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三十六计

2010-04-10 
基本信息·出版社:吉林文史 ·页码:117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4月 ·ISBN:7806269460 ·条形码:97878062694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三十六计 去商家看看
三十六计 去商家看看

 三十六计


基本信息·出版社:吉林文史
·页码:117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4月
·ISBN:7806269460
·条形码:97878062694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丛书名:国文珍品文库

内容简介 《三十六计》是我国流传较为久远,普及面较为广泛的兵法通俗读物,它集历代兵家“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和谋略奇书之称,书中的不少计名、用语为人们耳熟能详,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它不仅可以用于军事,对于启迪人们的心智亦功不可没。
媒体推荐 书评
《三十六计》是我国流传较为久远,普及面较为广泛的兵法通俗读物。它集历代兵家“韬略”“诡道”之大成,素有兵法和谋略奇书之称。书中的不少计名、用语为人们耳熟能详,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它不仅可以用于军事,对于启迪人们的心智亦功不可没。
我国古代,兵书丛集,蔚为大观。仅见于记载的就有三千余种。保存至今的也不下千余种。其中《三十六计》格外被人看重。故古书有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可见,《三十六计》所涵盖的有关智谋的丰富内容,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今天,人类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但是,人们对《三十六计》还是情有独钟,那是由于被其所富含的“巧”与“智”所深深吸引,认为其不仅可以用于军事,推而广之。还可以将其引入政治、经济、哲学、人生、管理、商界等各个相关领域。
《三十六计》一书,约成书于明、清之交,而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散在而广泛地流传于民间。全书除三十六计之外,还有两段文字分别列于书前和殿于书后,我们姑且谓之“总说”与“跋”,为保持该书的面貌,我们将其收录进来。作者还根据各计的内容与用途,将其归为六个类别和两个项目。这种划分法是否得体,还有待于经过深入研究,加以解决。
近年来,已经面世的有关三十六计的著述很多,真可谓见仁见智。我们写的这本小册子,在借鉴有关著述之长的同时,还依据我们的构想,不仅载述原文并加以语译,而且把重点放在“评点”上。“评点”力求准确把握原文精神,博采众家之长,对计名的语义、语源和用途作必要的叙述与考证,而且侧重于引述适量的战例和其他史料,力求兼及古今中外。其主要用意在于为读者诸君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增强可读性与趣味性。
最后,我们在写这本小册子的过程中,曾参考了一些有关著述,获益匪浅,在此谨一并向原作者表示衷心的谢意!还有,由于我们的水平所限,以及写作时间匆促,书中的疏漏、错误在所难免,祈请指教。
编辑推荐 我国古代,兵书丛集,蔚为大观:仅见于记载的就有三千余种,保存至今的也不下千余种。其中《三十六计》格外被人看重。故古书有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可见,《三十六计》所涵盖的有关智谋的丰富内容,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今天,人类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但是,人们对《三十六计》还是情有独钟,那是由于被其所富含的“巧”与“智”所深深吸引,认为其不仅可以用于军事,推而广之,还可以将其引入政治、经济、哲学、人生、管理、商界等各个相关领域。
目录
总说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姑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
文摘 书摘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反。
译文
等待天时对敌方造成了困难,再诱之以人为的假象。假若向敌方发起进攻仍有困难,那就把敌方引向出战之路,反倒更为有利。
评点
“调虎离山”原意是用以比喻为了便于行事,设法引诱别人离开原地。《西游记》第七十六回:“……正中了我的‘调虎离山’之计。”《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操密谓玄德日:‘君令汝屯兵小沛,是掘坑待虎之计也。’”这与本计略有不同。本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也就是说,如果敌方占据了有利地势,而且兵力众多,防范严密,这时,万万不可硬攻。正确的方法应为以计相诱,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诱入对我军有利的地区,从而聚而歼之。此计与“引蛇出洞”有相同之处。
东汉末年,军阀纷起,各据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而年少有为,他继承父志,逐渐扩大势力范围。
公元一九九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的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天险可以凭依,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当时,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深知如果用强攻,那是很难获胜的。他便与众将商议定出一个调虎离山的妙计。
针对刘勋极为贪财的弱点,孙策便派人去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了一番。信中说,刘勋威名远扬,令人倾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好,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信中称,上缭经常派兵来侵扰我部,而我部力弱,不能前去征讨,请求刘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方感激不尽。
刘勋见孙策在信中极力讨好他,便显得万分得意。而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就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便免去了后顾之忧,立即决定发兵上缭。对此举,部将刘晔则极力劝阻,可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和甜言所迷惑。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前去攻打上缭,城内空虚,便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快去占据他的老窝吧!”于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遭到顽强的抵抗。而十分顺利地控制了卢江。
刘勋猛攻上缭,却一直不能取胜。正在此时,突然得到报告,知道孙策已经攻取了卢江,明知是中计了,却已后悔也来不及了,只好灰溜溜地投奔曹操去了。
彭德怀元帅,为人豪爽,敢讲真话,敢打硬仗。但他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历次战役中都非常注意运用计谋,创造过很多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著名将领。
一九四七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