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2009年4月刊)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1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71003025000 ·条形码:97710030250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传记文学(2009年4月刊) |
 |
|
 |
传记文学(2009年4月刊)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12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71003025000
·条形码:977100302500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传记文学(2009年4月刊)》为2009年4月刊,总第227期,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内容收集一些文章。“传记”这种文体走的是个案的路子,着眼于个体的人。被立传的必然是“历史”中的人或某人的业已成为“历史”的人生,看似与“未来”无涉。洞察力对人物传记的意义在于,写作者拥有的“利器”越多,他对人生和世界的审视就越深广,传主就越可能被置于一幅错综而宏大的“认知地图”中,八面临风,玲珑剔透。一如“子在川上”看逝水汤汤,所谓“历史”和“未来”的分野在无限的时空观念中也就贯通一气浑然一体了。这是超越个体有限性的努力,也是拓宽思维疆域的探险历程,其迷人之处,自不待说。
编辑推荐 《传记文学(2009年4月刊)》为2009年4月刊,总第227期,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内容收集一些文章。有一句古语流传甚广:“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后半句庆气十足,姑且按下,“身怀利器”四字,我很喜欢“拿来”,表达自己想要掌握各式各样“洞察力”的渴望——比如哲学的洞察力、历史学的洞察力、社会学的洞察力、文学的洞察力、心理学的洞察力……甚至数学和统计学的洞察力。怀揣这一柄一柄“利器”,看“不舍昼夜”的历史长河,看围裹我们的社会丛林,看人心的博大和丰富……这样的理想情境,其中是否隐藏了人类通往自由的第一步?
目录 【本期特稿·纪念建国六十周年】
大庆:艰难的寻油之路
李四光: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历尽千辛志不改,人间正道是沧桑——记地质学家谢家荣
黄汲清:搬山的“愚公”
【大家风范】
大匠之门——张仃与张光宇
【非常人生】
一生谨记父教——记林伯渠之子林用三
【流年述往】
我所知道的贾霁
【抚今追昔】
南下的陈寅恪
浦江清:一代奇才今寂寥
古玩名商萧秉彝
【如是我闻】
徐平轩与金陵刻经处
【怀人忆旧】
忆父亲
【连载】
曾祖周馥
【传记书架】
我与李宗仁的最后三年
【尺寨存真】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专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清健太和大气神行——刘江先生篆刻艺术欣赏
……
文摘 就是这样的诲人不倦,谢家荣的弟子桃李遍天下,他的弟子们回忆起这位先生,多是满怀敬慕,既为其博识所折服,又为自己能够在青年时期师从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深感庆幸。谢家荣的魅力感染的不仅仅是他的弟子,他的同事、后学晚辈在和他共事的过程中也为其所折服、深受其益。解放前,谢家荣曾长期担任矿产测勘处的所长;解放后,他又担任了全国地质工作计划委员会的副主任以及地质部总工程师等要职。在他属下的许多青年地质工作者心目中,谢家荣是一位值得敬爱的长者。他常常和青年们一起讨论问题,既肯定青年们所取得的成绩,也为青年们指出不足并提出问题,这些对初出茅庐的青年地质工作者们帮助很大。他非常重视青年工作者们取得的成就,鼓励青年们把考察中的收获和成果成文发表。例如,在矿产测勘处工作时,他就鼓励青年学者沙光文将在其南墅一带考察后发现的蛭虫矿的事写成报告投稿。在谢家荣的指导下,矿产测勘处的学者们发现了许多问题,但谢家荣从不居功。谢家荣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他这样说:“一个地质学者要有为大众服务和为研究而研究的精神。他要有客观的态度,谦和的SL貌,不要坚持成见,睥睨一切,更不要太看重了自己的工作,而忽视他人的成绩。”
“在研究或写作中,他人的指点或提醒,常有极大的帮助,虽最后的结论,有时不尽于此,但在论文中必须声明,不要以其为小人物而故意抹去。”
纵观其学术生涯,谢家荣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例如,在安徽凤台磷矿的发现过程中,谢家荣担任了许多工作,但是他却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奠定在其他人的基础上的,他在磷矿发现报告中写道:“本处(矿产测勘处)韩金桂、申庆荣二先生是凤台磷矿的发现人。”谢家荣为人谦逊,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他一心为了学术,只为求中国能找到更多的矿,能够早日达到国富民强。他的这些举动及高贵的品质,对后世的地质工作者们影响深远。朱夏院士在评价谢家荣的谦逊时,这样总结:“谢家荣始终甘愿做一个踏踏实实,而又默默无闻的地质工作者,这种精神在我所见到的中国学术权威中,是从未见到过的。”在矿产测勘处时期矿产测勘处的全名是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它的前身是资源委员会江华矿物局。1940年,江华矿物局改组成为西南矿产测勘处,由谢家荣长期担任处长。1942年10月,西南矿产测勘处更名为矿产测勘处,从此担任起全国的矿产勘探事业。矿产测勘处成立之初,人员不过数十人,经费拮据、设备也不齐全。在谢家荣的主持下,经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