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活100岁教训与经验同等重要
基本信息·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页码:2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802069305 ·条形码:97878020693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敢活100岁教训与经验同等重要 |
 |
|
 |
敢活100岁教训与经验同等重要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页码:2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802069305
·条形码:97878020693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敢活100岁教训与经验同等重要》取材于不同个体的生活亲历,真实可靠,生动好读。按照科学家的推论,人的生理年龄应该在100~150岁左右。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乐观而自信地瞄准100岁以上的生理年龄。久病成不了真医生,却可以获得比真医生更深刻的经验与教训。细节不是药方,医书上没有,也非医生所感,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编辑推荐 《敢活100岁教训与经验同等重要》:
经验,因为成功而得以无限复制,教训,因为不可复制而更显珍贵。
3步法摆脱“三高”,18年不服药控制糖尿病,4次心梗的教训,各有各的道,心明才眼亮。
目录 助医
不用药物成功控制糖尿病18年
眼科手术不能靠“一下子”
“以毒攻毒”治好脚骨增生
骑单车对付冠心病效果奇好
白矾、雄黄治带状疱疹最奏效
软化脑血管简易脑操可代药
竞走10年疗好失眠
分三步帮丈夫摆脱“三高”
尝到中医控压的甜头
踩石子“踩”走失眠症
冷水洗鼻腔甩掉药罐子
幸有医生“心理干预”
十字经自愈肩周炎
“金鸡啼鸣”击退颈椎病
自治胃下垂四招
驱除青光眼全凭护眼功
走出抑郁离不开亲情
把增生的骨质磨损掉
学以致用惠己及人
15年带病“健康”生活
老糖尿病人是怎样横渡钱塘江的
中药探病源精心治失眠
综合治理偏瘫
内外兼治痛风不药而愈
8年抗脑梗终告捷
摩腹控制了胆囊息肉
老年抑郁症患者最怕被人忽略
一个医生与自身重症交战的50年
教训
抑郁症当胃病医越治越重
错把氟哌酸当戴芬
忘带急救盒偏犯心绞痛
脊椎结核易误诊“腰突”
高血压忌乱服补药
悔不该患胆结石一拖半辈子
低血糖错当高血糖之险
4次心梗爆发的经过
终由前列腺肥大拖成尿毒症
不能让自己的身体跟着感觉走
原来是胃镜检查引发的脑出血
心脏病人腹痛与肠系膜上栓塞
32年老肝病让我久病成医
切莫大意失荆州
这些弯路本可以避免
都是自行用药惹的祸
轻信偏方险中毒
胶囊类药物不可随便打开服用
滥服龟蛇酒成肝炎
钉子扎的小伤竟截掉小腿
千元眼贴医无效
7年帕金森病错当“中风”医
腿疼不一定都是关节炎
耳石症误诊白花三千元冤枉钱
两次大手术两次大教训
百岁
石洁清:爱说爱笑爱神聊
陈南山:喜饮热水吃“软饭”
张赫敏:最能接受新事物
李宝雁:天天练脑
刘颂清:愿做顽皮老小孩儿
王智敏:能吃好动笑着活
蒋伯鸾:平常心静如水
梁淑云:保健常吃娃娃药
张春起刘福兰:用恩爱进补
张沛文:爱美爱到一百岁
刘慕平:每天下午“原地踏步走”
何国铃:早晚两次温水擦澡
王兰坡孟凡英:宽心化解暴脾气
郑集:讲究营养不等于吃保健品
王兆文:好喊船工号子唱渔歌
牛爱琴:心里敞亮顺其天命
陈王氏:饺子、可乐是最爱
陈椿:衣食住行皆在意
李兆魁李淑兰:追求自由自强和自立
张树模:有滋有味过平常日子
吴秀芳:生吃蔬菜熟炖肉
沙春风:好动爱玩不生气
康海秋:早晚自按足三里
孔庆春:傻有傻的好
许凤英:一日三餐鱼是最爱
陈丕中:年过百岁不“退休”
叶幼妹:吃肉喜甜喝擂茶
百岁寿星养生各有千秋
自养
每日“盘点”帮了健康大忙
“甩手功”甩走亚健康
防寒保暖“护耳操”
腿脚防老要早
我为什么不“三高”
70岁的人30岁的牙
步行运动的实用花样
面部按摩按走老花眼
健脑是第一要务
“倒行逆施”的坚持
医生教我刮手指
我做到了带病延年
各有各的道
心明眼才亮
戒烟10年
高玉宝的返璞归真健身术
钟南山的养生经
国学大师们缘何高寿
食疗
简简单单由内养外
吃丝瓜抑制乳腺增生
饮食与体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治疗顽固性腹泻也靠吃
价钱少真管用的几个小验方
拍打手背加调整饮食化走老年斑
合理食用核桃、醪糟、红枣
对付高血脂的几样好东西
食核桃两周成功排肾结石
熟蚕豆减少帕金森药量
饮霜后桑叶神奇减肥
香蕉于胃黏膜的药效
我食红豆想瘦就瘦
生活因自制豆粥而改变
粥疗歌
猪肺烧花生免去咳喘苦
什么时候可以姜化药
哪些患者适用决明子辅助降压
作家流沙河独创芝麻玉米汤
对野菜情有独钟的名人们
抗癌
饮食精调亲情滋养度过第一个5年
病急更不能乱投医
咬紧牙关冬泳气沉丹田唱歌
精神不垮最有效
明明白白与魔共舞
我凭什么抗癌“中彩”
20年坚持精神放松和自我锻炼
依次闯过心理关、化疗关、食疗关
全程陪病妻有我“大晴天”
患癌抗癌与负面情绪的释放转化
吃麦麸26年翻译家大胜
心相通让疗效一加一大于二
配合治疗须全身心
名医
杨跃进明白说冠心病
王拥军指点脑中风误区
钟南山辩证聊咳嗽
孔令彪点评5病例
柳居正家庭按摩指导5篇
聪明的病人少花钱少受罪
……
文摘 助医
不用药物成功控制糖尿病18年
我今年82岁,既是一名内科医生,也是一个病人。在平常人的眼里,医生个个会保养能长寿,其实不然。医生这个职业,从青年时代起就天天在室内工作,看病、手术、查房,以及埋头搞科研、写文章等,一千就是半天,活动较少;加上天天在病人堆里过日子,对健康并不利。
1991年,65岁的我被确诊为Ⅱ型糖尿病,1996年又相继发生了第一次心肌梗塞和慢性肾功能不全;1997年肺癌左下肺叶切除;1998年第二次心肌梗死,先后报过三次病危。但到现在,我还能高质量地活着,胃口一直很好,吃嘛嘛香;经常外出活动,还能骑着自行车满街跑……之所以能这样,与我身体力行的“生活方式干预”密不可分。反思多年防病治病的经验,我有一些关于糖尿病治疗的经验和教训,想告诉大家,帮助大家不要在保健之路上误入歧途,避免多病多灾。
防治不要错过三个“黄金时期”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因患感冒高热入院,第二天抽血化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体温正常以后复查血糖完全恢复正常,糖耐量试验正常。这种升高,在医学上被称为“应激性高血糖”。依据当时的医学理论,还不认为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有任何相对性。因而我对检查结果也没有深究。
直到1991年,我空腹血糖达到7.2 毫摩/升,经过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确诊患有Ⅱ型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才意识到之前的“应激性高血糖”其实是糖尿病的前奏。此时也有相关文献明确提出:“应激性高血糖有些最终发展为Ⅱ型糖尿病”。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有糖尿病倾向的人发生了“应激性高血糖”,即使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它也敲响了糖尿病的警钟,预示着未来可能发生Ⅱ型糖尿病。注意“应激性高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防治糖尿病的第二个黄金时期是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患者在平时的常规检查就发现空腹血糖增高,即空腹血糖在5.6 至7.0毫摩/升之间(注:此为空腹血糖受损),或者餐后2个小时血糖在7.8 至11.1 毫摩/升之间(注:此为糖耐量受损),但是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或者馒头餐试验排除患有糖尿病,这两种情况被统一称为糖调节受损,它预示着糖尿病即将发生。
防治糖尿病的第三个黄金时期就是患上糖尿病早期,我认为有两类人,第一类人是刚刚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的人,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编写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先“饮食控制、运动治疗2~3个月”,控制住血糖。第二类人是根据注射胰岛素等药物疗法强化治疗后,非药物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