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 ·页码:30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7807282061/9787807282068 ·条形码:9787807282068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企业资源计划(第4版) |
 |
|
 |
企业资源计划(第4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
·页码:30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7807282061/9787807282068
·条形码:97878072820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信息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工业工程网IE精品书系
内容简介 《企业资源计划(第4版)》通过结合常见的软件系统和大量成功或失败的应用案例,全面地介绍了企业资源计划(ERP)及其系统的原理、应用与基本的实施方法。作者在管理学和软件科学的学科背景、一线工程师和高校教师的职业经历,造就了《企业资源计划(第4版)》管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严谨而深入浅出的风格。
《企业资源计划(第4版)》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工业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建议前修课程为《管理信息系统》和《生产运作管理》;也可供工业工程硕士(M.Eng in IE)、工商管理硕士(MBA)、软件工程硕士(MSE)学员作为相关课程的参考书使用。
作者简介 朱江,香港理工大学(The HongKor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软件科技理学硕士(MSc in SoftwareTechnology)。曾在大型企业先后任工程师、信息主管、ERP项目经理等职务,多年在第一线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和应用工作。目前是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教师、澳门科技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韦海英,浙江大学管理学学士(BBA),华中科技大学工业工程硕士(MEng in IE)。曾在航天系统服务,历任工艺员、质量工程师等职,多年在第一线从事质量管理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及改善工作。
编辑推荐 《企业资源计划(第4版)》:高等学校信息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工业工程网IE精品书系
目录 第1篇 原理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企业和社会面临的挑战
1.2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诺兰模型”
1.2.1 第一阶段:初装
1.2.2 第二阶段:蔓延
1.2.3 第三阶段:控制
1.2.4 第四阶段:集成
1.2.5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
1.2.6 第六阶段:成熟
1.3 ERP为企业带来的效益
1.4 ERP的概念
1.4.1 计划和控制
1.4.2 企业资源计划
1.5 ERP理论及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1.5.1 库存订货点理论
1.5.2 基本MRP
1.5.3 闭环MRP
1.5.4 MRPⅡ
1.5.5 ERP
1.6 我国ERP行业发展概况
1.6.1 第一阶段:萌芽期
1.6.2 第二阶段:导人期
1.6.3 第三阶段:成长期
1.6.4 第四阶段:前普及期
1.7 ERP与其他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关系
第2章 基本概念
2.1 物料及物料代码
2.2 物料主文件
2.3 物料清单
2.4 工作中心
2.4.1 概念与作用
2.4.2 工作中心数据
2.5 工艺路线
2.5.1 工艺路线的作用
2.5.2 工艺路线的制定
2.5.3 ERP系统中工艺路线文件的表达形式
2.5.4 制造清单
2.6 工作日历
2.7 生产企业的总体业务流程
第3章 生产企业销售管理
3.1 概述
3.2 ERP销售管理模块功能
3.2.1 销售预测
3.2.2 制订销售计划
3.2.3 客户基本信息管理
3.2.4 客户信用管理
3.2.5 产品定价管理
3.2.6 报价管理
3.2.7 客户订单处理
3.2.8 交货处理
3.2.9 服务管理
3.2.1 0销售分析
3.3 销售管理模块的扩展应用
3.3.1 分销资源计划
3.3.2 客户关系管理
第4章 主生产计划
4..1 定义与作用
4.2 生产类型
4.3 需求管理
4.4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4.4.1 基本概念
4.4.2 计算方法
4.4.3 提前期不足时的处理
4.5 MPS的输出
第5章 物料需求计划
5.1 MRP的工作原理
5.1.1 MRP的输人与输出项
5.1.2 基本计算方法
5.1.3 低层码
5.1.4 提前期不足时的处理
5.2 MRP的生成方式
5.2.1 再生式MRP
5.2.2 净改变式MRP
5.3 MRP的输出
5.4 DRP的计算方法
第6章 能力需求计划
6.1 概述._
6.2 能力需求计划的分类
6.2.1 无限能力计划
6.2.2 有限能力计划
6.3 无限能力计划的编制
6.3.1 能力/负荷分析
6.3.2 能力/负荷平衡
6.3.3 无限能力计划的不足
6.4 有限能力计划
6.4.1 APS的编制方法
6.4.2 APS的特点
第7章 采购管理
7.1 ERP环境下采购管理的特点
7.2 ERP环境下采购管理的主要业务及系统功能
7.2.1 供应商管理
7.2.2 下达采购单
7.2.3 生成用款计划
7.2.4 采购单跟踪
7.2.5 采购收货
7.2.6 外协加工管理
7.2.7 结账与费用核算
7.2.8 采购单结清
第8章 库存控制与管理
8.1 概述
8.2 库存的作用
8.3 库存成本
8.3.1 持有成本
8.3.2 订购成本
8.3.3 短缺成本
8.4 过高库存持有带来的问题
8.5 库存控制策略
8.5.1 经济订货模型
8.5.2 ABC库存控制法
8.5.3 控制库存的策略应用
8.6 库存控制水平的衡量
8.6.1 平均库存价值
8.6.2 存货周转率
8.7 库存管理的任务及系统功能
8.7.1 物料出入库和移动管理
8.7.2 库存盘点
8.7.3 库存物料管理信息分析
8.8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库存管理
8.8.1 供应商管理库存
8.8.2 联合管理库存
8.8.3 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
第9章 生产作业控制
9.1 控制的原因和条件
9.2 计划指令
9.2.1 加工单
9.2.2 派工单
9.3 投入/产出控制
……
第10章 质量管理
第2篇 实施与应用
第3篇 附录
……
序言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及其前身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Ⅱ)、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软件和管理模式被引进我国企业界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而ERP成为国内各大高校软件工程和企业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则是近几年来的事情。对于如何有效地开展ERP课程的教学,使尚不具备企业实务经验的本、专科学生对该领域达到一定的了解、掌握一定的要领,探索才刚刚开始。
这门课程的特别之处源于ERP与CAD、CAT、图像处理、字处理等工具性软件不一样,应用的难点并不仅仅在于是否能学会软件本身的操作,而更在于使用者能否领会蕴含在软件中的管理思想;ERP与一般的管理方式、方法又不一样,因为它终究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具有许多机器的特性。因此ERP要求学习和使用者既要具有管理者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了解人性的特点、学会与人打交道,又要具有工程师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了解机器的特点、学会与机器打交道。
2004年,我开始在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担任教职,为本科生讲授ERP课程。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我和其余几位同事都希望教材能够体现ERP的上述特点,但在当时的公开出版物中,并没能找到符合要求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针对普通高校学生的认知特点重新编写了教材,也就是本书的第1版。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本关于软件操作的教材——虽然看起来像是。在我们的期望中,本书的根本目标是要讲清楚ERP的基本原理。但是对于ERP这样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原理必须通过实例来体现,因此书中各章都穿插了许多软件的实例和企业的应用案例,以便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ERP领域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感性认识,达到对原理的真正领会。
在本书第4版中,我们根据前三版发行以来的教学实践、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以及ERP领域的一些新的发展,对每一章都进行了修订。改正了前三版中的一些错误及欠妥的地方,删去了部分与主题联系不够紧密的案例和粗能力计划(Rough-Cut CapacityPlanning,RCCP)等略显陈旧的内容,增加了分销资源计划(Distribution ResourcePlanning,DRP)计算方法的介绍,加大了高级计划与排程(Advancecllanning&Scheduling,APS)等较新技术在内容中的比重,并且更注重将理论与实例融为一体。另外,为了使读者可以更容易地理清脉络、把握重点,在每章之后增加了“本章小结”。
本书第1版由陆娜编写第12、13章(在第2、第3版中调整为第11、12章,在第4版中改写合并为第11章),韦海英编写第11章(其后的各版本中调整为第10章),朱江编写其余章节并绘制或制作了书中的大部分插图。本版由韦海英完成了第10章的修订、朱江完成了其余章节的修订并设计了全书的基本版式。
文摘 插图:

本章将帮助你对本领域,即ERP及其系统的概念、作用和应用的范围建立起最基本的认识。与其他许多教科书一样,在本书的开篇中我们将回顾本领域思想与技术的发展历程——事实上,ERP的发展历程,就是人们在摸索中不断前进,不断以新的思路、方法和手段解决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我们的启发甚至不局限于ERP本身。
对于初学者而言,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些流程图(比如:图l一8)的细节如果一时不能完全弄明白,可以暂不作深究,因为本章只需达到一个总括性的了解即可,后面的章节还会对相关的流程逐步深入地进行讨论。
1.1 我国企业和社会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对于生产企业①而言,无论是流程式还是离散式的生产,无论是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少品种重复生产还是标准产品大量生产,企业内部的管理都可能遇到以下一些问题:销售部门对产品的推广卓有成效,但是生产线部门却没有办法如期交货。一方面,生产部门抱怨说采购部门没有及时供应他们所需要的原料;另一方面,仓库里囤积的某些材料却数年都用不完,积压导致的物资报废数额惊人,并且仓库库位饱和,流动资金周转率很低;许多生产企业要用数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计算出所需要的物料数量,所以生产周期很长,效率很低;订货单和采购单上的日期和缺料单上的日期都不相同,没有一个是肯定的;财务部门无法信赖仓库部门的数据,不以它来计算制造成本……
事实上,以上这些情况正是我国相当多的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从社会的角度看,微观层面上企业粗放式的生产和管理将导致宏观层面上的社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最终影响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