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文学 >

简媜精品系列(套装共4册)

2010-04-09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7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bkbk912833 ·条形码:bkbk91283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简媜精品系列(套装共4册) 去商家看看
简媜精品系列(套装共4册) 去商家看看

 简媜精品系列(套装共4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79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bkbk912833
·条形码:bkbk91283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4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简媜精品系列(套装共4册)》包括《只缘身在此山中》、《水问》、《女儿红》、《微晕的树林》。读简媜的作品,可以体会一种简单的美。这种直指人心的美不需要太多浓墨重彩的渲染铺陈,写一种颜色,也可以像印象派绘画般百转千回;在深深浅浅的红里,就有了死亡与再生,缠绵与解脱,幻灭与真实,囚禁与自由。而她语言的弹性,密度,质料,慢慢地也品出来。
作者简介 简媜,宜兰县冬山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当代散文名家,笔下摇曳恣纵,言人之所不能言,但谨守纪律,轻易不逾越文法尺度以,收放之间看得出旺盛过人之血色,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院气息。曾获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也是台湾文坛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著有散文集《红婴仔》、《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私房书》、《下午茶》、《梦游书》、《胭脂盆地》、《女儿红》、《顽童小番茄》、《微晕的树林》等十余种。
编辑推荐 《简媜精品系列(套装共4册)》为简媜作品集。当三毛离我们远去,现在我们枕边放着,是简媜。
我,一个背负未来之行囊的我,该如何行经这波涛也似的人生?如何?
要不要纵身如蒙昧的急湍,一头去撞礁石,飞碎成为散沫?
要不要胆怯就像款摆的水草,再如何的游姿都尽是原地的青春?
或者,算只是玩世不恭的寄萍,一路落花有意、流水无心!终究是弦断曲残的歌者身世,如此只如此……
目录
《只缘身在此山中》目录:
序:像雪地上的足迹一般
万里天
行经红尘
山水之歙乃
月牙
莲众
天泉
竹涛
燕剪西楼
醒石
寻常饮水
拾箸观想
球之传奇
飞檐
行住坐卧
路在掌中
已饮阎浮提一切河水
行僧
人在行云里
天阶月色凉如水
却忘所来径
恒河沙等恒河
红尘亲切
无尽意
[意篇]
血雨
凯风
[尽篇]
缁夜
白发
[无尽意篇]
涉水摘竹
渔父
无缘缘
[缘篇]
水月
镜花
[无缘篇]
地衣
浮尘野马
[无缘缘篇]
解发夫妻
借宿

《水问》目录:
序:如水合水
花诰
初次的椰林大道
白千层
花季之遗传
春之积雪
花之三迭
美之别号
壁画
树之黄叶天上来
野蔓之誓
水经
月碑
问候天空
夏之绝句
一瓢清浅
生活细笔小引
小红虫
踏一回月
夜的独白
两朵童稚
我来酿
漫卷心情
水经
悲赋
阳光不到的国度
走过一处荒凉
情殇
碎词
美丽的茧
幻航
不系乾坤系流年
海路
水问
断语
风裳
云游
化音
凤凰季节
心灵之河
不忍问归期
水经注

《女儿红》目录:
序:红色的疼痛
[辑一]暗红
四月裂帛
在密室看海
贴身暗影
秋夜叙述
哭泣的坛
女鬼
雪夜,无尽的阅读
[辑二]砖头红
女儿状
一袭旧衣
女人刀
母者
[辑三]火鹤红
某个夏天在后阳台
咖啡小馆里的狼
亲吻地板
水牢
孪体
宾馆
当年旧巷
空篮子
梦魇
腐橘
自画像
温泉乡的歌手
戏票
演员
忧郁猎人
产权
记忆房间
红纽扣
隐形贼
同居纲领
萤火虫
玻璃夕阳
末班车上的女人
密探
不为人知的祝福
拖鞋志
口红咒

《微晕的树林》目录:
从东边出发 杂树
大气
关怀
性情中人
贵人
情绳
原乡
夜鸣
解语
心动就是美
逐渐消失的声音
独处
交缠
百衲
早觉
绿色信纸
最后一把
另一种香
一生无事小神仙
巴掌
干爹
后娘
讲话
聆听
情绪来了
小毛病
麦克风游记
大师客满
要走的时候
在追寻途中
踏脚石
童尸铺成的阶梯
标准答案
不锁
红肉西瓜
十二片柚叶
小管与鱼的伤心往事
猴子剥香蕉的手法
一只萤火虫把夜给烧了
一札钱
竹本小姐
寂然草
呷饭不忘饮泔时
记载一只笼子的形状
文字自动贩卖机
香皂与卫生纸
两床毛毯
编织的午后

北上 野鸟,从眼前飞过
西行 遇藤
中途 乱石
南下 雾中芒丛
后记 藏与不藏
……
序言 想要推敲一种冷肃的姿势与声音为这本集子说几句话,枯坐半日,心思缥缈,如浮云、流光无法拘捕入罐。于是,我只是坐在书房的老位置,看着初夏的微风曳动一蓬蓬茂密的竹叶,摇晃老老少少的绿,那窸窸窣窣的声音里藏着一只略嫌兴奋的蝉,叫得好像新科状元。
天籁俱在,让人放心。
也许是完成一本书后,习惯性出现忧郁状态,才会觉得千言万语不说也罢;也许背景可以拉得更宽些,看看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处境,想想所剩不多的同守着孤夜寒窗的文学信众,到底意义何在?便不由得让心情在谷底行走。有这样的情绪,毕竟还是沉不住气的小溪境界吧!在那些胸怀瀚海、与天地共吞吐的人心中,再怎么焦躁的时代不改其贞静,处境与意义云云何需鼓舌以辩?一切答案不就在孤夜寒窗里吗?而孤夜寒窗不就为了“趣味”吗?人间世的趣味,生命的趣味,与天籁闲闲对答的趣味。
这么想,也就可以关门闭户,安安静静把墨磨下去了。
回到这本书吧。第十一本散文集,依例也是砍砍杀杀才成其面目。主要收录一九九一至九六,五年间作品;部分文章的创作期与《胭脂盆地》重叠,但因各有所属,所以迟至今日才收编。大约在六年前,即构想写一本探勘女性内在世界的书,窥其情感奥秘,听其扎挣之声。一路走走停停,恣意穿梭新旧时光及各阶段女貌之间,便写成今日的模样。首先,这书虽属散文,但多篇已是散文与小说的混血体;次之,我未把女性放在男性的经纬度上去丈量、剖读,因为她们即是自身的经纬,无需外借。最后,如果这些故事读来有“蝉蜕”意涵,也是从“旧我”蜕为“新我”,并非从残缺的半人走向全人。但我也必须承认,故事中的女人各有各的艰难行旅,她们没有外援,只能自己做自己的领航。我追踪她们的步履,摹写女性的壮丽与高贵。
“女儿红”历来指的是酒,旧时民间习俗,若生女儿,即酿酒贮藏,待出嫁时再取出宴客,因此也称“女酒”或“女儿酒”。这大红喜宴上的一坛佳酿,固然欢了宾客,但从晃漾的酒液中浮影而出的那副景象却令人惊心:一个天生地养的女儿就这么随着锣鼓队伍走过旷野去领取她的未知;那坛酒饮尽了,表示从此她是无父无母、无兄无弟的孤独者,要一片天,得靠自己去挣。从这个角度体会,“女儿红”这酒,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况味,是送别壮士的。
辞书上说,有一种红萝卜别名“女儿红”,十足的乡土气息。
文摘 渔父
父亲,你想过我吗?
“虽然只做了十三年的父女就恩断缘尽,他难道从来不想?”我常自问。然而,“想念”是两个人之间相互的安慰与体贴,可以从对方的眉眸、音声、词意去看出听出感觉出,总是面对面的一桩人情。若是一阴一阳,且远隔了十一年,在空气中,听不到父亲唤女儿的声音;在路途上,碰不到父亲返家的身影,最主要的,一个看不到父亲在衰老,一个看不到女儿在成长,之间没有对话了,怎么去“想”法?若各自有所思,也仅是隔岸历数人事而已。父亲若看到女儿在人间路上星夜独行,他也只能看,近不了身;女儿若在暴风雨的时候想到父亲独卧于墓地,无树无檐遮身,怎不疼?但疼也只能疼,连撑伞这样的小事,也无福去做了。还是不要想,生者不能安静,死者不能安息。
好吧!父亲,我不问你死后想不想我,我只问生我之前,你想过我吗?
好像,你对母亲说过:“生个囝仔来看看吧!”况且,你们是新婚,你必十分想念我——哦!不,应该说你必十分想看看用你的骨血你的筋肉塑成的小生命长得是否像你?大概你觉得“做父亲”这件事很令人异想天开吧!所以,当你下工的时候,很深的星夜了,屋顶上竹丛夜风安慰着虫唧,后院里井水的流咽冲淡蛙鼓,鸡埘已寂,鸭也闭目着,你紧紧地掩住房里的木门,窗棂半闭,为了不让天地好奇,把五烛光灯泡的红丝线一拉,天地都躺下,在母亲的阴界与你的阳世之际酝酿着我,啊!你那时必定想我,是故一往无悔。
当母亲怀我,在井边搓洗衣裳,洗到你的长裤时,有时可以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酸梅或腌李,这是你们之间不欲人知的体贴,还不是为了我!父亲,你一个大咧咧的庄稼男人,突然也会心细起来,我可以想象你是何等期待我!因为你是单传,你梦中的我必定是个壮硕如牛的男丁。
可是,父亲,我们第一次谋面了,我是个女儿。
日日哭
母亲的月子还没有做完,你们还没有为我命名,我便开始“日日哭”——每天黄昏的时候,村舍的炊烟开始冒起,好像约定一般,我便凄声地哭起来,哭得肝肠寸断似地,让母亲慌了手脚,让阿嬷心疼,从床前抱到厅堂,从厅堂摇到院落,哭声一波一波传给左邻右舍听。啊!父亲,如果说婴儿看得懂苍天珍藏着的那一本万民宿命的家谱,我必定是在悔恨的心情下向你们哭诉,请你们原谅我、释放我、还原我回身为那夜星空下的一缕游魂吧!而父亲,只有你能了解我们第一次谋面后所遗留的尴尬:我愈哭,你愈焦躁,你虽褓抱我,亲身挽留我,我仍旧抽搐地哭泣。终于,你恼怒了,用两只指头夹
……
后记 发现那只纸箱,才惊觉自己的某些行为愈来愈像母亲与祖母。
高龄九十四的阿嬷虽然失明仍然保存“藏东西”癖好,眼前的姑且不提,就说四五十年前她两眼炯炯有神、身手矫捷还是个年轻祖母的那时候;辖区内有五个孙子,皮的皮、懒的懒,爱哭的爱哭、贪吃的贪吃。很快地,她制定“鞭子与胡萝卜”规章予以管教。鞭子,无须赘言,胡萝卜,换算成当年物资就是番薯饼、蜜饯、果子及金柑仔糖等零食。 祖母虽不识字却是个精算高手,她对孩童的咀嚼、消化能力甚有研究,其名言是:铁块放入小孩嘴里都会溶,还说我们“饿到青狂狂,连桌脚嘛强强欲拖去嚼”。因此,为了延缓零食被吃光的时间,她最爱买一小包硬邦邦的金柑仔糖犒赏“员工”,经济实惠,最适合用来驱赶小鬼。我们领得那粒深褐或五彩的小糖球,必定立刻放入口中以免滚落于地找不着,痴痴地吮吸一会儿后,忍不住从嘴里掏出来观看它被溶解的程度,如掏眼珠般小心翼翼,通常是,放回嘴里没多久,它就溶光了。
溶光了,当然再去讨一颗!不约而同,五个小鬼又缠上来,阿嬷凶巴巴地说:“没有就是没有!”于是耍赖的耍赖、跺脚的跺脚,年纪小的乾脆躺在地上哭喊、翻滚,状甚痛苦;阿嬷掏出口袋以证明所言不假——这真是重要的一刻,同时启发我们两件事理:一、大人会说谎,二、糖果被藏起来。
小鬼们一哄而散,跑入屋内,在客厅、谷仓、眠床、宠脚、衣橱分头翻找,齐力“抄家”,终于抄出日历纸包着的糖球,一人一颗,剩余的放回原处——当然,没多久,被移往他处,再不久,又换一处,直到只剩那张薄薄的日历纸。
藏匿与搜寻的戏码不断上演,阿嬷的手法愈来愈复杂,我们破解的功夫也愈来愈纯熟,甚至出现马戏团才看得到的叠罗汉或体育老师不敢教的民俗杂技。问题来了,阿嬷刻意追求高难度的分批藏匿术,以致连她自己都忘了还有一些藏在哪里?每隔一段时日,总会在谷仓一角找到长满青霉的椪柑两个,在棉被缝隙看到黏成一团的五颗糖果或在碗橱顶端一顶斗笠下发现四片软趴趴的饼乾,蚂蚁走成的虚线比我们的叹息还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