改变
第五节 神经根受压后的病理
第六节 自主神经系统与颈肩腰背痛
第七节 椎管狭窄
第八节 营养及代谢性骨病

第九章 颈肩腰背四肢疼痛的病因、流行病学
第一节 病因学
第二节 流行病学

第十章 病史采集和检查方法
第一节 病史采集
第二节 体格检查
第三节 理化检查

第十一章 疼痛性疾病的预防
第一节 姿势和体位
第二节 运动和锻炼
第三节 防止风、寒、湿邪
第四节 营养支持

下篇 临床治疗篇
第十二章 头面部疼痛
一、头痛
二、三叉神经痛
三、面神经炎
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五、病案举例

第十三章 颈肩胛背部疼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颈肩胛背部软组织疾患
一、劳损性颈肩胛背部软组织疼痛综合征
二、肌筋膜炎
三、棘间韧带及项韧带损伤
四、项韧带钙化
五、前斜角肌综合征
六、菱形肌损伤
第三节 颈背部骨关节疾患
一、损伤性寰枕关节交锁
二、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
三、落枕
四、颈椎病
五、胸椎强直性脊柱炎
六、胸椎骨软骨病
七、陈旧性胸椎骨折
八、肋椎关节错缝
九、胸椎间盘突出症
十、病案举例

第十四章 上肢疼痛
第一节 肩部疼痛
一、概述
二、肩关节周围炎
三、肩峰下滑囊炎
四、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
五、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滑脱
六、冈上肌腱炎
七、冈下肌损伤
八、病案举例
第二节 肘部疼痛
一、概述
二、肘关节扭伤
三、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四、肱骨外上髁炎
五、肱骨内上髁炎
六、尺骨鹰嘴滑囊炎
七、桡侧伸腕短肌损伤
八、旋前圆肌综合征
九、肘管综合征
十、桡管综合征
十一、病案举例
第三节 腕(手)部疼痛
一、概述
二、腕管综合征
三、腱鞘囊肿
四、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第十五章 上肢疼痛
第十六章 胸胁痛
第十七章 腰骶痛
第十八章 下肢疼痛
第十九章 内脏疼痛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序言 2001年11月上旬,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在广州举办第九次学术研讨会,我有幸作为特邀嘉宾参加盛会。回南京的车上,张亚平同志拿出《中医独特疗法·浮针疗法》书稿,请我在书前写个序。张亚平是我的学生,浮针疗法的发明人符仲华同志也曾是我的研究生,10年前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研讨会期间得知浮针疗法已经获得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看到他们已经做出成绩,由衷高兴。因此,我乐意写上几句话。
1999年,符仲华同志曾经来南京举办江苏省浮针疗法学习班。那次学习班上,我参观了浮针疗法的现场演示,对浮针疗法留下了深刻印象。2001年元旦,符仲华回南京看望我,带来了他写的《浮针疗法》,我看过,印象不错。在这次广州会议上有七八篇关于浮针疗法的文章,也知道了浮针疗法已经在国外有了一定的影响。我接触浮针疗法的过程大概就是这些。
文摘 二、脊髓或脊椎神经疾患
脊髓或脊椎神经疾患也可引起疼痛等症状,它们包括:
1.原发性由脊髓或脊椎神经本身的疾患所致,如脊髓肿瘤、结核、脊髓炎、蛛网膜炎、神经根炎等;
2.继发性由机械性压迫引起者为主,如脊髓肿瘤引起的脊髓压迫、椎间盘突出或黄韧带肥厚引起的脊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引起的脊髓或脊神经根压迫、骨质增生等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神经或血管压迫等。继发性者临床较为常见。
此外,水肿、粘连、纤维化、椎管静脉曲张、化学性炎症反应等,还可使上述原因引起的疼痛等症状加重。
三、内脏器官疾患
内脏器官的疾病,其病理性刺激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作用,而在颈肩腰背的相应部位发生疼痛。临床应注意与真正的颈肩腰背部疾患加以鉴别。浮针疗法在疼痛区进行治疗,对原发病具有一定的治疗和调节作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