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页码:37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7536676077 ·条形码:978753667607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铜镜史 |
 |
|
 |
中国铜镜史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页码:37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7536676077
·条形码:978753667607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我国古代青铜文化辉煌灿烂,铜镜铸行源远流长,本书搜集了从上古到清代流行的900多面铜镜资料,以历史发展的顺序,分七个大的时段,对从齐家文化到晚清4000多年间铸行的主要镜类进行科学的、全面的介绍。本书大胆引进考古学界常用的类型学原理,根据铜镜主纹的发展变化,对所引铜镜进行了类、型、式的排比划分,从而探寻铜镜发展、演进的科学规律,并对铜镜的制作工艺、时代特点、社会影响等进行了探索。本书综合了前人的成果,有了更高的起点。
本书作者研究铜镜近40年,相关著作曾在国外出版,在国际上引起积极的影响。
作者简介 管维良,1941年9月生,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为重庆师范大学博物馆馆长、三峡历史与文博研究所所长、历史与文博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后一直从事历史、考古、文博、民族和文化方面的研究,出版有《中国历史与文化》、《鄂城汉三国六朝铜镜》、《重庆古今风云人物》、《巴族史》、《重庆民族史》、《从巴都到陪都——简明重庆史》等十余部专著,发表了《宜昌前坪战国两汉墓》、《巫巴山地——南方文明之源》、《大巫山盐泉与巴族兴衰》等70余篇论文。
编辑推荐 在灿若群星的我国古代物质文明中,青铜器具在很长时期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其中铜镜更是青铜工艺的一颗明珠。它以自身独具的艺术特色,在琳琅满目的文物之林中占据着重要而显著的位置,它以自己鲜明的时代气息在文物学与考古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它历来为文物考古工作者所重视,为古物鉴赏家所珍藏。本书搜集了从上古到清代流行的900多面铜镜资料,以历史发展的顺序,分七个大的时段,对从齐家文化到晚清4000多年间铸行的主要镜类进行科学的、全面的介绍。本书综合了前人的成果,有了更高的起点。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
一、掌握铜镜知识的意义/3
二、铜镜的制作和使用/3
三、铜镜的定义和各部位的称呼/6
四、关于铜镜的著录和著作/7
……
文摘 书摘
春秋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战国是封建制全面确立的时
期,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进步,导致了上
层建筑领域内的巨大变化,从思想意识到生活习俗都出现了崭新的内容,奴
隶制礼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日用青铜工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铜镜——这
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这个时期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勃兴起来了。
春秋战国时期铜镜的制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这时铜镜工艺刚刚开始勃兴,在制作
技法上常常流露出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形制方面,直径小,镜体薄,镜面平
,缘或平或微卷,钮小,多为弓形。在装饰技法上也较简陋,或为素面;或
略施简单的单层纹饰,如弦纹、连弧纹;或仅施地纹,如施羽状纹、云雷纹
等,最复杂的也只是地纹加弦纹、连弧纹之类的简单双层纹饰,且数量很少
。在装饰图案上,或如上述单调的弦纹、连弧纹之类,或承袭上个历史时期
遗留下来的饕餮纹之类。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这时铜镜工艺获得长足的进步,较初期有了巨大
的发展。首先是镜体普遍增大,厚重有所增加,边缘素卷。在装饰技法上日
趋复杂,一般都是主纹地纹双层纹饰,同时也更加注重艺术效果,如龙凤图
案的使用,甚至日常生活的狩猎活动也搬到铜镜的画面上。在装饰技法上,
图案中内容增多,往往几种图案出现在同一面镜子上,如有的“山”字镜,
除主纹“山”字纹,还有叶纹、花瓣纹、陶纹、“鲢鱼”纹等,这些都是初
期所不见的。
第三阶段:战国晚期。这时铜镜工艺更加成熟,不仅沿袭了中期兴起的
各项成果,而且新的技法不断涌现出来。一方面部分铜镜继续扩大了面积,
增加了厚度,使铜镜更加实用和耐用。另一方面在装饰技法上出现了地纹、
主纹、附纹等多种纹饰和多层纹饰,尤其突出的是把当时整个青铜工艺最尖
端的技法使用在制镜上了,像金银错、透雕、镶嵌等特种工艺,而使铜镜的
制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P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