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先导:影响中国近现代化的岭南著名人物(上中下)

2010-04-11 
基本信息·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页码:135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07092114/9787807092117 ·条形码:9787807092117 ·版本: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先导:影响中国近现代化的岭南著名人物(上中下) 去商家看看
先导:影响中国近现代化的岭南著名人物(上中下) 去商家看看

 先导:影响中国近现代化的岭南著名人物(上中下)


基本信息·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页码:135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07092114/9787807092117
·条形码:97878070921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先导影响中国近现代化的岭南著名人物(上中下)》是一部全面记述鸦片战争以来影响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岭南著名人物的大型图书。在中国近现代及至当代,无论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发轫的改革开放,还是清末民初滥觞的民主思潮、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岭南大地无论在思想界、知识学术界,还是在政商领域、科学人文艺术及竞技体育领域,都曾涌现出一大批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著名人物。这些著名人物站在历次改革大潮的风口浪尖,直面世界,顺应潮流,把“敢为人先、开放兼容、求真务实”的精神沉淀在岭南大地之中,率先书写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无数个“第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岭南先驱的光辉思想与勇敢探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编者动员大量人力物力,将100多位近代以来的岭南著名人物挖掘整理出来作一集中展示,特别对他们的世代风华和历史贡献给与了图文并茂的生动描述和展现。
媒体推荐 站在中国与西方交汇的前沿地带,以灵性的笔调诠释岭南发展的、开放的、现代的文化精神。岭南人文繁盛的景部,浓缩在这部大著中。
  ——熊月之
《先导——影响中国近现代化的岭南著名人物》既在为乡贤树碑立传,也是历史研究、文化研究学科发展的逻辑延伸。阅读此书,岭南人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非岭南人也会平添一份崇敬心。岭南人文繁盛的景况,浓缩在这部大著中。
  ——熊月之(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一支传递中华魂的精神火炬,一部献给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上乘的纪念物。《先导——影响中国近现代化的岭南著名人物》将人们纪念的目光拉向了纵深,从而也将向未来伸展得更远。
  ——黄杨略《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高级记者、博士生导师》
岭南文化不仅对中国的现代化深具意义,在全球化时代也具有世界性的“典范”意义。该书必然加深我们对岭南文化的了解,进而加深我们对中国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解,加深我们对全球化的理解。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任何时代都需要先进思想的启导,也需要具有新思维新观念的先行者和先驱,更加需要勇于开拓和实践的改革家和实践者。深圳《晶报》以敏锐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精选了近现代广东各界的杰出人物,组织人员为他们立传,编成这部《先导——影响中国近现代化的岭南著名人物》巨著出版,的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林家有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项关系到深圳和岭南文化建设,提升地区文化影响的基础性文化工程,一部具有不俗学术含量的高品位通俗读物。
十分难得的是,本书编者追求崇高,“实话实说”而不哗众取宠,梳理名家的闪光历史,挖掘名人道德文章的不朽价值与人文精神,阐释传统文化精华的当下意义,给读者献上通俗而远离庸俗、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李庆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我们捧出这本书们在对南粤著名人物的历史履痕、奋斗足迹和远去背景的回望中,进一步解放思想,革新鼎新,更深刻地认识到岭南文化的灵魂,激活先贤们的思想遗产,啊问我们该以怎样的勇气和精神状态面对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未来。
  ——陈寅
编辑推荐 《先导影响中国近现代化的岭南著名人物(上中下)》:著名中国近代史专家熊月之、雷颐、林家有、李庆新等隆重联袂推荐。
目录
编篡说明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政治军事界
林则徐:向两方列强亮剑的民族英雄
洪秀全、洪仁开: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
丁日昌:开启近代化建设阀门的巨擘
伍廷芳、伍朝枢:近代杰出的“父子档”外交家
邓世昌:不畏强敌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唐绍仪:助推中国民主革命的卓越志上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人先行者
司徒美堂:开国大典站在毛泽东身边的华侨领袖
廖仲恺:奋斗息精神不死的爱国者
朱执信: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
苏兆征: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
谭平山:终生奋斗不已的民主革命家
蒋光鼐、蔡廷锴:奋勇抗击日寇的一代骁将
陈铭枢:为民主革命赴汤蹈火的爱罔将领
陈其尤:追求真理的致公党卓越领导人
张云逸:永为后世景仰的军中火将
宋庆龄:20世纪的伟大女性
邓演达:兵谏蒋介石的杰出革命烈士
彭湃: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创建者
杨匏安:华南地区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者
叶挺:人格高贵的“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
叶剑英:危急时刻拯救国家的一代元帅
张太雷:血染羊城的中共早期杰出革命家
阮啸仙:中国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者
周士第:从铁甲骑士到防空司令
陈郁:深圳南山村走出的“爱民省长”
冯白驹:“红色娘子军”的创立者
邓兆祥:守卫海疆七十余载的传奇将军
谢晋元:两岸人民共同敬仰的抗日民族英雄
雷洁琼:投身革命和改革开放的杰出知识女性
邓发:从工运领袖到“红色特工首脑”
李坚真:唱着客家山歌走长征的中华女杰
廖承志:风范垂世的杰出社会活动家
曾 生:扬威华南抗日战场的华侨将军
习仲勋:南粤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人
任仲夷:南粤改革开放事业的先驱
袁庚:创建“蛇口试管”的改革先锋

思想知识界
梁廷枏:“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朱次琦:超拔乱世的醇儒宗师
郑观应: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的先驱
黄遵宪:精卫填海赤子心的诗人政治家
康有为:戊戌维新的杰出代表
梁启超:行走于大时代浪尖的思想巨子
陈垣:被毛泽东誉为“国宝”的学界宗师
王宠惠:为中华民族赢得尊严的杰出法学家
张竞生:现代中国学术疆域的拓荒者
韦卓民:杰出的教育家和康德研究专家
杜国库:学贯中西的现代“真墨子”
陈寅恪:以学术担当苦难的国学大师
容庚:金石铁骨的杰出文史大家
郭任远: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卓越开创者
商承祚:多才多艺的学术奇才
陈序经:雅量之教育大家独立之文化大师
钟敬文:毕生致力民俗学研究的“国瑞文宗”
梁思永:多有开创的“天才考古学家”
柯柏年:一生传奇的革命翻译家
张荫麟:大师们赞叹的史学奇才
许涤新:贡献卓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家
卓炯:首倡“商品经济”的著名经济学家
唐君毅:20世纪新儒学的一代宗师
朱杰勤:从商店杂役到史学大家
饶宗颐:饮誉国际的当代中国文化大师
黄伯荣:现代汉语研究成就卓著的语言学家
杜维明:饮誉国际的当代儒学思想家

科学技术界
邹伯奇:中国近代科技先驱
詹天佑:跨时空闪亮的中国铁路之父
陈伯坛、孔沛然:“大剂”“小剂”一代名医
冯如:中国飞机制造之父
丁颖: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之父
凌道扬:中国近代林业科学先驱
陈焕镛:中国植物分类学开拓者
凌鸿勋:中国铁路重要干线的总设计师
胡经甫:中国昆虫学奠基者
蔡翘:中国航天航空生理学创始人
侯祥川:中国营养学的创立者
黄子卿:中国物理化学界一代宗师
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新中国国徽设计者
钟惠澜:屡克瘟疫奠基热带医学的巨星
李善邦:中国现代地震学扛鼎者
吴大猷:培养华人诺奖得主的物理学宗师
杨遵仪:品德高尚的地质界楷模
李国平:头戴诗人桂冠的数学巨子
侯祥麟:新中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
林士谔:培育航天航空英才的一代名师
黄秉维: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开拓者
李国豪:名震中外的造桥大师
马大猷:中国声学研究的奠基人
何炳林:中国离子交换树脂之父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叶叔华:建立“北京时间”的女天文学家
邓锡铭:中华“神光”的重要缔造者
钟南山:科学抗击“非典”第一功臣
潘毓刚:无私为国育才的量子化学泰斗
邓文中:世界桥梁工程界的顶级大师
朱经武:创立中国超导研究重镇的著名物理学家
丘成桐:缔造神话的杰出华人数学家

文教艺术界
容闳:中国留学教育的开拓者
唐国安:第一任清华大学校长
丘逢甲:为祖国统一呼号奔走的先行者
吴趼人:晚清谴责小说创作的巨匠
钟荣光: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陈少白:中国民主革命报业第一人
何香凝:“寒梅”性格“猛虎”精神的女中豪杰
高剑父:最具创新精神的岭南画派宗师
叶恭绰:学富五车的现代大“杂家”
苏曼殊:深具革命情怀的浪漫诗僧
萧友梅: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保姆”
邹鲁:岭南高等教育之开创者
司徒梦岩:设计万吨巨轮的小提琴家
许崇清:风范永存泽被后学的杰出教育家
王云五: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的文化奇峰
郑正秋: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壮志未酬的“香港电影之父”
吕文成:艺高德重的一代粤乐宗师
黄宗霑:风光好莱坞半个世纪的华人电影大师
红线女、马师曾:南围梨园一代佳名
李金发: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开山鼻祖
赖少其:戎马中走出的国画大师
林风眠:纳洋以兴中的艺术先行者
冯乃超:革命文化运动的杰出领导者
梁宗岱:毕生追求“诗与真”的诗人翻译家
叶公超:才具超拔的饱学之士
冼星海:中国现代音乐的创业先驱
蔡楚生:首位赢得国际声誉的中国电影先驱
黄佐临:温良恭俭让的戏剧宗师
阮玲玉:香消人言下的“无冕影后”
司徒慧敏:新中国电影工业的拓荒牛
刘天一:一代高胡宗师
郑君里:中国电影史上罕见的“全才”
陈烟桥:中国第一'代杰出版画家
沙飞:中国革命摄影奠基人
马思聪:杰出的爱国音乐巨匠
关山月:承梅之秉性的岭南画派大家
谢添:将生命当喜剧的电影大师
黄新波: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先行者
陈复礼:国际摄影界的中国风骨
秦牧:歌唱新生活的散文大家

工商实业界
徐荣村、徐润:近代“实业救国”的先驱
陈芳:近代中国首位“走出去”的富商
唐延枢:中国近代企业“第一CEO”
马应彪:中国近现代商业拓荒者
李锦裳:美味世家的缔造者
何贤: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爱国实业家
陈弼臣:缔造海外一流金融王国的巨子
庄世平:饮誉香江和金融界的爱国侨领
霍英东:率先投资内地垂范中国开放的红色资本家
李嘉诚:华人首富、香港超人
曾宪梓:创立“男人世界”的巨贾

体育武术界
黄飞鸿:弘扬国粹济世为怀的武术大师
李惠堂:缔造中国足球辉煌的世界球王
陈镜开:新中国首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英雄
容国团:中国体育史上首位世界冠军
李小龙:以武入哲的功夫之王
跋一/林家有
跋二/李庆新
后记
人名索引
……
序言 也许,岭南这片大陆之端,离时代更近,离世界更近。惊潮拍岸,总激起一些敏感的灵魂睁开眼睛。
在一百多年前的那个风雨如晦、纷繁杂乱的年代,在一个旧文明正在崩坍、新世界正在崛起的历史板块的撞击中,岭南人或者为着生计、或者为着理想,纷纷跳入时间之河,或乘舟或泅渡,去到陌生的彼岸,偷摘些果子来,种入此岸的腐叶满地的肥沃却苦难的土地——
有人立志要推翻那皇位上蜷缩着的腐朽的专制制度,有人立志要学到制造枪炮的洋办法来以夷制夷保家卫国,有人立志要用画笔或小提琴的弓弦来改造愚昧的人心,有人立志要一辈子躬身田亩育出产量翻番的庄稼,以填饱千百年来饥饿着的肚子,有人立志要学到先进的商业模式赚个盆满钵满,也为今后的经济改革提供借鉴……
随便一粒新种都是一棵新苗。这群才情各具、志向各异的人物,独步当时的几乎每一个未开化的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商业、学术、演艺……给19世纪、20世纪的中国开启出万千新象。他们像群星闪耀在黑暗的夜空。他们敢为天下先的气质和空谷足音,像海洋上升起的热带气流,向广大的内陆吹拂而去,向今后的时光弥漫而去,在不同的历史节点上凝聚,成为春的雷电。
历史的脚步迈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敢为天下先的英雄俊杰从全国各地云聚而来,将岭南先辈们的精神发扬光大,为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打开并擦亮了一扇窗口,插上了一面旗帜,树起了一座丰碑。
百年后的今天的中国,30年后的今天的中国,洗刷了满面的凄惶和屈辱,以焕然一新的气质,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北京奥运会上的百枚奖牌,昭示着包括岭南先辈在内的中华民族先驱们的百年梦圆。
历史之河不断,中国人的世纪还将继续。中华魂的精神火炬,还将向着未来传递。
晶报和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先导——影响中国近现代化的岭南著名人物》一书,就是这样一支“火炬”。它是献给改革开放30周年的很好的纪念物。它将人们纪念的目光拉向了纵深,从而也将向未来伸展得更远。
它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岭南的每一个地名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光荣,找到自己的优秀儿女。了解岭南著名人物,是了解岭南历史、了解岭南文化的一条便捷的途径。
它是一本很好的励志书。每一个人物的音容各异,才情各具,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抱负,都有一个远大的志向,要以天下为己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这样优秀的儿女。
它是一本很好的历史书。百年坎坷,百年奋斗,百年摸索,中国人民最终找到了亮光,历史以它自己的逻辑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强中国。掩卷沉思,不能不激起我们对这片饱含着苦难与神奇的土地的眷恋,不能不激起我们对党和人民的深深爱恋。
它也是一本很好的百科书。天文地理、士农工商、风土人情,全书俯拾即是,引人入胜。这座丰厚的知识宝库,对诸多门类知识进行吉光片羽般的描述,对于扩大读者知识视野,帮助系统求知,具有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
我们乐见这本书,带着先辈的荣光,走进每一座图书馆、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家庭,像一把精神的“火炬”,照亮我们的眼睛和心灵,点燃我们献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激情。
文摘 虎门销烟结束后,林则徐来到美国传教士兼眼医伯驾(Peter Parker,1804~1888年)的诊所,请其翻译该书。伯驾对林则徐的拜访记述如下:“病例第6565号,疝气。林则徐,钦差大臣……他最初到这里来并不是为了治病,而是要求翻译滑达尔《各国律例》中的几段文字,这本书是商会会长送给他的;内容涉及战争及其敌对措施,如封锁、禁运等等。”
林则徐很快把《各国律例》的相关条款应用到处理涉外关系事务中去,其典型案例是“林维喜案”和禁销鸦片上。1839年7月,英国水兵在九龙尖沙咀村内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林则徐引用《各国律例》第249条第4款“守法”中有关“往别国,遵该国禁例,不可违犯,必罚以该国例也”的属地管辖原则,要求英国商务代表义律交出凶手。同样,林则徐以“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贸易之人,有违禁货物,格于例禁,不能进口”为依据,认为主权国家中国有权禁止鸦片进口。
林则徐将国际法作为处理涉外案件的依据,从中国法制史研究的角度而言,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法学专家认为,虽然林则徐仍不曾也不可能放弃中同是“天下之中”、“天朝上国”的观念,仅仅是从对夷斗争策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角度利用“国际法”的,但这毕竟是中国人注意到“国际规则”、进入“国际社会”的开始,林则徐的确是最早利用国际法保护自身权益的先驱。
林则徐首歼利用国际法维护权益的先例后,中国翻译了大量国际法著作,同文馆成了当时中国法学类译书中心。后来的外交官曾纪泽、薛福成等,均援引国际法处理与各国的交涉事务,如中英喀什噶尔交涉、南洋诸岛主权争端等外交事件,均是国际法用于外交实践的成功案例,难怪法国使馆代办哥士奇恼羞成怒地抱怨道:“那个让中国人了解我们西方国际法秘密的人是谁?杀死他,绞死他;他将给我们带来无数的麻烦。”而在今人,利用国际法来维护自身权益,已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学习西方,知己知彼方可胜出
很难说当年的林则徐已具备非凡的见识和头脑,他不可能超越时代局限,甚至有些想法难脱愚昧之见。“虎门销烟”后3个月,英方仍在不断挑衅,身处海防一线的林则徐已嗅到战争的气味,但对策却很幼稚。他认为,一旦爆发战争,中国肯定能够取胜,主要理由是:“夷兵除枪炮外,击刺俱非所娴,而其腿足裹缠,结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在相当长时间内,林则徐对英同人“腰腿僵硬”、“屈伸皆所不便”、“一仆不能复起”深信不疑。……
后记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一个继往开来、踵事增华的重要年头。
重新梳理、检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个杰出的岭南人物在中国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工商、文学艺术等领域书写的无数个“第一”、“首次”,我们感慨不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岭南先驱的光辉思想与求索印记,对于发轫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于我们正存不断开拓前进的步履,对于深圳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均有着重要的肩示意义和精神借鉴。
《晶报》自创刊以来一直肩担社会责任,记录着神州大地上为复兴民族人业的各界贤能的先锋业绩。从今年3月27日开始,《晶报》逢周二、周四刊出两个整版的大型系列报道“岭南百杰:影响中国近现代化”,选取岭南地区170余位杰出人物,勾勒其世代风华和历史贡献,既是为了纪念中国改革歼放30周年,也是为了让深圳人在对历史的温习中体悟这方十地的文化底蕴。这个系列报道业已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晶报编委会在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黄扬略先生的支持下,决定精选其中150余位人物事迹结集出版。
这个系列报道土要由本报记者广泛收集文史资料,特别是深入传主出生地和三要活动地采访,撰写而成。
少数传土特别约请专家如刘中国先生、李良明先生、成茵先生、景海峰先生、董建伟先生、戚晓杰先牛、涂俏女士等撰稿。
图片除本报摄影记者赴人物故乡所拍外,采用资料图片。由于时间、人力所限,部分摄影者或提供者未能取得联系,可通过出版社与编者联系,按规定领取稿酬。未及署名者,编者诚致歉意。
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旷昕先牛等同仁,学术顾问林家有教授、李庆新研究员为人物入选标准及分类等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深圳图片馆参考部主任于胜先生对书前编纂说明、书后人名索引给予了编写体例指导。在此,我们对他们的辛勤劳动一并致谢。
我们特别要感谢著名近代史专家熊月之、雷颐为本书作序。他们睿智的思想将引导读者领略本书的学术价值。
现在,我们将已经见报和即将见报的人物传记结集出版,献给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献给奋斗在中华土地上、南粤大地上的新时代儿女。
由于水平有限,错误疏漏在所难免,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