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斋后语

2010-04-10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14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214057832/9787214057839 ·条形码:97872140578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斋后语 去商家看看
斋后语 去商家看看

 斋后语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14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214057832/9787214057839
·条形码:97872140578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静思文化

内容简介 《斋后语》内容简介:证严法师是台湾著名僧人和社会慈善家,他于1966年创办了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四十多年来,证严法师与其弟子,奉行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自立清修的生活,并以出世的精神,积极投入入世的社会救助工作。
“净化人心”是证严法师一生的宏愿,其思想与著作,对世人有着深刻的影响,法师的“人生系列”丛书自1989年在台湾出版以来,以深入浅出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深受读者的喜爱。
作者简介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原谅的人。
证严法师,1937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1963年,皈依印顺导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1966年创办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1966年以来的数十年,法师秉持“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的理念,由“慈善志业”肇启,渐次开展“医疗、教育、人文”以及“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环保、社区志工”之所谓“四大志业,八大脚印”,期待由有形的志业推展,达到“净化人心、祥和社会、天下无灾难”的人间净土目标。
证严法师著作
1.静思晨语
2.自在的心灵
3.回归心灵的故乡
4.慈济心灯
5.静思、智慧、爱
6.美的循环
7.尘尽光生
8.谈古说今
9.心灵之窗
10.清净的智慧
11.证严法师心莲
12.斋后语
13.欢喜自在
14.人间菩萨
15.行经知路
16.人中之宝
17.证严法师说故事
18.生死皆自在
19.生活的智慧
20.幸福本事
编辑推荐 《斋后语》:
佛性如明月,凡夫心如水;水静而月明,水动而月破。人我是非比风寒雪冻更难以忍受,若能磨练到人我之间无是非,
则寒冷酷热都不成问题。
目录
上篇 人间苦相
地震
苦难的起源
五浊
生苦
一个弃婴的故事
老年悲歌
英雄最怕病来磨
死的迷思
冤家偏聚头
相爱常别离
奈何求不得
善用“色”
感“受”
相过心无痕
“行”在迁流造作中
谈心说“识”

中篇 明珠蒙尘
爱河与苦海
爱之欲其生
青少年问题的省思
缘与教
高尔夫精神
英雄何必气短
对“镜”说“境”
我怎么办
心灵的告白
揭开隐秘
迎向光明
烦恼向谁诉
回头便离死门关
洗净尘埃
浊水变清水
本地风光
菩萨的心
做人与成佛
一步难登天

下篇 尘尽光生
合抱之木发于毫芒
形直无不影端
人与事的约束
不灭的光芒
年轻、健康、贫穷
别让生命睡着
蜘蛛与蚕
手脑并用
职业与志业
最有成就感的人
植树者的精神
君子慎其独
心安的时刻
济贫与教富
名医与良医
凡夫与圣者
藉水见月
一心不二志
浊世清流
谁来成就我
随缘立足
静思再三
……
文摘 地震
地块活动若得均衡,就不会碰撞;
人的气若能够“和顺”,就不会互相)中突。
地震是地壳的热能向外散发所造成。地球是活动的,当地块互相碰撞便使地壳发生震动。换言之,地质的热能散发不均衡时就会震动,而“地震”就是它消散热能的方法。就地理学而言,“地动”是很正常的,但是震动时若超过了它的安全程度,就容易造成灾害了。
人世间若是“不动”,叫做“死质的形态”(死的形态);就像身体一样,有活动时才会不断地新陈代谢,体内的细胞时时刻刻在增殖,同时灭除旧细胞才能再生新的细胞;有新的细胞,才能维护健康的身体。每一个人身体内的细胞,分分秒秒都在生与灭,这种生与灭是无时无刻、让你无法感觉到的。就像地球一样,分秒运转不停,每一个时刻都在动,但是我们毫无感觉。这种没感觉的动叫做“调和”,有感觉动的速度时便是“不调和”。发生不调和时,就会造成灾害。
例如乘车,车不动则我们不会前进,不能到达目的地,但是车子在动时,若突然间失去控制,一碰撞就会酿成车祸,甚至造成前后车互相追撞的情况。所以说,人生本来就是动态的,若超过了“动”的程度,就会产生灾害,为什么会有超过程度的情形发生呢?就是欠缺一分“调和”。地块活动若得均衡——“调和”,就不会发生碰撞;人的气若能够“和顺”,就不会互相冲突。
【有感而发】
如遇大地震,人人都要保持镇静的态度。不可慌张,也不可为了表示英雄气概,而如如不动。
我们要依自己所处的环境,临机应变。譬如:在花莲有空旷的地方可以逃避,应该跑到空旷的地方,以策安全。若在台北就不能跑了,因为台北地区都是高楼大厦,整栋楼房摇摆时,下楼梯非常困难,慌张地往外跑,比坐在原地更不安全,因此,应该就地寻找掩护的物体。
苦难的起源
人间到处都是险恶与苦难,只要是较具常识的有心人,
绝对不会在人间醉生梦死,对世界的苦难视若无睹。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来人间施教,是为了救度娑婆世界的众生。“娑婆”二字,意为“堪忍”;也就是说,世界堪忍事多,要在人间生存下去,就必须忍受诸苦。
世间的苦难实在很多,有心者只要静下来分析这个世间的形象,从自己本身推及他人,从人生再推广到世间一切,就可知道人世间真是苦空无常、苦难偏多啊!
苦难何其多
看看现在的世界,观察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可发现许多父子为了财产问题,导致父不慈、子不孝。也有许多人为了家庭问题,闹得母女间的感情非常恶劣,这是一般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