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家庭 >

培养有主见的孩子:李开复等18位专家成功教子之道

2010-04-12 
基本信息·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40746149/9787540746148 ·条形码:9787540746148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培养有主见的孩子:李开复等18位专家成功教子之道 去商家看看
培养有主见的孩子:李开复等18位专家成功教子之道 去商家看看

 培养有主见的孩子:李开复等18位专家成功教子之道


基本信息·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40746149/9787540746148
·条形码:978754074614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培养有主见的孩子:李开复等18位专家成功教子之道》收入李开复、凌志军、周国平、闵乐夫、魏书生、李镇西、朱永新等18位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作家及家教专家的家教访谈,这些访谈,既高屋建瓴,洞察自主教育、早期教育、青春期教育、学校教育、父母教育等诸多家庭教育的普遍规律,又深入浅出,为广大父母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教育问题,提供科学的家教理论和实践操作指导,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
作者简介 鱼朝霞(笔名萧于),女,1964年6月生。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杂志《希望月报》执行主编,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特邀记者。长期关注中国家庭教育问题,致力于家教问题的采访报道,与国内众多教育家进行过近距离交流。其采访报道大量发表于《家庭》《少年儿童研究》《妇女生活》《中华家教》《中国校外教育》《家庭与家教》《家教指南》《婚姻与家庭》《现代女报》《女报》等与家庭教育有关的杂志。2007年9月其采写的《中国家教高端访谈:家长必修的21堂教育课》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2009年7月其采写的《中国家教高端访谈②:好父母胜过好老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21世纪,是孩子自主选择的世纪
要培养听话的孩子,更要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
让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用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
怎样帮助孩子更好地使用聪明
死啃书本啃不出杰出人才
先做自己该做的事,再做自己想做的事
真正的“最好”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用情商换智商,这种“优秀的代价”很可怕
天才的全部秘密,就在于“不要小看自己”
不要让你的聪明投错了方向
怎样培养后劲十足的孩子
中国家长的“早学多学”并不是好方法
中国教育培养“考生”,欧美教育培养“学生”
要从小培养孩子批判性阅读和思维的能力
别做妨碍孩子成长的家长
“玩”是孩子情感发育的实践基地
要重新认识“自我表现”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教是为了不教”与“不教是为了教”
自我教育的8条建议
要聪明的孩子,更要智慧的孩子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自我教育
没有达到自我教育,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
肤浅的教育造就了肤浅的孩子
做任何事情,都要让孩子养成事后反思的习惯
活到老。自我教育到老
错误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
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一纸文凭更重要
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未受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
要让孩子养成过内心生活的习惯
教育应该远离功利和实用,而去培养高贵的灵魂
教育应该为孩子的生长提供阳光
顺应自然是早期教育的最高原则
无论什么教育都应该适于其时
越原始简单的玩具,越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录音机里的歌比妈妈唱的好,但还是要听妈妈唱的
电视、电脑等现代电器都是孩子的“感觉剥夺器”
给孩子的生活强加节律是必要的
让文化和自然装点孩子的童年
首先是身心健康,然后才是学业问题
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
并不是孩子的任何体验都是值得提倡的
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
体验自然,体验生活,体验关爱
孩子体验的过程比体验的结果更重要
别让孩子成为城市化的牺牲品
儿童问题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城市化给孩子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别让孩子成为城市化的牺牲品
独生子女的一些问题,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得到解决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精、气、神
儿孙自有儿孙福,别为孩子瞎操心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自我
让孩子成为自身情绪的主人
负面情绪并非就是不良情绪
中小学生的不良情绪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家长要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
对于不良情绪,任意宣泄或压抑都是不对的
要让孩子学会一些排解不良情绪的具体方法
考试时如何帮助孩子排解紧张、焦虑情绪
高考状元的家教秘诀
家长更需要得到教育指导
高考状元的家长都有哪些家教秘诀
变孩子的“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状元距离成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后进生同样具有发展的潜力
后进生同样是有发展前途的学生
即使所有人都瞧不起你的孩子,你也要瞧得起
后进生有许许多多优等生所没有的优点
市场经济为后进生提供了和优等生一样的职业机遇
后进生家长要注意的是:别让孩子交上坏伙伴
后进生的称呼只代表过去,不代表未来
家庭教育讲科学,不讲“神话”
人的成人成才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
早期教育首要的是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孩子应该掌握四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神童与其说是培养的,不如说是被发现的
教育这个复杂的问题一定得用复杂的方法来解决
家长不信神话,不去上钩,就没有骗子的市场
媒体强劲宣传的成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成功
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终身幸福的根基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依恋人”
有爱的抚养一定是有“唠叨”的
对孩子说“不”的时间一定要早
金钱买不来教育,教育需要亲力亲为
父母、家庭出问题,受伤最重的是孩子
生命教育是人生大厦的地基
体验生命的艰辛、快乐和幸福
给即将做父母或正在做父母的人的忠告
亲子关系物质化、金钱化对孩子的危害
很多父母在爱孩子问题上都存在非理性因素
别使孩子变成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人
物质刺激会让孩子感到考好成绩是有条件的
非理性教育会使孩子“十分自我,又失去自我”
心理素质培育是早期教育的重中之重
让孩子自立自强是西方人的父爱和母爱
把孩子培养成理性的人
给孩子精神财富,他们用不完还会创造财富
坚持主流文化不动摇,推动主流文化向前进
如何帮助孩子抵御外部诱惑
不能让孩子沉迷于搞笑文化、庸俗文化
让孩子成为自己心灵的监护人、自己意志的主人
让孩子崇拜的目光聚焦于明星的精神气质
帮助女儿追求卓越,追求高贵的品质
把每天不愿做但必须要做的事情做好
为孩子的人生打下好的“精神的底色”
对淘气包的教育艺术
好孩子值得我们去爱,差生更需要我们去爱
我爱孩子,这爱能融化一切坚冰
挽救差生需要老师的“五心”
对淘气包的表扬也深有学问
错误之后的教育对孩子更为现实有效
我们情同母子还有什么难题不能解决呢?
对于聪明的淘气包则“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我从来没有对我的儿女动过一个手指头
孩子在相应的年龄就应该犯相应的错误
孩子不经历挫折不会成长
不同的情绪体验会使孩子更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孩子体验一些挫折、痛苦、惩罚不是什么坏事
早恋交什么样的朋友比早恋本身更值得关注
青少年把崇拜对象从父母身上移开是必然的
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还是得按规则办事情
亲子共读共享
排斥课外阅读的人必将成为精神发育不良的人
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
童年期读过的书会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竭力鼓动亲子共读共享
让阅读和考察、游历、体验、创造并行不悖
阅读应成为生活的、生命的、享受的一部分
后记
……
文摘 21世纪,是孩子自主选择的世纪
◎李开复
要培养听话的孩子,更要培养有主见的孩子
记者:中国的孩子都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安排,而中国的父母也习惯于安排子女的事。这种家教模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开复:有—位中国留学生看完了我《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三封信》后,感触很深,他写了一封信给我说:“很小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长大,长大了做什么,我当时没有想;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初中,考上初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高中,考上高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高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做什么,我没有想过;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要出国,出国做什么,我也没有想过;现在留学拿到了学位,要找工作了,下一步我该做些什么呢?这次,我要好好地想一想。谢谢你的第三封信,它唤醒了我埋藏了25年的进取心,它改变了我25年来被动的生活方式。从今天开始,我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而生活!”
这位中国留学生25岁时才想到了自己“有选择的权利”,而在“开复学生网”我每天都能看到“只有你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的留言。这说明还有很多的大学生、研究生至今依然在被动的道路上迷茫地生活着。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因为,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特别地深,生怕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受一点挫折、伤害,习惯了使用越俎代庖的方式,替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中国的孩子也习惯了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这导致了中国孩子从小就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长大成人之后对父母、师长仍有很强的依赖性。
记者: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培养的。如今还按照这个模式来培养孩子有什么不好吗?
李开复:中国人总是把“听话”当作一个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还要做讲道理、有主见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却不见得懂道理。讲理的孩子会在你有理时听话。这是新时期对孩子的新要求。
二十一世纪是自主选择的世纪。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因为信息时代取代工业时代、世界无边的竞争、放权自由的管理模式’,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这就说明,时代变了,对人的培养模式也得随之而变。
记者: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哪些变化呢?……
后记 家教问题,是各家各户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我的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健康、正常,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温顺、乖巧得如同小羊羔一样。但是,孩子长大一点,有了自己的思想、主见之后,温顺的小羊羔突然变成了凶猛的小怪兽,父母一下成了他批驳、顶撞、取笑、发泄的对象。我把自己孩子的情况和别的家长交流,家长们都有孩子难教难管的同感,几乎不存在不为孩子操心、焦虑、愁苦、抱怨的家长。为研究、解决自己和别的家长的问题,我读了大量的家教方面的书,听了很多家教专家的讲座,看了很多家教专家的网络视频。在分析、比较、确定哪些专家学者说得更在理,对我们家长指导、帮助更大之后,我萌生了一个一个拜访他们,请他们为我们家长出谋划策的想法。这几年,我都在做这工作。
作为现今中小学生家长,我深知家长们都在想什么、做什么、需求什么;作为长期关注教育,对家教的科学性、前瞻性、实效性有一定理解、认识的人,我最后选定了我所认可的最有思想、最有独到见解、对普通家长最有帮助的37位专家学者。与这些专家学者多方联系、通话、采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之后,我便开始写作。其间几易其稿、几经修改,写完初稿,再请这些专家学者审读、修改、定夺。各个环节走过之后,一篇访谈,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在总的采写过的37人中,我再作筛选、甄别,最后选出了这18个我最欣赏、敬佩的人的访谈稿,组成了这本书。
我之所以在阅读、选人、采访、写作、送审等环节这么不惜时间、不惜气力,就想不要辜负了读者的希望,不要歪曲、偏离、掩藏了这些专家学者的真实思想,不要做出速成速朽的东西败坏了名声。
感谢李开复、周国平、凌志军、黄全愈、魏书生、王极盛、张梅玲、吴蓓、闵乐夫、钱志亮、曲伟杰、朱永新、霍懋征、赵忠心、李子勋、李玫瑾、李镇西、陶宏开等18位专家学者,没有他们的帮助、支持、配合、无私奉献,我不可能获得这么好的资料写出这令人欣慰的书。由于本人思想水平有限,没有尽善尽美地完整准确地表达叙述这18位专家学者的思想、观点、体系、意图,在请这些专家学者给我提出宝贵批评意见的同时,还请多多包涵、谅解。
感谢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王东华所长为我联系、采访、写作所提供的大力帮助、支持,感谢漓江出版社为本书所做的大量的辛勤的编辑、修改工作。
最后,我想说,写完这本书我就将自己写书了。虽然短期内,我不再写家教访谈方面的书,但是,我还将继续阅读家教方面的书,继续向我敬佩的专家学者请教,继续作家教方面的分析、研究。我的下一本书还将涉及家长们最关心、最困惑的问题,诸如,怎么认识孩子,怎么发现孩子,怎么解放孩子,怎么调动孩子的主动性、自觉性等问题。在下一本书中,我将拥有更大的发挥余地,把我理解、认识、信赖的家教观都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