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上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50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506346658 ·条形码:97875063466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上卷) |
 |
|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上卷)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50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506346658
·条形码:97875063466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共和国作家文库
内容简介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上卷)》内容简介:《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至四部2005年至2007年由东方出版社分四册陆续出版。现在交作家出版社分上下册出版。上册包括《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一部和第二部,下册包括《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三部和第四部。除第一部最后的《刘心武创作简历》改换成《刘心武创作大事记》放在第四部后外,其余内容均只进行勘误及技术性处理,未作改动。
感谢北京共和联动图书有限公司慨然提供此书的电子版供作家出版社使用。感谢作家出版社编辑和校对精心勘误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性改进,使我这部书稿更臻完善。希望各方读者继续不吝赐教。
编辑推荐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上卷)》:共和国作家文库
目录 说在前头/5
第一讲 追寻《红学》谜踪(上)/11
第二讲 追寻《红学》谜踪(下)/24
第三讲 贾府婚配之谜/36
第四讲 秦可卿抱养之谜/49
第五讲 秦可卿生存之谜/62
第六讲 秦可卿出身之谜/74
第七讲 帐殿夜警之谜/87
第八讲 曹家浮沉之谜/100
第九讲 日月双悬之谜/113
第十讲 蒋玉菡之谜/127
第十一讲 北静王之谜/138
第十二讲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150
第十三讲 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166
第十四讲 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上)/179
第十五讲 秦可卿被告发之谜(下)/191
第十六讲 贾元春原型之谜/202
第十七讲 贾元春判词之谜/214
第十八讲 贾元春死亡之谜/228
……
序言 刘心武先生,大家对他很熟悉,蜚声国际的名作家,无待我来作什么“介绍”,何况,我对他所知十分有限,根本没有妄言“介绍”的资格。但我对他“很感兴趣”,想了解他,一也;心知他著作十分丰盈,然而并不自足自满,仍在孜孜不患,勤奋实干,对之怀有佩服之敬意,二也。如今他又有新书稿即将梓行,要我写几句话,结一墨缘,这自是无可婉谢、欣然命笔的事情。所憾者,因目坏无法快睹其书稿之全璧,唯恐行文不能“扣题”,却是心有未安。
刘先生近年忽以“秦学”名世,驰誉海内外。这首先让我想起“红学”、“曹学”、“脂学”……如今又增添了一个崭新的分支“秦学”。我又同时想到“莎学”这一外国专学名目,真是无独有偶,中西辉映。
因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负笈”燕园时,读的是西语系,所以也很迷“莎学”,下过功夫,知道莎学内容也是考作者、辨版本,二者是此一专学的根本与命脉,没听说世界学者有什么不然或异议。可是事情一到中国的“红学”,麻烦就大了。比如说,胡适创始了“新红学”,新红学只知“考证”,不知文学创作。批评者以此为“新红学”的最大缺陷。
文摘 第一讲追寻《红学》谜踪(上)
在晚清,有一个人叫朱昌鼎,是一个书生,他有一天在屋子里坐着看书,来了一个朋友。这朋友一看他在那儿看书呢,一副钻研学问的样子,就问他说:“老兄,你钻研什么学问昵?你是不是在钻研经学呀?”过去人们把所有的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几个部分,经书是最神圣的,圣贤书,孔夫子的书、孟夫子的书,四书五经都是经书,研究经学被认为是最神圣的,所以一般人看一个书生在那儿看书、钻研,就觉得一定是在研究经学。
朱昌鼎这个人挺有意思,他一听这么问,就回答说,对了,我就是在研究经学,不过我研究的这个经学跟你们研究的那个经学有点不一样,哪点不一样呢?我这个经学是去掉了一横三个折的,也就是三个弯的那个经。那个朋友一想,他研究的经学怎么这么古怪啊?大家知道,过去的繁体字的“经”字,它的左边是一个绞丝,它的右边上面就是一个横,然后三个弯或者叫三个折,底下一个“工”字,这个繁体字的“经”字,去掉了上面的一横,三个弯,右边不就剩一个“工”字了吗?一个绞丝、一个工字,这个字是什么字呢?是“红”字。哦,这朋友说了,闹了半天,你研究的是“红学”啊?这虽然是一番笑谈,但也就说明,在那个时候,《红楼梦》就已经非常深入人心,已经有这样的文人雅士,把阅读《红楼梦》、钻研《红楼梦》当成一件正经事,而且当成一件和钻研其他的经书一样神圣的好事。这就充分说明,研究《红楼梦》,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一种特殊的学问了。
清嘉庆年间,有位叫得硕亭的,写了《草珠一串》,又名《京都竹枝词》,其中一首里面有两句:“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可见很早的时候,谈论《红楼梦》就已是一种社会时尚了。
学秋氏,估计和得硕亭一样,是一位满族人士,学秋氏很可能是一个艺名、笔名,在学秋氏的《续都门竹枝词》里面,我们又发现了非常有趣的一个《竹枝词》,现在我把这四句都念出来,你听听,你琢磨琢磨,很有味道——它这么说的:“《红楼梦》已续完全,条幅齐纨画蔓延,试看热车窗子上,湘云犹是醉憨眠。”它传达了很多信息,“《红楼梦》已续完全”,就说明在那个时候,人们已经懂得他们所看到的活字版印的《红楼梦》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原来一个人写的,不完全;另一部分是别的人续的,是把它续完全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在嘉庆的时候,那些人可能还不太清楚《红楼梦》到底原作者是谁,续书者是谁。但是他们已经很清楚、很明白,一百二十回《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