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艺术 >

秋籁居琴话(附CD光盘1张)

2010-04-11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8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108032554/9787108032553 ·条形码:9787108032553 ·版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秋籁居琴话(附CD光盘1张) 去商家看看
秋籁居琴话(附CD光盘1张) 去商家看看

 秋籁居琴话(附CD光盘1张)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8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108032554/9787108032553
·条形码:978710803255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秋籁居琴话》内容简介:“秋籁”,秋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秋籁”琴,成于唐玄宗开元三年,距今千年。成公亮先生在“秋籁居”抚琴、打谱、作曲、钻研琴理,并往返于山水、田园。在冥思静想中,梳理大半生的琴学研究。古代琴曲和天地自然、人生理念的关系,古琴传统与时代的关系,在弹奏和思考中纷纷显现。
“秋籁居”的文字与琴音,同样地深沉、淡定而圆润。以“秋籁”琴弹奏出的旋律,等待有心人谛听。
作者简介 成公亮,1940年8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6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中部古琴专业;196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文革期间在北京中国京剧团、山东省京剧团参与《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京剧现代戏的音乐创作;1984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任音乐理论、作曲、古琴教师;1997年从南京艺术学院提前退休,在家闲居至今。 
主要作品:
古谱解译(打谱)
《文王探》、《孤竹君》等古曲七首;
论文
论文集《是曲不知所从起——成公亮打谱集》,另有《存见明代琴谱中有纯律调弦法吗?》、《山东派古筝艺术》等论文十多篇;
创作
古琴套曲《袍修罗兰》,古琴独奏曲《沉思的旋律》、《听松》、《太阳》,与荷兰长笛演奏家柯利斯·亨兹合作的新音乐唱片《中国梦》(即兴创作演奏作品)和古筝独奏曲《伊犁河畔》等器乐作品;
演奏
自1986年起香港《广陵琴韵》CD开始,先后出版《秋籁》(香港)、《秋籁——文王操、孤竹君双CD合辑》(南京)、《袍修罗兰》(台湾)、《如是宁静》、《成公亮的古琴艺术》(台湾)等古琴独奏专辑唱片七张。
古琴先后师承刘景韶、张子谦先生,其演奏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深细的人情味。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或温润柔情,或炽烈深沉。其修养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灵的演奏,被认为是“内心情感的极致”。
编辑推荐 《秋籁居琴话》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
目录
序:琴与心游
古琴简介
秋籁琴

第一章 流动的传统
张子谦先生在近现代琴史上的贡献
古音乐天地的旅行者――悼念古琴家姚丙炎先生
从诸城古琴到梅庵琴派
齐鲁藏琴录
漫话五十年来的琴弦
《洞庭秋思》流变考略
二十一首传统琴曲题解

第二章 打谱——古谱的复活
打谱是什么
琴曲《文王操》打谱后记
《桃源春晓》打谱随记
琴曲《明君》之谜
我所使用的记谱方式——兼述古琴音乐的存在形态及其与现代记谱方法的冲突

第三章 琴乐的现代创作
古琴套曲《袍修罗兰》创作后记
附文:看爸爸创作琴曲《袍修罗兰》(成红雨文)
为《沉思的旋律》标题作解
《沉思的旋律》创作随记
两个太阳——从欧洲钢琴曲《太阳》到中国古琴曲《太阳》

第四章 东西方的音乐对话
联邦德国旅行演出散记
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古琴(德国各报刊对成公亮古琴音乐会的评述)
太湖和风车的对话——古琴即兴演奏、古琴和长笛、古琴和摇滚乐

第五章 琴课笔录
“琴课笔录”小引
选课之一:说吟猱,琴曲段落的速度原则、《归去来辞》全曲讲解
选课之二:从《归去来辞》说左右手的动作、力度,关于“中等力度”的概念
选课之三:从《归去来辞》再说吟猱、气息、脉动,右手弹弦三要素
选课之四:讲解《洞庭秋思》——从容平和的语气、古朴儒雅的琴风
选课之五:《洞庭秋思》第二次回课——我所在意的音乐语气、旋律起伏
选课之六:《龙朔操》第一次回课——“散句”、“展衍”式乐句的结构、语气和语气中的吟猱
选课之七:《龙朔操》第二次回课——琴曲音乐中的音色、速度、节奏对比
附文:减字谱徽位、徽分在弹奏时的误差

附录
琴乐传承的过去和现在(二○○七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座)
《沉思的旋律》古琴谱
《太阳》古琴谱
……
序言 “在我与他并不算多的几次接触中,感受最深的是他那种超然、达观、以乐行世的人生态度。他其实有很高超的演奏技艺,但他从来不以琴演奏家或表演艺术家自诩;他也有很深的作曲功底,但他也绝不以‘著名’作曲家身份自居。可是,当你听他操琴或听他的筝曲、琴曲、二胡曲时,在有意无意间,忽然感到他是在用自己的音乐和你做心对心的交流,这是我多年前听他送给我那盘老同学帮他出版的专辑时所产生的真实感觉。他的音乐,他的为人,常常让我想到古代那些不愿同流合污而保持文人隐士品格的前贤。但他又不是一个拟古守旧之人。相反,在他的音乐里,我常常听到十分活泼敏锐的现代精神。所以,我觉得公亮兄是一位集传统文人精神格调、当代知识分子坦荡品性、音乐人平常心态于一己的难得一见的同行好友。”
“您的评价正是我的感受.而且是很早以来就想写随笔的内容。我从不讳言自己最心仪的琴家:一是公亮,一是公自。尊公自因其家学(当然包括喜欢他弹琴);而于公亮,则要复杂得多。甚至曾觉得他身上总有那么一点儿悲凉,他有自己的时代性,那是中国古典和西方‘浪漫派’音乐的共同烙印。在当前琴界一味以古说事,作曲家一味拿琴当‘向器’的潮流面前,他的特立独行,孑然无悔,每每让我更多的泛起‘孤竹君’的感怀。但是,公亮师从来没有伤感,他总是悠然而见南山,自由而洒脱。就像他喜欢放飞风筝,天地之‘一’,那种由衷的快乐,那种‘洞庭秋思’,是‘忘忧’,是‘凤翔千仞’,是‘秋籁’。……在中国琴界喧闹的当下,真的不想失去他,不想仅仅凭着聆听,‘忆’此‘故人’。”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流动的传统
从诸城古琴到梅庵琴派
大约一个半世纪前的晚清,山东诸城的古琴一度兴盛,当时影响较大的古琴家,一位是王雩门(字冷泉),一位是王溥长(字既甫)。王雩门宗金陵派,王溥长宗虞山派,虽然他们的琴学渊源有异,但《长门怨》、《秋风词》等独特的诸城派琴曲都是一致的。到十九世纪后半期,王溥长的儿子王心源的琴艺超过了他的父亲,与王雩门并称为“诸城二王”。二十世纪初,出现了王心源的学生王露(字心葵,号雨帆),又有“诸城三王”或“琅琊三王”之说。这时诸城古琴的传人众多、风格别致,独有曲操也已广为流传,这是山东诸城古琴的全盛时期,其时间当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交替的前后数十年。
以上这一段诸城古琴历史记录来自王心源的孙女王凤襄及孙女婿张育瑾的研究(张育瑾先生的文章“山东诸城古琴”发表于一九五九年《音乐研究》第三期)。随着国人对《梅庵琴谱》的祖本《龙吟馆琴谱》的发现和研究,又把前面所述山东诸城古琴的历史上推两百年左右,即在明末或清初《龙吟馆琴谱》产生的时期,那时便有了《关山月》、《长门怨》等山东诸城古琴独有的曲目。
这样我们可以得知清代山东的古琴,至少有曲阜孔兴诱氏《琴苑心传全编》中记载的地区和诸城派古琴两个较大的中心。
一九一九年,在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推荐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延请王露至北京大学担任古乐导师。王露是王心源最得意的古琴门生,同时他也是当时北派琵琶的代表人物,青年时期东渡日本学习西洋音乐六年并得学士学位,回国后曾在济南大明湖畔组织德音琴社并传授琴艺,声望颇高。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王露所写有关中国古代音乐的理论文章和辑订的部分古琴谱、琵琶谱,都发表在一九二。年出版的期刊《音乐杂志》上。可惜王露在北京大学只工作了两年便病故,年仅四十四岁。两年的时问不长,作为诸城古琴在京城以至全国的传播,影响仍然有限。王心源这一传授系统中有王露这样出色的传人,王露和王心源的儿子王熙麟(字秀南)教出的一代琴人中,有詹智睿(字潋秋)、李华萱、王生香、张育瑾、王凤襄多人,王心源这一传授系统在诸城当地和省城济南的影响很大。
而把诸城古琴带到南方,进而流传到全国的,则是诸城古琴的另一支王冷泉传授系统的王燕卿先生。
一九一七年,即王露去京城的前两年,康有为先生和王燕卿先生游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易园先生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