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15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ISBN:9787040223330 ·条形码:97870402233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 |
 |
|
 |
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159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ISBN:9787040223330
·条形码:97870402233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课程改革成果系列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是高等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课程改革成果系列教材之一,是根据教育部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最新研发的机电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核心课程标准”,并参照相关国家职业标准及有关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编写的。
《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包含基础部分和训练项目部分。基础部分介绍机械测量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项目部分包含7个项目:轴类零件的测量;套类零件的测量;螺纹与蜗杆的测量;圆柱齿轮的测量;平面类零件的测量;箱体类零件的测量;复杂零件的测量。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便于开展教学和学生理解。同时,每个项目包括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操作内容和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机电技术专业和数控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行业岗位培训教材及有关人员自学用书。
编辑推荐 《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机械测量技术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掌握并具备综合运用测量技术的能力,是对从事机械制造类专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介绍了机械测量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并以机械测量各项技能模块为主线,量具量仪的应用贯穿整个教学内容,设置了7个项目,每个项目之下还有多个任务。
目录 第一部分 机械测量入门技术基础
任务一 了解机械测量技术的相关知识
任务二 机械测量的常用量具和仪器
任务三 常用量具和仪器的选用及维护
任务四 测量与计算方法实例
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二部分 机械测量技术训练项目
项目一 轴类零件的测量
任务一 轴类零件测量技术基础
任务二 轴类零件直径的测量
任务三 轴类零件长度的测量
任务四 轴类零件锥度的测量
任务五 轴类零件位置公差的测量
任务六 偏心距的测量
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二 套类零件的测量
任务一 套类零件测量技术基础
任务二 套类零件孔径的测量
任务三 套类零件深度的测量
任务四 套类零件形位公差的测量
任务五 套类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三 螺纹与蜗杆的测量
任务一 螺纹与蜗杆测量技术基础
任务二 三角形螺纹的测量
任务三 梯形螺纹的测量
任务四 蜗杆的测量
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四 圆柱齿轮的测量
任务一 圆柱齿轮测量技术基础
任务二 圆柱齿轮参数的测量
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五 平面类零件的测量
任务一 平面测量技术基础
任务二 用平面度检查仪测量平台的直线度误差
任务三 用千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六 箱体类零件的测量
任务一 箱体类零件测量技术基础
任务二 箱体类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
小结
思考与练习
项目七 复杂零件的测量
任务一 复杂零件测量技术基础
任务二 样板的测量
任务三 曲面零件的测量
任务四 非整圆弧的测量
任务五 三坐标测量机应用技术常识
小结
思考与练习
附录
附录一 实训守则
附录二 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是高等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课程改革成果系列教材之一。在教育部新一轮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来自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一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社会调研,对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分析和进行课题研究,在企业有关人员积极参与下,研发了机电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制定了相关核心课程标准。本书是根据最新制定的“机械制造技术——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核心课程标准”编写的。
机械测量技术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掌握并具备综合运用测量技术的能力,是对从事机械制造类专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机械测量技术基础与训练”旨在培养这方面能力而设置的重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环节。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对于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也不同,力求能够满足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要求。
2.选题内容尽可能体现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强调实用性、典型性和工艺规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操作技能。
3.以项目为引导、任务为驱动,打破常规的章节内容编写格式,以机械测量各项技能模块为主线,量具量仪的应用贯穿整个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用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4.本书的技能训练通过操作分析、技能训练、训练与评价、项目小结和思考与练习等环节的安排,使技能训练可操作性强。
5.在教材结构上,每个项目形成相对独立模块,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本教材的参考教学时数为60学时,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删减部分内容。
文摘 插图:

第二部分 机械测量技术训练项目
机械测量技术是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机械产品的合格性作出判断的全过程。因此,本部分主要通过一系列项目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机械测量的一般步骤:
①熟悉产品的相关质量标准与技术规范;
②阅读产品图纸,明确测量项目;
③确定测量方案及测量仪器;
④对产品进行测量,取得测量数据;
⑤进行数据处理,填写测量报告或有关单据,并作出合格性判断;
⑥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返修或报废),对合格品作出安排(转下道工序或入库)。
项目一轴类零件的测量
本项目主要介绍轴类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和技术工艺要求,轴类零件的测量项目、一般测量方法及测量器具的选用等相关内容。本项目的训练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熟悉轴类零件的测量技术要求和相关内容。
·熟悉轴类零件常用测量工具(如千分尺、游标卡尺、万能角度尺、百分表等)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其适用范围,掌握其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
·了解轴类零件常用计量仪器(如光学计、正弦规、跳动检测仪等)的测量原理、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与测量步骤。
·理解轴类零件常用位置公差(如同轴度、径向跳动、端面跳动等)的定义及测量方案的拟定。
·了解偏心轴的技术工艺要求及偏心距的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