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旅游 >

行者无界:一个中国记者眼中的世界

2010-04-11 
基本信息·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页码:3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38725667 ·条形码:97875387256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行者无界:一个中国记者眼中的世界 去商家看看
行者无界:一个中国记者眼中的世界 去商家看看

 行者无界:一个中国记者眼中的世界


基本信息·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页码:3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38725667
·条形码:97875387256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用于文学爱好者阅读。

内容简介 《行者无界:一个中国记者眼中的世界》是一本散文和游记的选集,是作者一生在国外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的记录。先后作为中国的外交官、联合国官员和记者,作者曾在世界不同国家前后工作和生活了16年半之久。或常驻、或出差、或访问、或采访、或旅行、或路过,作者的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以一人之力,遍游世界60多国;每到一国必有所感和所录;今天,又能把这些感言和记录以散文的形式在同一本集子里发表,这在世界上恐怕也属少见,至少在中国应该是前无古人的吧。
作者简介 章云,原名赵章云。《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环球时报》特派记者,中国散文协会会员。1946年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镇。1968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 70年代初先后在中国电影公司和外文局《中国文学》出版社工作;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巴黎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外交官,80年代末先后在日内瓦和达喀尔任联合国难民署项目行政官。 90年代调人民日报国际部,先后任亚非组和国际副刊主任编辑;1992年起在突尼斯任驻北非和马格里布地区首席记者;2001年起在新德里任驻印度首席记者;2003起在阿比让任驻西非和中非地区首席记者。 长期从事国际关系研究和国际问题报道,足迹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曾从世界不同地区向《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发回数百万字的通讯报道。擅长国际题材的散文和游记,经常在《人民日报》国际副刊上发表署名“章云”的文章。 著有《在西撒哈拉踏寻三毛足迹》、《亲历黑非洲》和翻译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即将出版《希腊游记》和《印度印象》。
编辑推荐 《行者无界:一个中国记者眼中的世界》:一本集一人游60周观感于一书的空前和散文和游记!
30年江湖浪迹,屐痕处处;16载五洲遨游,四海为家。曾到勃朗峰看冰山融雪,在撒哈拉看大漠飞沙;到直布罗陀听狂风怒号,在夏威夷看碧海银沙;到象牙海岸看椰林日出,在新西兰看草原月圆;到巴黎圣母院听教堂钟声,在开罗清真寺听阿訇宣号;在肯尼亚大草原上看野生动物狂奔,在日内瓦莱蒙湖上看天鹅悠闲在北非利比亚看驼队远行,在泰国大王宫看佛塔辉煌;到印度孟买见贫民窟连绵,在纽约曼哈顿看高楼摩天;到赌城摩纳哥见一掷干金的豪赌,在非洲难民营听贫苦无助的呼号。
目录
前言
散文篇
巴黎咖啡风景线
巴黎琴声
巴黎人物雕像随感
阿尔卑斯山小城
重逢在莱蒙湖畔
维罗纳情痴
萨尔茨堡随想曲
巴塞罗那的梦幻世界
奥林匹亚随想
德尔斐沉思录
斯巴达之魂
《离骚》在雅典卫城
踏寻特洛伊木马
风雨直布罗陀
迦太基启示录
突尼斯悲剧的魅力
走进撒哈拉
深入难民营
啊,卡萨布兰卡
“玫瑰湖”奇观
东非大草原上的驰想
观维多利亚瀑布
浅草寺感怀
红颜薄命泰姬陵

游记篇
一、欧洲
倾倒在“蔚蓝海岸”
风流摩纳哥
卢森堡,“欧洲美丽的阳台”
布鲁塞尔即景
阿姆斯特丹亮点
列支敦士登漫笔
莱蒙湖畔日内瓦
贝多芬的波恩
音乐之都维也纳
东欧拾零
伦敦一日
峡谷中的安道尔
罗马访古
时尚米兰
梵蒂冈记事
山顶上的圣马力诺
高原上的马德里
里斯本漫笔
难忘马耳他
伊斯坦布尔剪影

二、北非
飞地休达
丹吉尔的魅力
摩洛哥的马可·波罗
京城拉巴特
马拉喀什风情
夜宿斯马拉
蓝白色的小镇
橄榄城里话橄榄
沙漠中的努瓦克肖特
利比亚访古
开罗散记

三、黑非洲
“西非的小巴黎”
塞内加尔纪行
冈比亚即景
科纳克里见闻
弗里敦掠影
“火炉”马里
战后蒙罗维亚
阿比让漫笔
瓦加杜古特色
加纳风情
贝宁旅忆
多哥有片七色海
拉各斯印象
喀麦隆火山的魅力
克里比探奇
海中马拉博
绿色利伯维尔
漫步金沙萨
亚的斯亚贝巴巡礼
“太阳之都”内罗毕
“不眠的”哈拉雷
感受约翰内斯堡

四、亚洲
朝鲜四日游
东京三日
新加坡印象
曼谷游踪
迷人的帕塔雅
马六甲留影
新德里“居大不易”
商都孟买的气派
沉重的加尔各答
斋浦尔,粉红色的城市
发现勒克瑙
“仙人论处”鹿野苑
走近“天堂的入口”
金庙传奇
山中西姆拉
观赏卡朱拉霍
走进阿旃陀

五、美国和大洋洲
纽约啊,纽约
难忘旧金山
夏威夷风情画
赌城拉斯维加斯观感
澳洲漫游
走过新西兰
……
文摘 散文篇
巴黎咖啡风景线
“巴黎怎么样?”每次从巴黎回来,总有人这样问我。我回答说,巴黎还是那样。不过难忘的是那些咖啡馆,特别是那些露天咖啡座。
巴黎街头常见的咖啡馆既不豪华,也不昂贵,而是一种类似“文革”以前我国南方一些城市里常见的、谁都可以进去喝一杯的平民茶座。这些沿街而开的咖啡馆通常把一张张小桌子摆在门前的人行道上,大家面街而坐,形成了巴黎特有的露天咖啡座。露天喝咖啡,除了可以看书报和聊天之外,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浏览街景和行人。因此,这里又是细心观赏城市风情和冷眼旁观众生相的好地方。
自1643年第一家咖啡馆在夏德雷附近开张以来,巴黎现在有一万多家咖啡馆,几乎是无处不在。著名的咖啡馆都集中在文人学士出没最多的塞纳河左岸,像圣日耳曼大街金三角地区的“丽普”、“花神”和“双愚人”,蒙巴拿斯林荫大道上的“穹庐”、“圆顶”和“丁香园”等都是赫赫有名的。这些咖啡馆之所以声名远播,不仅因为每一家都有它独特的气氛和独自的特色,而且因为它们经常被一些著名的人物和社会名流所光顾。
因此,别看咖啡馆只是一种供人歇息和消闲的场所,它在巴黎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实在是扮演着非同寻常的角色。它一度甚至是巴黎上流社会、政治团体、特别是文学艺术生活的中心。
人们说,法国历史上的一些伟大时刻都是在巴黎咖啡馆孕育的。坐落在老歌剧院路14号的那家巴黎最古老的“普罗科普”咖啡馆就是最好的例证。自18世纪中叶以来,几代思想界和政治界的名流都曾在这里相约和聚会。最早是启蒙思想家卢梭、伏尔泰、狄德罗和其他百科全书派人士,他们在这里相聚、辩论,还在这里撰写百科全书。后来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顶尖人物丹东、马拉和罗伯斯比尔等人,听说还有拿破仑,他们在这里会客、谈话、交换观点、批阅文件,据说,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就是在这里策划的。最后是后来当了法国第三共和政府总理的甘必大和他的新闻界朋友们,在那个政治上波谲云诡的年代,他们经常来这里商议拥立共和、反对帝制的对策。
法国文学界与咖啡馆更是有着不解之缘,塞纳河左岸的许多咖啡馆一直有“文学咖啡馆”的称誉。也是在那个古老的“普罗科普”咖啡馆,寓言作家拉封登、戏剧家拉辛和莫里哀是最早的一批顾客:正处于热恋中的作家缪塞和乔治?桑常在这里出双人对。巴尔扎克、雨果、莫泊桑等大作家在拉丁区的咖啡馆里寻找灵感,波德莱尔、马拉美和魏尔兰等象征派诗人则在蒙巴拿斯的“丁香园”里徘徊流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