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社科 >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上中下)

2010-04-09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115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509704367/9787509704363 ·条形码:9787509704363 ·版本: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上中下) 去商家看看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上中下) 去商家看看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上中下)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115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509704367/9787509704363
·条形码:9787509704363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
·套装数量:3
·图书品牌:北京时代华语

内容简介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为每年一本的绿皮书,共三册。《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在继续提供新的证据的基础上,着重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结合近年来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关于人口转变的社会经济后果、人口总量和结构的最新预测,尝试进行人口政策评价,探讨未来可行的人口政策调整思路,旨在引起社会各界和学者、政策制定人对有关问题的关注。作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问题,充分肯定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成效,以及稳定现行低生育水平的政策,主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正面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意见。
编辑推荐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具备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具备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能力,具备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能力。
《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着眼于当今世界知识发展前沿,研究时代特征,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国际视野进行考察,并注重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和经验,紧扣治国理政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管理、战略、历史、国际关系、社会、军事、党建等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由国内各领域最权威的专家进行专题讲解,密切结合执政兴国、谋求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实际工作、探索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各级领导干部开阔视野、增强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行政能力,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目录
上册
前言
上篇
专题报告一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2006年就业情况和企业
2007年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分析
一 2006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
二 2006年企业春季招工情况及就业稳定性
三 2007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预期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
四 分析判断与趋势展望

专题报告二 农民工工资收入问题分析
一 2003~2006年的农民工工资变化情况
二 农民工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 农民工工资收入增长的趋势及对策建议

下篇
第一章 就业形势逐步好转
一 就业总量不断增加
二 城镇失业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三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四 总结

第二章 劳动力短缺继续并扩大
一 劳动力市场态势分析
二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
三 城镇劳动力供给数量: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四 对劳动力短缺的进一步考察——案例分析
五 总结

第三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人口学分析
一 农村劳动力分布与剩余
二 如何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三 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调整

第四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微观调查
一 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二 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的新特点
三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
四 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新阶段
五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五章 农民工工资拖欠状况改善
一 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基本状况
二 政府采取的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措施
三 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改善状况
四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六章 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
一 刘易斯转折点的经济发展含义
二 中国特色的二元经济发展
三 发展阶段性特征与转折点
四 工资和劳动力成本上涨
五 制度创新与增长可持续性

第七章 开拓劳动力供给的制度潜力
一 已经需要进一步开拓劳动力供给
二 劳动力供给的潜力
三 扩大劳动力供给的制度空间

第八章 就业和再就业环境的改善
一 劳动力市场环境在改善
二 政府的政策环境也在改善
三 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效果
四 如何进一步改进政策环境
五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会削弱吗?

第九章 善待劳动者的转折点
一 发达国家经济起飞后的劳动者保护
二 中国劳动者保护的新阶段
三 中国劳动者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第十章 靠教育深化保持增长源泉
一 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二 中国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和教育水平现状
三 城乡教育回报
四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十一章 工业化必须突破传统模式
一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仍然依赖传统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化模式
二 传统工业化模式已经表现出不可回避的矛盾
三 传统资本密集型工业化模式面临着国际政治和舆论的巨大压力
四 从钢铁业近年来的扩张看中国目前工业化模式的弊端
五 中国工业化模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十二章 如何保持中国经济竞争力
一 刘易斯转折点与比较优势变化
二 艰险的跳跃——增长方式转变
三 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同步
四 延缓比较优势的政策选择

中册
前言
上篇
专题报告一 2005年全国人口形势分析报告
一 2005年和“十五”人口变动及人口计划执行情况
二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专题报告二 中国近年来的就业状况及未来趋势
一 中国城镇的劳动力供给态势
二 中国的就业需求变化
三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态势
四 未来就业态势判断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下册
前言
上篇
专题报告一 中国人口转变与政策分析
一 人口转变与增长持续性
二 劳动年龄人口与就业
三 人口教育素质及政策
四 人口健康素质及政策
五 养老保障模式改革
六 城乡二元结构、贫困人口和性别不平等

专题报告二 2004-2005年的就业形势与政策
一 2004年中国就业形势
二 2004年就业市场的几个特点
三 2005年就业趋势和政策建议
……
……
序言 根据课题组的预测,如果粗略地把劳动年龄人口看作劳动力供给的话,其净增量不能满足非农产业对劳动力需求的情形,将会发生在2004~2009年间的某一年。接下来,2013年前后,曾经为改革开放期间中国人均GDP高速增长做出1/4以上贡献的人口抚养比,将停止其长期的下降而转为提高。大约与此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降为零。这种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趋势,必然在近些年的劳动力市场上,以我们以往从未见识过的方式表现出来。把这些变化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相结合,就形成了所谓“刘易斯转折点”。对于这个著名的转折点,刘易斯本人没有亲身见到过,当一些国家和地区经历这个转折时,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已经抛弃了二元经济理论分析范例。因此,如何应对中国正在迎来的“刘易斯转折点”,是中国经济学家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和政策挑战。
  我们面对的课题和挑战是两方面的。第一,如何从经济增长方式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出发,准确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做出判断,识别这个转折点的到来及其中国特色。第二,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揭示这个转折所具有的理论含义和政策含义,并给出中国经济学家的回答。
文摘 (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有以下几点动因: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大批的下岗和失业人员,他们以及他们赡养的人口,很容易陷入贫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造成很多老年人减发和不发退休金,相当多离退休人员的生活陷入困境而成为贫困阶层;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很多缺陷,主要包括救济范围极其有限、救济标准难以为生、救济经费严重不足等。按照国际经验,对付因社会经济结构调整而导致的较大规模的贫困问题,最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1993年,上海市首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后,这一制度经历了推广、普及和提高阶段,已经在城市比较完善地建立起来。
1999年,国务院发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下简称《条例)》,在全国普遍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规定:“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对尚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批准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这一《条例》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一项正式的法规制度。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