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美食 >

茶文化与养生

2010-04-1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 ·ISBN:7504723398 ·条形码:97875047233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茶文化与养生 去商家看看
茶文化与养生 去商家看看

 茶文化与养生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
·ISBN:7504723398
·条形码:97875047233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传统文化与现代养生

内容简介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四大发明有口皆碑,中医学术独占鳌头,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以其博大精深而独领风骚,孕育并影响了一代代神州儿女。而今,她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和改变着全人类的日常生活。
《传统文化与现代养生》一书,共分为四部,主要从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道家思想、太极、佛教、传统中医、保健、美容、心理学等十余个方面入手,全面翔实地介绍了其出现、发展以及与养生保健的关系,养生之道、各种养生保健知识、具体操作方法,以及相应文化内容所起到的养生保健作用等。《茶文化与养生》所介绍的各种养生方法,大都已经被前人所使用和应验,还汇集了人们所熟知的宫廷养生方法、民间传统养生方法、甚至包括国内很多少数民族安全、实用的传统养生方法。
编辑推荐 生命健康是每个人毕生的首要追求,对于现代人来讲.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就是从重视养生开始的……
养生之道自古有之,回望历史的长河.从庄子《养生主》开始。我们就惊奇地发现,先人们已经开始重视生命质量并试着改变身心环境以适应自然发展规律。养生成为人类文明的新课题.但是在古代.几乎所有的养生观点和方式往往仅适用于达官贵人.或者说,那是富庶家庭的事情.对于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广大贫民百姓来讲只是个神话。但是.到了人类文明高度进步的今天,养生已经是天下人的事情.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已经被身为后人的我们广为传承。
《传统文化与现代养生》一书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它包罗万象.系统地记录了华夏各民族传统文化方式对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每一笔。无论是惠及全人类的中华传统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还是在西方人看来既神秘又受用的佛道文化.中医文化无不影响和改善着现代人的生命质量。这正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明历史的最好印证。
目录
第一部分 茶文化与养生
第一章 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中华茶文化释义和研究对象
茶文化的研究对象
茶文化的分类
华夏茶饮史
第二节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和精神主流
茶的起源
关于茶的一些说法:饮茶的发源时间
饮茶发源的地点
发明饮茶的方式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
茶饮的广泛盛行
文人介入,诗文吟颂
贡茶的起源
历代贡茶概况
宋代茶业的发展
元代的茶饮和茶文化
明清时期茶文化的发展

第二章 茶文化的传播
第一节 茶的发现和文化演绎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茶字的由来
茶的外文译音
第二节 茶区的分布
茶区划分
华南茶区
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
巴蜀茶区的渊源和历史
唐代茶叶名品
唐代茶叶主产区
第三节 中华茶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茶叶生产与贸易
茶马古道与茶文化传播
茶入金国
茶入吐蕃
茶入西夏和辽
第四节 茶文化向周边国家的传播
茶入朝鲜半岛
茶人俄国
茶人日本
第五节 茶事、茶趣
国外饮茶习俗
茶道
茶具
古籍论茶功
茶馆

第三章 茶文化与养生的关系
第一节 关于中国传统茶文化知识
中华传统名茶及其冲泡方法
怎样冲泡“功夫茶
泡茶技巧
鉴茶选茶知识
花茶的选购
名茶的选购
煮茶
沏茶
品茶
炙茶
洗茶
焙茶
贮茶
第二节 茶文化与养生
茶俗
茶的养生保健作用
茶与宗教
神州各民族饮茶习俗
有机茶的有关知识

第四章 茶文化与养生实例
第一节 茶叶的辨别和日常饮用知识
百姓饮茶知识
泡茶知识
茶的品评
可与茶共泡合饮的保健品
茶水服药对人体的影响
茶叶的冲泡知识
泡茶用水的选择
茶叶的“色、香、味
茶叶冲泡方法
茶叶为什么在保存中变质
茶叶的贮存
茶叶区分知识
成人每天饮多少茶叶最合适
喝茶要因人而异
泡茶的讲究
沏茶的要领
适量饮茶有利于养生保健
扬长避短话饮茶
饮茶是否会影响牙齿洁白
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
茶叶的包装材料
孕妇、儿童宜喝清淡茶水
中国历史名茶
第二节 茶叶的养生保健作用的具体体现
“铁观音”的泡饮及养生功能
变质的茶不能饮用
茶、佛、禅三位一体
茶的养生功能体现
茶的营养价值
茶能抗人体衰老
茶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佳品
茶叶的医疗效用
茶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茶叶化学成分及其对人体保健的作用
茶水煮饭益养生
茶叶中有利于养生的功能性成分
潮汕功夫茶
淡茶养生,浓茶伤身
喝茶益处多多
喝茶与睡眠的关系
红茶的不同品法
关于冷茶与隔夜茶
普洱茶的养生功效
清茶配月饼最利健康
热茶比凉茶更解渴
鲜茶冰喝益养生
养生宠儿——茶
一杯茶冲泡几次为最佳{
以茶养生健康长寿
饮茶防蛀牙
饮茶降血脂
饮茶能减肥
饮茶有助于防癌
孕妇、儿童适量饮茶助健康
第三节 茶叶的药理作用
茶的药理作用
茶之为药用
夏季饮绿茶可去病强身
第四节 饮茶防病知识
“苦夏”饮茶补钠和钾
白茶可预防脑血管疾病
白领瘦身的妙方——品茶
茶能有效防止皮肤癌
茶叶可抗艾滋病
茶叶治病四方
茶有抗辐射的功能
常喝茶既防癌又减肥
防治感冒的绿色茶饮——茅山茶
绿茶受宠源自能提高免疫功能
抗癌效果最好的茶叶
食狗肉后忌立即喝茶
乌龙茶减肥法
饮茶对人体的益处
饮茶可减轻吸烟的危害
饮茶可减少中风
饮茶养生、延年益寿
自古流传的茶功能
第五节 茶入中药以及中医常用“茶方
秋季养生茶疗方
养生茶方43例
第六节 饮茶防病知识
茶水洗漱的好处
茶叶止痢、泻的用法
吃腌制品后要多喝茶
喝浓茶要因人而异
喝紧压茶更能瘦身
患胃病者如何饮茶养生
家庭如何保管好茶叶
家中有多种茶叶,如何安排饮用
喝茶可以防辐射
向客人敬茶的注意事项
牛奶红茶的调制
神经衰弱者的饮茶方法
糖尿病患者宜多饮茶
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的饮茶养生方

第二部分 饮食文化与养生
第一章 饮食文化与养生保健知识
第一节 饮食养生的现实意义
食养的意义
饮食养生的原则
饮食养生的方法
喝的学问
第二节 传统饮食文化与养生的理论概述
常人应每天摄入30克膳食纤维
春季补肝食疗方
蛋白质——生命运动原动力
调理饮食好过冬
……
序言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四大发明有口皆碑,中医学术独占鳌头,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以其博大精深而独领风骚,孕育并影响了一代代炎黄子孙。而今,她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和改变着全人类的生命质量。
在西方发达国家,保健、养生是在工业革命以后才逐步发展并被上流社会所重视的,而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了养生保健的有关内容,中国最早的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民间习俗、武术、气功乃至中医药事业的启蒙和发展,无不包含了养生保健的内容。
《传统文化与现代养生》一书,共分为四部,主要从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道家思想、太极、佛教、传统中医、健康保健、美容、心理学等十余个方面人手,全面翔实地介绍了中华传统出现、发展及其与养生保健的关系,养生之道、各种养生保健知识、具体操作方法,以及相应文化内容所起到的养生保健作用等。本书所介绍的各种养生方法,大都已经被前人所使用和应验,还汇集了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宫廷养生方法、民间传统养生方法,甚至包括国内很多少数民族安全、实用的传统养生方法。
笔者在搜集整理和编著本书时,本着可读性强、实用性强、操作简单、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故而,本书虽囊括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但绝不显高深莫测,内容通俗易懂,是百姓居家养生保健不可多得的实用工具书。
文摘 元代的茶饮和文化
南宋时期,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继续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的北方金人统治区域中,却相对冷落。
公元1227年,蒙古军攻取西夏,1234年,又联合南宋又灭掉了金国,接着征服了吐蕃、大理和交趾后,于1264年把统治中心从和林迁至燕京,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1276年攻克临安,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元代统治者虽非汉族,在统一过程中也有不少伤农行为,但与此同时也推行过一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措施。如由元代官府编印《农桑辑要》等等。在元朝出版的别二部书《农书》和《农桑撮要》中,都把茶树栽培和茶叶制造作为重要内容来介绍。这表明元朝统治者对茶业还是支持和倡导的。
元代茶饮中,除了民间的散茶继续发展,贡茶仍然延用团饼之外,在烹煮和调料方面有了新的方式产生,这是蒙古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相互影响而产生的。
在用茶上,不管团茶或散茶,大多碾为茶末来饮用,如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七律七首中,对茶叶的碾、杵、煎有形象的描写,如“玉杵和去春素月,金刀带雨煎黄芽”;“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玉屑三瓯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
在茶叶饮用时,特别是在朝廷的日常饮用中,茶叶添加辅料,似乎已经相当的普遍。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集中地记述了当时的各种茶饮。现将《饮膳正要》中的有关记述,整理列表(《元代茶饮种类举例》)。
与加料茶饮相比,汉族文人们的清饮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蒙古族色目人对汉人有很强的歧视性和排斥性,不少汉族文人对元代统治者有种本能的反抗性,在元代统治者下,不少人采取了洁身自好的归隐生活方式,与统治者采取不合作态度。有的虽为朝廷命官,但身在曹营心在汉。在饮茶方式上他们也与之有很大的差别,他们仍然钟情于茶的本色本味,钟情于古鼎清泉,钟情于幽雅的环境。
元代的文人们,特别是由宋入元的汉族文人,在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仍然具有突出的贡献。
明清时期茶文化的发展
1.茶类的新发展
明朝初期,贡茶仍然采用福建的团饼,后来,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进贡团饼茶太“重劳民力”,决意改制,下令罢造“龙团”,改进芽茶。《馀冬序录摘抄内外篇》中载:“国初建宁所进,必碾而揉之,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如宋蔡君谟所贡茶例,太祖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一照各处,采芽以进。”指的就是这件事情。
明太祖的诏令,在客观上,对进一步破除团饼茶的传统束缚,促进芽茶和叶茶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