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21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562322945 ·条形码:9787562322948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客都梅州 |
 |
|
 |
客都梅州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21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562322945
·条形码:9787562322948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客家研究文丛,客家与梅州书系
编辑推荐 “客家与梅州书系”涵盖了客家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历史、民俗、建筑、语言、文学、艺术、人物、学术等多个领域,大规模、多视角、深层次、全方位透析客家,展示了客家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为寻根、旅游、学术、交流提供具有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的文献。本书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梅州的历史与现实、山川与名胜、文化与经济、人文与生态、教育与文艺、民俗与民居、资源与特产、方言与宗教等。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千年文史风雨桥
引子 筑土为城 聚史成都
一、远古蛮荒与土著民族
二、客人南迁与县州设置
三、风云变幻,迭出雄才
……
文摘 书摘
古人、今人咏梅、写梅的名篇,可谓数不胜数。梅州以“梅”得名,当
也得梅之品格与精神,这是梅州客家人引以为荣的“家珍”,更是激励客家
人上进、好强、特立卓行的精神象征!
正是在严酷的瘴疠之乡、贬谪之乡、避乱之乡这“旧三乡”的挑战下,
梅州人,正是以这种梅的精神、梅的骨气,把“旧三乡”,变成了“新三乡
”。
这新三乡,便是“文化之乡”“华侨之乡”,以及闻名遐迩的“足球之
乡”。
旧三乡,正是因为客家人的到来,才成为了新三乡的。
中原士族本就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衣冠南渡,便把这传统带到了南方。
在客家民系“十月怀胎”的江西,由于文化重心的南移,宋代出了状元100
多个,居全国第二,书院更是举世闻名。客家人经赣闽进入粤东,来到梅州
,自是背负着这文化的“光环”。尤其是客家形成与发展的岁月,正是民族
危亡之际,他们能不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办私塾、兴学堂,设立种种的就
学场所,让自己的后代“不卖祖宗言”?尤其是近代,新学更是风起云涌。
早在清中叶,梅州的教育,已有全省之冠的美誉,鸦片战争之后,为民族救
亡图存,兴学更成一等大事!这文化传统,恰如“梅花香自苦寒来”,无形
中重塑了地方的形象,文化之乡的盛誉,便是这么获得的。
华侨之乡更名不虚传,海外的客侨,梅州籍的,就占了一半还多。南下
的中原汉人,当承汉唐雄风,有泱泱大国之气魄,那时候,国门洞开,迎八
方蕃舶;国威远扬,纳四海来朝。海上丝绸之路,绵延万里海洋。早在南宋
勤王之际,便有梅州的客家人,远涉重洋,去东南亚开埠。罗芳伯后来当上
了那里的“大唐总长”,张理更被老百姓尊称为“大伯公”。当然,出洋的
客家人各有不同,有的是为汉民族的抗争被迫亡命海外,或者是为了革命的
准备而在海外筹措;有的是为的留学深造,好日后报效祖国;有的,则是生
计所迫,一代代的“过番谣”,凄凉而又悲恸,但历史却赋予他们一次又一
次的神圣使命。当年,为支持国内的历史革命,推翻千年帝制,华侨功不可
没;今天,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更少不了海外华人的“经济王国”的全力
支持。华侨外出,更百倍眷恋故国,积蓄了人力物力财力。“似留春意人新
年”,似梅花一样,为祖国的“新年”、新的世纪的辉煌,奉献了全部的芬
芳。
清末民初,梅州更成了“足球之乡”——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