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花与爱丽丝(2009年10月·总第7期)(附赠2010年行事历)

2010-04-11 
基本信息·出版社:《花与爱丽丝》杂志社 ·页码:1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71674595093 ·条形码:9771674595093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花与爱丽丝(2009年10月·总第7期)(附赠2010年行事历) 去商家看看
花与爱丽丝(2009年10月·总第7期)(附赠2010年行事历) 去商家看看

 花与爱丽丝(2009年10月·总第7期)(附赠2010年行事历)


基本信息·出版社:《花与爱丽丝》杂志社
·页码:1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71674595093
·条形码:977167459509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花与爱丽丝(2009年10月·总第7期)(附赠2010年行事历)》主要内容包括:REFLECTION、hansey、White Whisper、特辑CULTURE、自由、人物MASTER、PATRICK WOLF、专访INTERVIEW、奥岚纪、像海一样的蓝色、满溢双手的语言、LALA、〔美〕〔希望〕、MZ、无尽的梦的足音、MICHAL CHELBIN、STRANGELY FAMILIAR、SHIRO、Les sept couleurs du vent、LALA、Rarinbow Animal、陈家颉、After rain、天宫雁、无堇、留夕等等。
作者简介 【成员介绍】
hansey,执行主编。著名装帧设计师,摄影师,图书策划人。曾为渡边淳一、石田衣良、安妮宝贝等国内外知名作家的装帧设计师。
蔺瑶,发行。 图书策划人,曾策划出版《风之影》、《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大长今》、《伯恩的身份》等畅销图书。
点点,编辑。资深撰稿人、影评人。文字发表于《周末画报》、《青年周末》等数十家国内外杂志。
晴天,编辑。曾任《最小说》文字编辑。
LALA,美术设计。插画师,平面设计师。曾为TNT演唱组主唱,并赴日深造数码影像。

编辑推荐 《花与爱丽丝(2009年10月·总第7期)(附赠2010年行事历)》主题“彩虹”,虹必现在云彩中,我看见,就要记念我与地上和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永约。Personal Features、奥岚纪全新连载、“追天塔”第二回、hansey,LALA,林剑个人特典、MiMZii Presents、特辑“自由”、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人物“Patrick Wolf”、新生代ICON、专访“奥岚纪”、像海一样的蓝色。
目录
REFLECTION
hansey
White Whisper
特辑CULTURE
自由
人物MASTER
PATRICK WOLF
专访INTERVIEW
奥岚纪
像海一样的蓝色
满溢双手的语言
LALA
〔美〕〔希望〕
MZ
无尽的梦的足音
MICHAL CHELBIN
STRANGELY FAMILAR
SHIRO
Les sept couleurs du vent
LALA
Rarinbow Animal
陈家颉
After rain
天宫雁
无色堇
留夕
萤光
曹小优
指晓前的情书
榛生
波依斯不懂
兔子的尖叫
六修
麒麟日志
寂静森林
惊蛰
右一

长篇连载
奥岗纪
追天塔〔二〕
〔破〕时尚
林剑
第四世界
谭光磊专栏 灰鹰巢城
饥饿的幽魂
蔺瑶专栏 小编养成记
百转千回的《大长今》
点点专栏
让·莫罗,美人迟暮
专栏 思想家
杂志搜城记
空空专栏 透视灵魂的魔镜
心情的颜色
Hatch Uni of Alice
选题征集
致爱丽丝
读者书评及来信回复
……
文摘 法国新浪潮,自由的影像革命
20世纪s0年代末,在法国爆发了一场影像的革命:“新浪潮”电影运动,并如其名般将波澜推及到世界各个角落,进而产生了“捷克新浪潮”、“日本新浪潮”、“香港新浪潮”等余波,甚至影响了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时值“新浪潮”诞辰50周年,回眸往昔,且不论昔日的战将们是否老朽作古,单这一场影像革命所承载的“自由”的精神,就足已使每个热爱电影的人为之仰视。
1959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放映了一个年轻导演的电影,影片围绕着一个名叫安托万的13岁男孩的生活展开,处于叛逆期的他面对僵化的学校教育制度、四分五裂的家庭环境苦恼而找不到出路。他以撒谎、逃夜、偷窃等方式向现实宣告着自己的不满……当影片放映结束时,震惊全场。那些习惯于好莱坞经典影片的人们压根没有想到,原来电影可以如此的“自由”:既不需要遵从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也不需要电影传统的剪辑、拍摄手法,更没有制片制度,只需提着摄影机走上大街就能拍电影。这个年轻的导演正是大名鼎鼎的弗朗索瓦.特吕弗,而这部获得了当年戛纳最佳导演奖的影片《四百下》,凝聚着日后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大部分特点:故事没有明显的开头与结尾,以完全生活化的情节呈现着导演风格化的影像书写方式,广泛地使用能够表达人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的长镜头、移动镜头、画外音、内心独自、自然音响等等,堪称自由的影像革命。作为《四百下》的编剧、特吕弗的战友——戈达尔,表现得更为激进,甚至连电影史学家萨杜尔看完他导演的影片《精疲力竭》后也作出了如下评论:“电影从此分为戈达尔之前与戈达尔之后。”
其实,撇开“新浪潮”运动在电影史上革命性的意义,而以一腔激情去感受“新浪潮”背后的精神,则会感受到“自由”带来的无穷力量。那些热爱电影、热爱艺术的青年们,会聚在《电影手册》下,以笔交流有关电影的见解,推动着电影的变革;他们扛着摄像机,走上街头,以自由的方式拍摄属于自己的影片。所有的传统的窠臼、所有的教条统统被抛弃,那打破传统美学,那追求自由意识的创造力,才是这场影像革命的真正价值。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