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通往天国的阶梯

2010-04-09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229011655/9787229011659 ·条形码:9787229011659 ·版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通往天国的阶梯 去商家看看
通往天国的阶梯 去商家看看

 通往天国的阶梯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229011655/9787229011659
·条形码:97872290116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The Stairway to Heaven
·图书品牌:重庆日日新

内容简介 《通往天国的阶梯》内容简介:究竟是谁修建了埃及金字塔?从最早的时候起,人类就思考着宇宙、生命……和来世的不解之谜。一些幸运的凡人是在何时何地加入到诸神行列的?位于吉萨的巨大而复杂的建筑物是埃及法老们通往永生的大门,还是星际旅行者为了登陆地球而修建的脉冲信号站?
在具有开创性的《地球编年史》丛书的第二部中,撒迦利亚·西琴揭开了金字塔的神秘面纱,他通过来自古代的隐秘线索,向人们展示现存的埃及考古学是建立在一个伟大的赝品之上的,并带领读者去往远古诸神阿努纳奇在地球上的太空站和着陆区。而阿努纳奇——“谜之行星”尼比鲁上的天神,人类的创造者,只有他们才握掌着永生的权柄。
那么,人类,地球上的凡人,是否过去曾经或未来可能得到永生?
作者简介 撒迦利亚·西琴(Zecharia Sitchon)是一位在国际上备受尊敬的作家和研究者,从1976年起,他陆续出版了一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的系列作品《地球编年史》。这套多达7部的开创性的大书,迄今为止已被译为30种语言出版,印刷近2000万册。
在这套开创性书中,作者结台考古学、古文字学,东方学与《圣经》学的最新科学发现,重新编织并复述了整个人类的历史——尤其是史前地球史和人类史他提供的证据表明,上古神话并不仅仅是传说或幻觉,而是被我们日渐遗忘的遥远的史实。
7部编年史从45万年以前由太阳系中的第十二个天体尼比鲁(Nibiru)——亦即被美国航天局(NASA)在1982年发现并命名为第十大行星(Planet X)的神秘天体——上降临地球的外星高智能生物阿努纳奇(AnunnakI)对地球的统治开始,中间经历了人类的崛起以及大洪水的灾难,到公元前2023年近东地区苏美尔人的覆灭为止,重构了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全部历程,作者的观点新颖而极富冲击力,使该系列图书的影响力持继30余年,至今不衰。
作为世界上少数能解读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学者,撇迦利亚·西琴同时也精通希伯来语、塞姆语和欧洲的各种语言他的研究遍及古巴比佗、古埃及、古印度和玛雅文化等领域,一生致力于人类起源的研究活动他的研究活动甚至被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琴学”。当然,最耐人寻昧也最有意义的是,他的研究表明,人类在太阳系中并不孤独,因为在经过了3600年的一个轨道运行周期后,第十二个天体即将返回并掠过它也许足以再次影响我们的近地点。
撒迦利亚·西琴1922年出生于俄罗斯阿塞拜疆首府库班,在乌克兰度过幼年时代。年长后在伦敦大学攻读过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经济学及神话学等,现居住在美国纽约。
媒体推荐 “史前文明和金字塔研究的狂热者会发现这本书是值得百般回味的精神食粮”
  ——《查理斯顿新导游》(Charleston New Courier)
编辑推荐 《通往天国的阶梯》破解大金字塔之谜,揭秘人类被创造以来的终极目标;追随不朽的众神,得到永生的赐予。
以30种语言畅销30年的最新纪念版。
继《第十二个天体》后又一部启示性的读物!对最敏感而且最重大问题给出的超级答案,关于生命……和来世!
目录
第一章 寻找天堂
第二章 永生的祖先
第三章 法老的来生之旅
第四章 通往天国的阶梯
第五章 众神来到地球
第六章 大洪水泛滥之前的时日
第七章 吉尔伽美什:拒绝死亡的国王
第八章 云骑士
第九章 着陆区
第十章 提尔蒙:火箭飞船之地
第十一章 难以捉摸的山
第十二章 众神和国王们的金字塔
第十三章 假托法老之名
第十四章 狮身人面像的凝视
……
序言 对一个读者——至少是我本人——来说,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最具说服力而且也最陌生的关于太阳系与人类历史的知识体系。它是如此恢弘、奇诡、壮丽,使我首次意识到,当我们终于有机会和能力追寻人类起源的真相时,才发现事实竟然比想象或幻想更加不可思议。而此前,人类也许并不知道,其实我们一直就置身于创造的奇迹之中,或者,我们本身就是一个被创造的奇迹。
我相信,大多数对人类进化有兴趣的人都将对这个系列的图书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同样,对《圣经》(The Bible)故事以及大洪水之前的历史感兴趣的人,也可能会持有同样的阅读姿态。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我们这个种族是地球上唯一的高智能物种?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从古代的哲人到现代的科学家,都无法完全回答我们从哪儿来?或者你是否知道,为什么希腊词汇anthropos(人类)的意思是“总是仰望的生物”?甚至连earth(大地、地球)一词都是源于古代苏美尔的e.ri.du,而这个词的本意竟是“遥远的家”!
撒加利亚·西琴在《地球编年史》(The Earth Chronicles)系列图书中回答的远不止这些。
西琴是现今仅有的少数能真正读懂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学者之一。他穷尽一生的时间探究着我们的起源,当然这些研究要证明的绝对不是一群下树的猿猴怎样奇迹般地成为了人。作为一位当代伟大的研究家,他既利用了现代科学的技术,又从古代文献中窥知了那些一度处于隐匿状态的“神圣知识”。而这些神圣的知识所包含的内容,正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甚至,我们往何处去。从《地球编年史》的第一部《第十二个天体》的出版,到第七部《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的出版,其间耗时达30年。而他在这30年间所做出的成果,对于全人类来讲,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他的观点是:人类种族是呈跳跃式发展的,而导致这一切的是在30万年前的星际旅行者。他们在《圣经》中被称为“纳菲力姆”(中文通行版《圣经》中将其误译为“伟人”或“巨人”),在苏美尔文献中被称为“阿努纳奇”。与《圣经》中所记载的神话式历史不同,他通过分析苏美尔、巴比伦、亚述文献和希伯来原本《圣经》,替我们详细再现了太阳系、地球和人类这一种族及其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文摘 插图:


众所周知,画中的水池暗示了人在黄金年龄时的性爱。因为水池中的水代表着永葆青春的长生不老之源泉,从而拥有“所有年轻力壮的能力。”
官方历史学者皮特·马特尔·德·安哥拉利亚(Peter Martyr De Angeleria)对旁氏给斐迪南国王的报告做了记录。他在《新世界简史》(Decades of the New World)一书中写到,从卢克雅思(Lucayos)和巴哈马群岛(Bahamas)来的“印度人”声称,“那儿有一个岛……岛上有一处具有神力的泉眼……只要喝了那里的水,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使老人重新变得年轻。”
许多研究——比如旁氏的《年轻之源:里尔那都·奥斯基的一段关于地理谜团的历史》(Fountain of Youth:History of a Geographicai Myth by Leonardo Olschki)——都表明,找到“年轻之源是当时最盛行、最具有特色的对新世界的征服者们的绝大期望”。毫无疑问,斐迪南国王就是其中一位很受鼓舞的人,他对所有关于“年轻之源”的消息都非常感兴趣并充满热切的期盼。
因此,当有消息说旁氏在寻找“年轻之源”的途中遇到困难时,斐迪南国王便马上给旁氏授以专权(1512年2月23日),并从伊斯帕尼奥拉岛的北部给他调来一支探险队。海军也接到命令去协助他,给他最快的船和最好的水手,以便他能顺利找到贝尼尼岛(Beininy)而不被耽误。但国王明确指出一点:“在你到达那个岛以后,你要给我发一份关于岛上情况的报告。”
在1512年3月,旁氏从北部出发去寻找贝尼尼岛。这次远征打着寻找“黄金和其他贵重金属”的旗号,而真正的目的则是为了找到长生不老的源泉。水手们不久就发现他们不是要到一个岛上去,而是要登临巴哈马群岛(Bahamas)的上百个岛屿,在一个接一个的岛边抛锚停靠,然后又离开。着陆的队员按指示去寻找不寻常的泉水而不是黄金。溪流中的水都被他们尝过了——对一个年老的人伊斯特·尚德(Easter Sunday)来说没有什么效果。接着,一条长长的海岸线映入他们的眼帘,旁氏把这个“岛”称做佛罗里达岛(Florida Island)。他们沿着海岸线一直前行并且不断登陆,而后又继续前行。再后来,旁氏和他的水手们进入了热带雨林,遍尝了那里无数的泉水,但没有一眼泉水具有他们所期盼的神奇效果。
这次任务的失败似乎丝毫也没有撼动他们对长生不老源泉存在的信念:它只是有待被发现。更多的“印度人”被讯问,有些人看起来比他们自己表述的年龄的确要年轻得多;其他人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