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页码:143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03414650 ·条形码:978750341465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三十六计 |
 |
|
 |
三十六计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页码:143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503414650
·条形码:978750341465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图书品牌:中智博文
内容简介 《三十六计》将我国古代军事、谋略思想,提纲挈领地概括为三十六计,且计名多用成语,生动形象,从古至今传习久远,其用途广达于社会、军事、人生等各方面。本书在重新整理编译原著的基础上,每计均由《计名探源》、《原书解语》、《用计例说》、《原书按语》四部分组成,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将这部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的兵法、谋略奇书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广泛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像空间和愉快的体验。
媒体推荐 书评
《三十六计》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兵家广为援用,素有兵法、谋略奇书之称。不少计名、语汇妇孺皆知,吟诵如流,可见此书生命力的雄勃,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
自《孙子兵法》以来,兵书迭出,蔚为大观,见于记载者多达三千余种,保存至今者也在千种以上,而《三十六计》雄踞榜首。其用途之广涉及社会、军事、人生的各个层面,即使《孙子兵法》在这一点上也难以企及。
原书广引《易经》语辞,或以《易经》为依据。《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占卜书,实际上是一部充满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著作,对古代军事家孙武、韩信等都有深刻的影响。《三十六计》正是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易经》中的阴阳变化,推演出兵法的刚柔、奇正、攻防、彼己、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互相转化,使每一计都体现出极强的辩证哲理。全书三十六计,引用《易经》二十七处,涉及六十四卦中的二十二个卦。这是薄薄一本《三十六计》含纳天下万般变化,启迪世人无穷智慧而绵延深长的原因。
古代兵书大多文辞深奥,难于晓读运用,《三十六计》则含英咀华,将我国古代的军事、谋略思想,提纲挈领概括为三十六计,且计名多用成语,形象生动,为世人所喜闻乐见。它并不重在理论阐述,而是将古现代军事理论精华化为克敌制胜的计谋,每计均有明确的目的和实用价值,堪称中国古代智谋书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普及本。
该书成书在明、清之际,作者很可能是一位深谙兵法、悉通《易经》、满腹经纶的失意文人,其姓名尚无确考,但其独特贡献功不可没。
此次我们精心出版这本图文版《三十六计》,一方面保持原书内容,另一方面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创新体例,重新诠释了三十六计的现代含义,不仅满足了当代社会的精神需求,而且注重实际运用。
全书每计由《计名探源》、《原书解语》、《用计例说》、《原书按语》四部分组成。《计名探源》以精炼的笔法、精美的图片、精确的诠释,明确该计的历史渊源;《原书解语》则深入剖析该计的高妙策略;《用计例说》精选千百年来精彩的案例洞悉战场取胜的心诀;《原书按语》则引申并揭示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
全书不但深刻地传达了“三十六计”的精妙之处,而形式多有创新,并精选了一千余幅精美图片,让读者在凝炼通俗的文字和准确生动的图片中品味“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的精彩表演,仿佛身临其境。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三十六计》将我国古代军事、谋略思想,提纲挈领地概括为三十六计,且计名多用成语,生动形象,从古至今传习久远,其用途广达于社会、军事、人生等各方面。本书在重新整理编译原著的基础上,每计均由《计名探源》、《原书解语》、《用计例说》、《原书按语》四部分组成,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将这部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的兵法、谋略奇书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广泛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像空间和愉快的体验。
目录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
文摘 书摘
吕后矫诏杀韩信
吕后矫杀韩信一事,历来众说纷纭。历史上的是非功过,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这里并不想做什么评价,仅用此例再次说明“偷梁换柱”的计谋,在历史上也往往发挥政治权术作用。
楚汉相争,以刘邦大胜、建立汉朝为结局。这时,各异姓王拥兵自重,是对刘氏天下潜在的威胁。翦灭异姓诸王,是刘邦日夜考虑的大事。异姓诸王中,韩信势力最大。刘邦借口韩信袒护一叛将为由,把他由楚王贬为淮阴侯,调到京城居住,实际上有点“软禁”的味道。韩信功高盖世,忠于刘邦。当年楚汉相争,战斗激烈之时,谋士蒯通曾建议韩信与刘邦分手,使天下三分。韩信拒绝了蒯通的建议,辅佐刘邦夺得天下。而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心中怨恨至极。
公元前200年,刘邦派陈稀为代相,统率边兵,对付匈奴。韩信私下里会见陈稀,以自己的遭遇为例,警告陈稀:你虽然拥有重兵,但并不安全,刘邦不会一直信任你,不如乘此机会,带兵反汉,我在京城里接应你。
两个人秘密地商量好,决定伺机起事。
公元前197年,陈稀在代郡反汉,自立为代王。刘邦领兵亲自声讨陈稀。韩信与陈稀约定,起事后他在京城诈称奉刘邦密诏,袭击吕后及太子,两面夹击刘邦。可是,韩信的计谋被吕后得知。吕后与丞相陈平设下一计,对付韩信。
吕后派人在京城散布陈稀已死、皇上得胜即将凯旋的消息。韩信听到后,又没有见到陈稀派人来联系,心中甚为恐慌。一日,丞相阵平亲自到韩信家中,谎称陈稀已死,叛乱已定,皇上已班师回朝,文武百官都要入朝庆贺,请韩信立即进宫。韩信本来心虚,只得与陈平同车进宫。结果被吕后逮捕,囚禁在长乐宫之钟室。半夜时分,韩信被杀。后世称“未央宫斩韩信”。盖世英雄韩信至死也不知道,陈稀已死的消息,完全是谎言。陈稀叛乱,是在韩信死了两年之后才平定的。
韩赵魏三家分晋
春秋末期,晋国国内有智、韩、赵、魏四家掌握:大权,而智氏势力最大,智伯便谋划取代晋君。
智伯知道,要谋取晋室,必须先削弱其他三家势力。于是智伯趁晋君即将讨伐越国之机,命其他三家各献地百里,以充军资。三家若服从,智伯便可得地;若不服,可借晋侯的命令将其消灭。结果韩、魏都拱手割地百里,只有赵襄子坚决拒绝。
智伯立即率韩、魏、智三家人马进攻赵,赵襄子只得死守晋阳。智人多势众,晋阳城已危在旦夕。赵谋土张盂谈向赵献了——个“偷梁换柱”之策。张盂谈认为智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