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肖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806923640/9787806923641 ·条形码:9787806923641 ·版本:第1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悲情肖邦 |
 |
|
 |
悲情肖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806923640/9787806923641
·条形码:978780692364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康音乐学术讲坛”
内容简介 《悲情肖邦》讲述了肖邦一生的创作是很丰富的,尽管他只活了三十九年,创作领域也仅仅只在钢琴,但他所涉及到的内涵、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情感生活以及生活中种种遭遇的心理上的反应,这方面在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中比较少,他不像有些作曲家那样辉煌、那样有名望,但历史证明了他的音乐超出了同时代许多音乐家,无论在音乐的深度、感情的内涵、大胆创新的意识和成果。于教授提到对肖邦有一种偏爱,可能因为在肖邦的故乡待过一些年,所以一听到他的音乐就很激动,这也可能跟这个民族的性格有关。
作者简介 于润洋音乐学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汉族,1932年出生于沈阳市。1952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1956年赴波兰华沙大学音乐学系攻读音乐学。1960年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83年任该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工作;1988年任院长,1992年卸任。在教学、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两个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多年来除在教学岗位上培养一批上述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之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西方音乐史学、音乐美学方面的论文、著作,出版论文集《音乐美学史学论稿》(1986)、《音乐史论问题研究》(1997),专著《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2000),译著《论音乐的特殊性》(1980)、《音乐美学新稿》(1994)等。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曾多次参加国际范围的学术性活动:赴美国、加拿大、瑞典、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进行学术性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讲学活动。
编辑推荐 《悲情肖邦》编辑推荐:肖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演奏方面,尤其是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学生,在一定程度,几乎无人不弹肖邦作品,所以中国对肖邦并不陌生。于教授认为中国人在演奏肖邦作品时,还是很容易理解他,不光在技术上能克服其音乐的难度,在表现上也能和肖邦思想情感产生一些共鸣。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转折·1831年秋
第一讲 B小调谐谑曲
第二讲 C小调练习曲
第三讲 D小调前奏曲
第二章 走向成熟·1832-1838
第一讲 G小调叙事曲
第二讲 F大调叙事曲
第三讲 三首练习曲
第四讲 三首前奏曲
第五讲 歌曲《落叶》
第六讲 #C小调夜曲
第七讲 两首玛祖卡舞曲
第三章 抵达巅峰·1839-1846
第四章 黯淡孤寂的晚期·1847-1849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