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军事训练能力论

2010-04-10 
基本信息·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页码:19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118062766/9787118062762 ·条形码:9787118062762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军事训练能力论 去商家看看
军事训练能力论 去商家看看

 军事训练能力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页码:19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118062766/9787118062762
·条形码:97871180627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军事训练能力论》围绕作战指挥和战斗力建设需要,对军事训练能力的基本概念、要素构成、指标体系、建设发展、现实应用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和有益探索。《军事训练能力论》创新发展和系统提出了训练本领集成和训练力量体现的军事训练能力新概念,深入分析建立了组训能、受训源和训练介场的军事训练能力三要素论,构建了基于条件能力、实现能力、评估能力的军事训练能力体系,实例设计了试验基地军事训练能力指标体系,探讨了军事训练能力建设问题。对于我军作战指挥理论发展、军事训练理论创新和军事训练建设实践,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军事训练能力论》读者对象包括:军事理论研究人员,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组织管理人员。
作者简介 胡利民,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训练部副部长。1965年4月出生。l985年国防科技大学雷达与电子对抗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军事技术运筹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军械工程学院军事装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军事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教育训练工作,历任院校教务、科研参谋,助理工程师、讲师,基地团站代理副站长、型号任务指挥长,总部机关参谋、副局长,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兼职教授、作战指挥学硕士生导师和军械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军事装备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军事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运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军事训练分会副秘书长。 主持和参与10多项科研课题,参加导弹航天试验任务20余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出版有《装备训练学》、《总装部队军事训练概论》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荣立三等功1次。
编辑推荐 《军事训练能力论》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军事训练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军事训练能力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3.1 军事训练基本原理相关研究
1.3.2 行业领域能力相关研究
1.4 军事训练能力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军事训练能力研究思路

第2章 军事训练能力的基本概念
2.1 能力
2.1.1 能力的不同界定与理解
2.1.2 能力的分类
2.1.3 能力的结构
2.1.4 能力的本质和特征
2.1.5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2 军事训练能力
2.3 军事训练能力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军事训练能力的要素构成
3.1 军事训练能力要素的确定原则
3.1.1 符合要素概念的界定
3.1.2 遵循战斗力要素构成原理
3.1.3 立足军事训练要素构成
3.1.4 体现军事训练能力特征
3.2 军事训练能力要素的总体构成
3.3 组训能
3.3.1 组训能的涵义
3.3.2 组训能的质量与数量
3.3.3 组训能的特征
3.4 受训源
3.4.1 受训源的涵义
3.4.2 受训源的质量与数量
3.4.3 受训源的特征
3.5 训练介场
3.5.1 训练介场的涵义
3.5.2 训练介场的构建
3.5.3 训练介场的特征
3.6 军事训练能力要素的辩证关系
3.6.1 军事训练能力要素的相互作用
3.6.2 军事训练能力要素的外部联系
3.6.3 军事训练能力要素的运行控制
3.6.4 军事训练能力要素的基本规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军事训练能力的体系构建
4.1 军事训练能力的体系结构
4.1.1 军事训练条件能力
4.1.2 军事训练实现能力
4.1.3 军事训练评估能力
4.2 军事训练能力的指标设计
4.2.1 指标的设计原则
4.2.2 指标的确定
4.2.3 指标的标度
4.2.4 指标的权重
4.2.5 指标的设计过程
4.3 军事训练能力的评估实施
4.3.1 评估的机构组成
4.3.2 评估的实施流程
4.4 军事训练能力的体系实例
4.4.1 试验基地部队军事训练等级评定指标体系
4.4.2 试验基地教导大队军事训练等级评定指标体系
4.4.3 试验基地教导大队现代化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4.4.4 试验基地测试发射装备训练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4.4.5 试验基地军事训练能力指标体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军事训练能力的建设发展
5.1 军事训练能力建设的形成过程
5.2 军事训练能力的建设要求
5.3 军事训练能力的发展途径
5.3.1 军事训练理论研究创新
5.3.2 军事训练内容体系创新
5.3.3 军事训练方法手段创新
5.3.4 军事训练机制体制创新
5.3.5 提升官兵能力素质
5.3.6 加强军事训练保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
序言 能力,可谓人才之本、万物之基、发展之源。能力建设始终是政党、国家、军队高度关注的焦点、难点和热点,发展党力、国力、军力始终是不容质疑的硬道理。面对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当今世界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当代中国,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指出:“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近年来,能力建设愈发重要、愈发凸现、愈发紧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和紧迫现实课题。
兵者,国之大事,训者,兵之大事。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离不开国防和军队建设,离不开战斗力的生成和发展。军事训练作为生成和发展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对于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核心军事能力,具有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的重要作用。胡主席向全军发出了大抓军事训练的号令,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这就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军事训练能力,极大支持军事训练任务的圆满完成,为生成和发展战斗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必须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开展军事训练能力问题研究与实践,极大丰富军事训练理论体系和创新实践,为作战能力建设提供有益探索。
文摘 第1章绪论
进入新世纪,世界军事变革和战争转型加速,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的争夺加剧。随着世界战略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我国国家利益空间在拓展,除了传统安全威胁,还面临非传统的安全挑战。世界强国军队纷纷把目光聚焦于军事训练转型,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军队建设整体转型。军事训练的战略地位与战略作用,使得军事训练不仅具有为打赢战争服务的直接功能,而且具有带动部队全面建设发展的辐射功能,正是提高我军履行使命能力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蕴涵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必须全面具备与战斗力相适应的军事训练能力。
1.1军事训练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军事训练作为军事理论教育和作战技能教练的活动,在国家武装力量建设和战备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军队平时的主要任务,是战备的重要方面,世界各国普遍把军事训练列为战略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深入发展,主要国家军队加速训练转型,我军军事训练处在向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转变的重要阶段,开展军事训练能力问题研究,对于指导军事训练建设和提高军事训练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为:
(1)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有力支撑。军事训练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军事技术以及军队的传统、经验和作战任务等有密切的联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作战样式的变化和军队体制编制、武器装备的变革,对军事训练不断提出新要求,赋予新内容,而军事训练实践又深刻地影响着作战,并促进军事理论的发展。随着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建设目标的确立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加速推进,军队的作战样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发展变化对军事训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军事训练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任务更加艰巨。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在2006年全军军事训练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努力适应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发展变化大抓军事训练……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
推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和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科学体系,必须坚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先进的理论为推进训练转变提供牵引和指导。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军事训练发展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其中最基本的矛盾就是我军的军事训练能力与所赋予的军事训练任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训练内容体系与军队任务使命拓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作战训练整体水平与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