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左传新论

2010-04-11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山书社 ·页码:36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ISBN:7807078731/9787807078739 ·条形码:9787807078739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左传新论 去商家看看
左传新论 去商家看看

 左传新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山书社
·页码:36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ISBN:7807078731/9787807078739
·条形码:97878070787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史学界认为在众多的史学典籍中,真正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史书实为六部。即《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和《资治通鉴》。《左传》又称《左氏传》、《左氏春秋》和《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我国最旱的一部编年史,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左传新论》以《左传》为切入点,对轴心时代中华文化形态的一些不成熟的探讨。
目录
从学科之间的夹缝来研读《左传》(代序)
第一编 《左传》与有周官学
第一章 试论有周官学
第一节 “官学”义解
第二节 有周职官制度概述
附:《西周早期官制系统表》、《西周中期官制系统表》、《西周晚期官制系统表》、《<周礼>六官总表》
第三节 有周官学举例
第四节 有周官学吸收了殷商官学的有益成分
第五节 宗周官学之下衍与列国官学之崛起及融合
第六节 有周官学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章 《左传》是有周官学的结晶(上)——《左传》是有周官学精华之荟萃
第一节 我国的“兵法之祖”
第二节 周礼的权威阐释者
第三节 精彩绝伦的卜筮之传
第四节 一部珍贵的古天文学史和古历法学史
第五节 一部生动的上古乐书
第六节 百科知识的万宝全书
第三章《左传》是有周官学的结晶(下)——《左传》引书考
第四章史官是官学集成者,《左传》作者非史官莫当
第一节 释史、瞽、史官
第二节 史官成为三代官学传承者的原因

第二编《左传》与诸子
第一章群星辉耀、硕果纷出的文化春天
第二章左氏对诸子的严密关注和深切理解
第三章诸子援史入“道”促进了春秋学的发展
第一节 重视历史经验是华夏民族的传统
第二节 诸子援史入“道”
第三节 诸子习史研史蔚成时代风尚
第四节 轴心时代春秋学的蓬勃发展
第四章《左传》的作者及其与儒家的关系
第一节 《左传》作者考
第二节 孔子心仪左丘明,左氏亦敬重仲尼师徒
第五章“哲学的突破”催生了我国的史学
第一节 《左传》为我国“哲学的突破”所催生
第二节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达到史学高度的历史著作
第三节 论《左传》作者对我国史学的贡献
第六章史学的“突破”与哲学的“突破”相激荡
第七章论我国“轴心时代”的特点——文史哲兵法数术等的整体性突破
附论一章孔子与春秋学
第一节 《春秋》非孔子所作或所修
第二节 论《左传》“孔子日”均符合夫子思想

第三编《左传》与《春秋》
第一章今古文经学之争的回顾
第一节 经学今古文之争简述
第二节 研究《左传》《春秋》关系问题的基点
第二章前贤已指出左氏仅依经以比事
第三章从经学发展史的角度证《左氏》不传《春秋》
第一节 《左传》成书时《春秋》尚未尊为“经”
第二节 《左传》成书时儒学尚未积累至著长篇巨传
第四章始作为圣——《春秋》开创编年史体例
第一节 《春秋》确立了我国编年史之体例
第二节 《春秋》开创了兼载人文史自然史之传统
第五章《左传》以《春秋》为系事之纲
第一节 左氏之职官决定其必以《春秋》为系事大纲
第二节 《左传》从内容到形式均不受《春秋》限制
第六章《左传》叙事常嵌入《春秋》之文
第一节 左氏常采用《春秋》文字,并融入《传》文
第二节 “解经语”剖析
第七章 论《春秋》对《左传》成就所起的重要作用——从《左传》与古希腊史学名著的对比谈起
第八章 简评今古文经学在《左传》《春秋》关系问题上的观点
结语 三传皆历史必然产物,其并存体现了中华古代文化的特点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序言 我国有不少以文化遗产和古典名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易学、《尚书》学、《诗经》学、春秋经传学、楚辞学、《史记》学、《文选》学、《文心雕龙》学、唐宋诗学、词学、古典戏曲学、古典小说学、红学等等。传统上把《左传》学归在春秋经传学之中。其实,西汉刘歆开创的《左传》学,以其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内容和悠久的历史,完全可以单立一门学科,事实上也早就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以其内容的独特性和源远流长堪称中国学术史和文化史的缩影。
(一)《左传》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左传》学的史略已有沈玉成、刘宁合撰的专著①,本文不拟再赘述,仅就《左传》学的特点略陈管见。《左传》学有两大特点。一大特点是其内容极其丰富。内容丰富的第一个表现是从它成书不久开始直到清代,两千多年问一直有人在做它的改编工作,各种性质的改编著作层出不穷。《汉书·艺文志》载有《左氏微》二篇、《铎氏微》三篇、《虞氏微传》二篇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日:"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赵孝成王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势,亦著八篇,为《虞氏春秋》。"有学者认为这三种书是《左传》的节本。②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也是西汉以前采撷《左传》、《国语》等古籍的一种历史读本。

文摘 第一编 《左传》与有周官学
古今中外,无论是一个思想文化学派,还是一部学术著作,都有其思想资料和学术渊源。因此,研究该思想学派或著作,探讨其思想资料的来源和学术渊源是极其重要和必做的功课。研究《左传》也不能例外。事实上,前贤对此已经作了许多探讨。早在唐代,啖助对《左传》所采材料之广博就有精辟的论述:“予观《左氏传》,自周、晋、齐、宋、楚、郑等国之事最详。晋则每一出师,具列将佐;宋则每因兴废,备举六卿。故知史策之文,每国各异。左氏得此数国之史,以授门人,义则口传,未形竹帛。后代学者乃演而通之,总而合之,编次年月,以为传记,又广采当时文集故,兼与子产、晏子及诸国卿佐家传,并卜书、梦书,及杂占书、纵横家、小说、讽谏等,杂在其中……其大略皆是左氏旧意,故比馀传,其功最高。博采诸家,叙事尤备,能令百代以下,颇见本末。”及至上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学者又先后提出了“史官文化”的概念和课题,现在已经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和重视。史官文化是我国先秦时代以史官为主体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在史官职守之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华夏民族前轴心时期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夏商周三代官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左传》作者的学术渊源就是源远流长的史官文化,但是《左传》的思想资料却远远超出了史官文化的范围,这不奇怪,因为史官本是三代官学的职业的集成者和传承者。《左传》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它是夏商周三代官学精华的荟萃,是华夏民族上古文明灿烂辉煌的结晶,而这也恰恰是《左传》的作者非史官不能胜任之佐证。这就是本编所要讨论的问题。
后记 这部书稿是我以《左传》为切入点,对轴心时代中华文化形态的一些不成熟的探讨。在结稿付梓之际,心中既有多年艰辛跋涉后的欣慰,也充满了对鼓励、支持、帮助过我的师友们的感激。
1982年初在南京大学结束研究生学业时,我面临着留校任教还是回故乡申城进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工作的抉择。我写信请教曹先擢老师,曹老师回信说还是回上海吧,有些在高校的人我也未见他们的业务有长进,进出版社一样能提高业务。于是我回沪参加了《汉语大词典》工程。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很难想象这项工程是何等艰巨,工作量是何等浩大。十余年的"苦役"改善了我的知识结构,拓宽了我的思路。如果我没有参加这项工程,也许这部书稿就不会写成现在这个样子。但是我付出的也实在太多了:每天急匆匆从沪东赶到沪西上班,上班时间是不允许做私活的;下班时头脑已沉重如石头,还要采购执炊,然后才能在灯下读书涂鸦。加上很长时间连放置一张床的空间也没有,生活缺乏安定感。眼看岁月蹉跎,心中日益煎熬。
1987年前后,同学们已是成果斐然,我却还是一片空白。鲁国尧老师来信严厉地批评我:"你是不是家务太重了!"这记警钟使我清醒过来。是的,人生苦短要努力。这以后无论多苦多累,未名湖上的月光--朗照着博雅塔和湖畔小山上的松林,也曾映照过我和同学们青春理想的清辉,一直在心中陪伴着我深夜研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