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康震评说苏东坡

2010-04-08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7101059864/9787101059861 ·条形码:9787101059861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康震评说苏东坡 去商家看看
康震评说苏东坡 去商家看看

 康震评说苏东坡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24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7101059864/9787101059861
·条形码:97871010598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康震评说苏东坡》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副教授在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所讲《苏轼》的基础上增订润色而成。对一代诗人苏轼那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进行了精彩的讲述。
作者简介 康震,1970年3月出生,陕西省绥德县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曾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诗词散文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   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等学术著作、教材多部。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宝钢教育基金理事会全国优秀教师奖、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主持、参与“中国古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的生成、发展与传播”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   2005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CCTV-10《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轼》《李清照》等专题讲座,获得观众的广泛好评。
编辑推荐 《康震评说苏东坡》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灵动,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一笔笔精神财富。然而,这些令我们着迷的诗句究竟是如何写出来的?其中又蕴含着苏轼怎样具体的人生况味?千百年来,苏轼如此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人格魅力究竟体现在哪里?本书为康震教授在《百家讲坛》所讲《苏轼》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对苏轼这样一位文化巨人的传奇人生进行了精彩品读。
目录

第一章 少年成名
第二章 步入仕途
第三章 大难临头
第四章 潇洒东坡
第五章 赤壁绝唱
第六章 东山再起
第七章 知难而退
第八章 一贬再贬
第九章 巨星陨落
第十章 天伦之乐
第十一章 手足之情
第十二章 东坡印象
主要参考书目
苏轼诗词选读选评
后记
……
序言 古人吾尚友,三不朽中卜。
持以论两宋,东坡尤所服。
为文不择地,涌似泉万斛。
一日泻千里,平地滔滔汩。
与山石曲折,赋形每随物。
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
辞章馀事耳,襟怀人难蓄。
上欲狎玉皇,下陪乞儿属。
不合人时宜,用填便便腹。
无怪黄惠儋,半生困贬逐。
诗穷而后工,福祸相倚伏。
赤壁有词赋,脍炙千秋读。
央视开讲坛,百家论学术。
吾门子康子,颇有追星族。
谪仙说方罢,坡仙推又出。
唐宋两文豪,占籍巧皆蜀。
长江初发源,葡萄醅涨渌。
万里下南东,一气卷飞瀑。
恰似君辩才,悬河无断续。
嗟彼制片人,允称龙眼独。
书局贵中华,青睐催刊木。
索序不能辞,襞笺遥相祝。
学问上上乘,浅出而深入。
所以南宗禅,慧能能兴佛。
自注:予友台湾大学某教授伉俪,妇曰其许嫁之初,一日,婿谓曰: “台大诸师皆赞汝。”妇曰:“谓何?”婿曰:“赞汝为独眼龙。”妇诧曰;“安得有是语?”婿笑曰:“诸师皆赞汝独具只眼。非独眼龙耶?” 予爱其言诙谐,故用之。又,主管此书出版事宜者、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先生,亦予友,“青睐”盖双关云。
丁亥仲秋南京钟振振撰并书
文摘 第一章 少年成名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以他的天才、渊博,他的超逸、多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精神财富和一段段传奇佳话。
  当我们登高望远,面对滔滔江水,会禁不住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我们中秋佳节合家团聚,望着皎皎明月,会禁不住深情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我们徜徉在庐山风光中,会禁不住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我们沉醉留连西湖美景,会禁不住抒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无常,会禁不住发出无奈的叹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会禁不住宽慰失意的自己:“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的诗词成为我们滋养、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为我们提升寻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那么,这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其中蕴含着苏轼怎样的人生况味?
  除了巨大的文学成就,苏轼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曾担任过翰林学士,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参与重大朝政的决策,地位很重要;还担任过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大体上来说,相当于今天的国家部级干部,都是朝廷的要职。
  我们不禁要问:苏轼是如何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的呢?
  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有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对于苏轼,他的成功之路同样包括这些方面。我们还是从苏轼的出
  生讲起吧。
  传奇人物的出生总是伴随着一连串的传奇故事,苏轼也不例外。
  传说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的一天,四川眉山县原本郁郁葱葱、百草丰茂的彭老山,不知为什么忽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更奇怪的是,六十多年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的某一天,荒芜多年的彭老山忽然又重放光彩,恢复了蓬勃的生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据当地人说,在彭老山草木忽然败落的景祐三年,苏轼在眉山诞生了,彭老山的钟灵毓秀就都集中到苏轼的身上,被他带走了;而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在江苏常州去世,这些钟灵毓秀就又回到了彭老山,彭老山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宋?张端义《贵耳集》)。
  这显然是一个美丽而多情的民间传说,但我们倒宁愿相信这是发生在苏轼身上的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苏轼不像传说中的诗仙李白,乘着酒兴,化作一道月光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