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 >

管理是什么:解读顶级管理大师

2010-04-1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301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 ·ISBN:7501762600 ·条形码:9787501762606 ·版本:2004-09-01 ·装帧:平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管理是什么:解读顶级管理大师 去商家看看
管理是什么:解读顶级管理大师 去商家看看

 管理是什么:解读顶级管理大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301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
·ISBN:7501762600
·条形码:9787501762606
·版本:2004-09-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管理是一种实践,基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就是成就。”
  “管理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它投入巨大,极有影响力并明显的缺乏共同的意义。”
  “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
  “管理者将事情做正确,而领导者只做正确的事情。”

  2003年8月份,英国《金融时报》评出世界顶级的21位管理大师,并在19天时进行了连载。这些管理大师代表了现代管理学的最高境界,世界各大跨国公司都把他们的思想奉为圭臬。本书以轻松的体例和简洁的笔触,对这些大师们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梳理。
媒体推荐
1个世纪以前,泰勒首次将科学管理应用于生产之中,使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倍,让世人第一次看到管理的巨大力量。后来他以毕生研究写就的《科学管理原理》也成为管理学史上的扛鼎之作。泰勒的创造性在于将标准化操作和计划与执行相分离的方法应用于生产之中。一百年过去了,管理学经历了数次变革,一代代的管理学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将管理的智慧变成一个个理论,沉淀在这百年的历程之中。时至今日,泰勒的方法已经成为历史,甚至成为批判的对象,管理越来越不再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而存在,它更多地成为一种哲学。它不再强调什么不变的方法,而是更多地强调非理性、变革、学习、创新和人!
彼得·德鲁克、迈克尔·波特可能是每一个了解一点管理学的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是苏曼特拉·戈沙尔、阿里·德赫斯和克莱顿·克里斯滕森也许就没有这么好的人缘了。然而,在2003年8月份的《金融时报》“summer school”栏目里,他们却同时作为世界顶级的管理大师,被逐一刊登介绍。《金融时报》的权威性让我们相信,这些管理大师的思想最能代表现代管理学发展的方向和脉络。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管理大师中,既有来自美国、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也有来自印度(苏曼特拉·戈沙尔)等发展中国家的;既有来自西方的,也有来自东方的(日本的野中郁次郎);既有男性,也有女性(罗莎贝丝·莫斯·坎特)。21位管理大师来自10个不同的国家,各有各的经历÷他们当中,有的是学术界出身,在世界名校的商学院任教的教授;也有的是早年在公司任职,于一定买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做管理理论研究的;更有的本身就是跨国公司的管理者-不同的经历让这些管理大师对管理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他们几乎同时注意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人”。
同过去泰勒时代将人作为生产线上的一个零件不同的是,现代的管理学家都把人的创造性看作是企业发展变革的关键之所在。只有解放人的个性,才能使企业在下断的变革中有持续的发展动力。人是管理的核心,但是,这个核心的思想并不是如何让企业中的员工言听计从,而是如何诱发企业中员工的最大潜能。
变革也是众多管理六师共同的话题。在全球化经济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下可能依靠一种战略成为常胜将军:所有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只面对两种选择:变革或灭亡。不管是百年老店,还是新业开张.都必须找到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确立自身的独特性。这就需要在不断的变革中寻找企业发展的机会。而由变革引申出的另一个问题是:领导者≠管理者。
学习是20世纪90年代管理界最热的门话题之一。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成为管理者们的新宠。学习型浪潮的到来,来自千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的教育水平的提高。无论是从主体还是客体上来说,知识都已经变成管理系统中增长最快的因素:管理从一种单向的指导,变成了双向的交流,知识管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条件下,学习成为所有参与管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必要行为。
学习也总是同创新联系在一起。创新作为现代管理思想的关键词之一,将学习、变革与人等重要概念联系了起来,学习的目的是创新,创新的目的是变革,变革的目的是发展、学习的主体是人,创新的动力是人,变革的领导是人,发展的目的是人! 管理大师的共识是:管理是一个由人开始又终结千人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一个马克思式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构成的管理学更像是一种哲学——管理哲学。
本书按照英国《金融时报》的登载顺序,将21位管理大师的思想、观点、言论的精华浓缩在一起。本书的编辑顺序同《金融时报》的登载顺序完全一致,也将哈默与普拉哈拉德、卡普兰与诺顿放在了一起介绍。全书共分为19个章节,每一章节基本按照生平、言论、观点、思想、著作5部分进行写作,但也有部分章节略有不同。由于本书作者能力有限,可能没有完全将所有大师的思想叙述透彻。另外在写作过程中,也借鉴了许多同仁的评作,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作 者
2003年12月12日
编辑推荐   “管理是一种实践,基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就是成就。”
  “管理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它投入巨大,极有影响力并明显的缺乏共同的意义。”
  “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
  “管理者将事情做正确,而领导者只做正确的事情。”
目录
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
伟大的离经叛道者——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zberg)
“管理者不是组织,正如涂料层无法支撑起一幢建筑。”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
“优秀的公司满足需求,伟大的企业创造市场。”
……
文摘 书摘
明茨伯格曾半开玩笑地说:“未来的工厂只有两个雇员:一个人和一条狗,人负责喂狗,狗负责看住这个人不要去碰工厂里完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明茨伯格的意思是,在未来的企业中,常规化的生产和经营留给人的空间将越来越少,因为只要能程序化的生产,都将可能被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智能化设备所替代。、
“股东价值是一个新事物呢,还是又一个廉价出售未来的老方法?是·否因为首席执行官没有其他办法从富裕的公司中榨取钱财,只好采用这种简便手法?这种唯利是图的管理模式——贪婪是好的,只关注数字,人成了‘人力资源’并借此少付工资,以便管理者能拿得更多——是如此危害社会,必须被摈弃,否则它将毁了我们。”
“真正有授权的组织不会谈论授权的问题,而那些大谈特谈的往往缺乏授权:它们过去花了很多时间去剥夺每个人的权利,所以才会猛然发现,授权是个天外福音。事实上,真正的授权最自然不过:人们知道必须做什么并且去做,就像蜂巢里的工蜂。真正健康的组织可能会向其领导授权,而领导要倾听正在发生的以及看上去不错的事情。”
“这是管理的终极噪音。为了今天这个‘正确的管理’,企业被迫变来变去,与其蠢态相比,政治上的‘正确无误’都为之失色。”
“我主持着一个实践管理硕士的项目,参加这个项目的是一些管理者,由其公司负责赞助。这个项目在世界各地举办讲座,我们的日本同事负责的部分是‘人员管理及合作心态’。我总是问他们:‘难道我们不该教授一些领导力方面的知识吗?’但他们一直不同意。有一天,我们在讨论管理风格的不同时,他们回答说: ‘我们应该教教这个问题!’实在令我吃惊,
原来,对日本人来说,领导是指管理方式,而在美国,领导就是管理本身。假如我们真想变得全球化一点,我们是否应该首先放宽思路,突破自己狭窄的管理理念呢?”
“数年前,彼得·德鲁克曾写到,行政人员的工作是受限制的,管理者的工作是取消这些限制。后来,亚伯拉罕·扎莱兹尼克(Abraham Zaleznik)指出,管理者不过是进行管理,真正的领袖领导别人。今天,我们似乎不仅需要领袖来领导,而且需要英雄的拯救。很快,英雄们将只负责拯救,那时人类就需要上帝来拯救了。我们在这些英雄身上不停地下注,迟早会越陷越深。”
“尽管股票市场动荡不安,美国商业的运行状况目前还算可以。但是如果不摆脱破坏性的刺激——愚笨的管理小团体、唯利是图的股东价值以及管理者的薪酬,不摆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