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一大创举: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模式

2010-04-10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1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811177099/9787811177091 ·条形码:9787811177091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一大创举: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模式 去商家看看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一大创举: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模式 去商家看看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一大创举: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模式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11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811177099/9787811177091
·条形码:97878111770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一大创举: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模式》从扼要回顾新中国成立后举办农业机械化人手简要阐述了中国的农村改革,然后以此为背景,翔实地讲述了农机跨区作业的发生和发展,并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研究跨区作业的起因和发展,纵论其已取得的成效以及对农业机械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全世界,农业机械化引领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中国的新时期,联合收割机跨区收麦领跑了农业机械化。
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以农村改革为分水岭,大体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前一时期,国家大办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用,奋斗目标定在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实际未达到。新时期,即农村改革后,农民成为农业机械化投资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开创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由此以小麦生产机械化为龙头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名词注释见文中),从北方农田到其他农作物区,从小麦到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产领域逐步扩展,经历22年的扎实推进,小麦率先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其他农业生产领域的农机化在农机跨区作业的推动和影响下,也相继得到了稳健的发展,并且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农机跨区作业现已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一大创举: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模式》的重点在论述联合收割机跨区收麦带动了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此,《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一大创举: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模式》对于广大读者是一本科普读本,对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则是一页纪实文献。
编辑推荐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的一大创举: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模式》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改革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变化
一、农村改革前农业机械化的简要回顾
二、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机化事业的革新
三、改革初期的农业机械化

第二章 联合收割机跨区收麦的兴起和发展
一、开路的先锋
二、连年有新发展
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四、统一协调,加强管理,继续前进
五、农机跨区作业与政府的支撑保障
六、小麦机收服务的朴实绩效

第三章 对跨区作业的科学分析与研究
第四章 跨区作业的良好环境,来自农机化事业的改革创新
一、农机化法制、法规建设日臻完善
二、农机安全监理成了农机化管理的重要力量
三、适应小规模农户使用现代农机的要求,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
四、以信息化提升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
五、加大财政补贴,极力支持农民“买得起”、扶持农业机械化
六、农机装备的研制开发,促进了农机化的发展
七、农民农机培训

第五章 带动了全国农业机械化的蓬勃发展
一、小麦机收水平大步提高
二、水稻由跨区机收到跨区机械栽植
三、因地制宜促进水田耕作技术机械化
四、东北平原播种稻谷,在旱田、水田应用新机具新技术
五、玉米收获技术趋于成熟,步人迅速发展
六、有选择地发展农机化,促使糖料优势产区发生历史性变革
七、畜牧业机械化,丰富副食品的生产
八、农用运输机械化异军突起,农机队伍大扩张
九、农机化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六章 农机跨区作业22年的重大成就与历史贡献
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发展中,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二、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中,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三、在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田产出率中,推动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
四、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农管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
五、在机械工业领域,推动农机工业健康较快发展

第七章 在我国农机化迈上总体发展的新阶段中,创新农机化服务,提升跨区作业水平
1.在既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又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流转土地、适度放大经营规模的机遇中,进一步扩大跨区作业规模
2.在既要发挥市场对农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注意宏观调控实行必要的引导中,不断开发跨区作业新领域
3.在既要突出重点,抓好粮食生产区、农时季节,关键生产环节的农机化,又要积极推进西部地区和丘陵山区的农机化中,大力推广跨区收麦的成功经验
4.在既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又要逐步发展经济作物、畜牧、水产等特色农业机械化中,采取多种形式服务农机作业
5.在既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又要尊重科学,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机结构和改进农机作业方式中,继续发扬跨区作业的创新精神
6.在既要稳定和强化农机跨区作业的领军地位,又要加强对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中介组织的管理中,建设竞争有序的跨区作业市场
专载
Combine Cross Region Harvesting——A Way to Realiz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参考文献
简编相关资料
一、中国农业生产的自然地理和特点
二、农村改革前农业机械化沿革
后记
……
序言 在全世界,农业机械化引领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中国的新时期,联合收割机跨区收麦领跑了农业机械化。
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以农村改革为分水岭,大体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前一时期,国家大办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用,奋斗目标定在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实际未达到。新时期,即农村改革后,农民成为农业机械化投资和发展的主体,通过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开创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由此以小麦生产机械化为龙头的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名词注释见文中),从北方农田到其他农作物区,从小麦到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生产领域逐步扩展,经历22年的扎实推进,小麦率先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其他农业生产领域的农机化在农机跨区作业的推动和影响下,也相继得到了稳健的发展,并且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本书从扼要回顾新中国成立后举办农业机械化人手简要阐述了中国的农村改革,然后以此为背景,翔实地讲述了农机跨区作业的发生和发展,并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研究跨区作业的起因和发展,纵论其已取得的成效以及对农业机械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的重要贡献。
农机跨区作业现已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本书的重点在论述联合收割机跨区收麦带动了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此,本书对于广大读者是一本科普读本,对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史则是一页纪实文献。
文摘 第一章 改革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变化
一、农村改革前农业机械化的简要回顾
回顾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历程,创建维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科学论断深入人心,国家在实践中曾摸索一套指导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如先合作化、后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并举,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实现农机化以农机合作社自己的力量为主等。全国人民团结奋斗,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基本上建成了农业机械制造维修、配件生产大致适应,门类比较齐全的农业机械工业体系;国家设立了农机制造、修理、科研的机构,基本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农机管理体制。照理机器比劳动力低廉,农民才会采用机器,终因农村尚未摆脱贫穷,工业基础也还薄弱,急于求成,急于解脱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超越了生产实际需要和经济基础,采用国家包办、行政命令推行,没有得到主体农民的配合,未能植根于乡土之中。加上受政治气候影响,农业机械的管理几经折腾,农业机械质量差、利用率低,机具积压、经营亏损,导致拥有的农业机械未能化为相应的农业生产力。突破计划经济和体制的制约,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实行稳定的农村政策,农业机械化开始有步骤、有选择地朝着因地制宜和讲求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那便是农村改革以后的新气象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