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水利 >

黄河口研究及治理

2010-04-08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18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ISBN:780734265X ·条形码:97878073426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黄河口研究及治理 去商家看看
黄河口研究及治理 去商家看看

 黄河口研究及治理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18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ISBN:780734265X
·条形码:97878073426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黄河口研究及治理》以黄河口的治理与演变研究为主线,在系统概括总结现代黄河口及其三角洲概况,古、近代对黄河口的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就现代黄河口研究及其进展、黄河口与下游河道的关系、黄河口治理措施与实践、新形势下黄河口演变与治理方略等内容进行了详尽阐述。书中还大量列举了在以往黄河口研究中未曾涉及的内容,如海向来沙问题、河口基准面影响机理问题、调水调沙问题、河口三角洲岸线动态平衡问题以及河口系统健康问题等。该书可作为有关专业人士和大专院校了解黄河口的重要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现代黄河口及其三角洲概况
第一节 黄河口历史演变
第二节 黄河口自然状况
第三节 黄河口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状况

第二章 古、近代对黄河口的研究
第一节 宋代对黄河口的研究
第二节 明清时期对黄河口的研究
第三节 近代黄河口研究
第四节 河口治理的历史经验及教训

第三章 现代黄河口研究及其进展
第一节 研究概况
第二节 黄河口演变特征和规律研究
第三节 黄河河口滨海区潮汐及海洋动力特性研究
第四节 黄河河口泥沙输移和分布规律研究
第五节 黄河口拦门沙的变动性及其影响
第六节 黄河口海向来沙探讨
第七节 黄河河口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第八节 黄河河口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第九节 黄河河口研究及观测手段

第四章 黄河口与下游河道的关系
第一节 黄河河口淤积延伸反馈影响研究概况
第二节 黄河下游及河口河段冲淤特性
第三节 冲积性河流平衡纵剖面形式
第四节 典型河流平衡纵剖面和黄河下游平衡纵剖面的形式
第五节 河口基准面影响机理分析
第六节 局部和暂时侵蚀基准面的影响
第七节 不同水沙条件下的河口侵蚀基准面对下游影响(一)
第八节 不同水沙条件下的河口侵蚀基准面对下游影响(二)
第九节 河口基准面对下游河道影响的范围及趋势
第十节 结论

第五章 黄河口治理措施与实践
第一节 河口治理规划
第二节 堤防与险工、控导工程
第三节 改道及防洪防凌减灾工程
第四节 疏浚挖河工程
第五节 河口治理方向和治理措施

第六章 新形势下黄河口演变与治理方略
第一节 黄河口水沙变异特征
第二节 水量变化原因分析
第三节 沙量变化原因分析
第四节 新形势下黄河口演变特点
第五节 调水调沙对黄河口的影响及其评价
第六节 河口三角洲岸线的动态平衡
第七节 新形势下黄河口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八节 维持黄河口系统健康生命治理方略
……
序言 黄河河口是黄河流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来水来沙的承泄区域。作为河流径流系统和海洋系统的过渡和衔接区域,其河口径流系统、三角洲系统、滨海系统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河口系统。相关统计结果表明,黄河口利津以下河口段长度长达113km(1996年),承泄下游来水、来沙量比值分别为84%和73%(1950~2002年统计),为河口三角洲地区提供的淡水量所占总用水量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年均造陆面积22.5km2(1855~2001年统计),宁海和渔洼以下三角洲面积分别为6200、2610km2,所涉及的海岸线长度在200km左右、滨海区域面积为14000km2左右;尤其重要的是,随着河口岸线的淤积延伸,河口侵蚀基准面相对升高所产生的控制性的不利影响,则可能波及整个下游冲积性河道。“大河之治,始于河口”,从上述黄河口系统的各项特征值来看,不难理解其在黄河治理开发乃至河口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古往今来,黄河口一直是众多仁人志士和治河学者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如宋朝的欧阳修、苏辙,明朝的潘季驯,清朝的万恭、靳辅和陈潢等,近代的李仪祉、张含英以及范庆照等,并提出了许多至今仍闪烁着璀璨光芒的治河理论。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黄河口的治理更是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黄河口的演变和整治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探索、研究和实践,河口治理理论不断得到丰富,河口治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为黄河的治理开发和河口三角洲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文摘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