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弘一大师佛学思想述论

2010-04-08 
基本信息·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页码:14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802148949 ·条形码:97878021489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弘一大师佛学思想述论 去商家看看
弘一大师佛学思想述论 去商家看看

 弘一大师佛学思想述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页码:14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802148949
·条形码:978780214894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弘一大师佛学思想述论》是海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弘一大师佛学思想的学术专著,它以实证为前提,以思想辨析为落脚点,全面而信实地描述了弘一大师佛学思想的各个侧面,并对其佛学品格作出了独到的概括,纠正了流俗对弘一大师的一些误解,为弘学研究在艺术文化方面的进一步展开铺设了思想基础。
作者简介 徐承,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浙江大学文艺学博士、美学在站博士后,兼任浙江省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美学史、思想史与宗教艺术文化方面的研究。
编辑推荐 《弘一大师佛学思想述论》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出尘离世带来的思想转捩
第一节 以人文主义传统为起点
第二节 新的消息
第三节 究竟佛地
附 弘一大师自述: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第二章 净土信愿
第一节 净土大意及其历史轨迹
第二节 十三祖印光之垂范
第三节 自力与他力
第四节 “去去就来”与救世宏愿

第三章 弘律功德
第一节 律宗的兴衰沉浮
第二节 师宗南山之因缘
第三节 著述遗编
第四节 律学思想

第四章 华严境界
第一节 华严学的历史展开
第二节 “事理不二”
第三节 事事无碍法界
第四节 莲华藏的美学世界

第五章 弘一大师佛学品格综论
第一节 方便施设,不避浅易
第二节 “无我”精神
第三节 即空即有,性相圆融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我常对学界的朋友说,就方法论而言,学术研究不外乎有三种类型,即实证型研究、思辨型研究和实证思辨综合型研究(包括比较、跨学科研究等等)。无疑,就上述三种研究类型而言,第三种是最难达到的境界,是努力的方向;前两种类型,各具特色,亦具有其自身的学术价值。我本人理想中期望能达到第三种研究类型的境界,但实际上却往往由于底气不足而偏重于实证研究,因为我自知欠缺才气而有一点吃苦精神,运用实证的研究手段比较适合于我本人。正因为如此,我的弘一大师或丰子恺研究,多实证而少思辨。就个人而言,这没有问题,但就研究领域整体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我从事弘一大师和丰子恺研究已近30年,成立并主持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也已有12年。近年来,我越来越体会到弘一大师研究和丰子恺研究需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即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广义的文化学角度来丰富对这两位大师的研究,在更高层次上对二位大师的文化行持作学术定位和精神弘扬。我这样说,并非指目前的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界没有较高水准的思辨型理论著述,而是这样的著述还太少,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研究者居然在尚未掌握正确的史料依据的情况下空发了太多的无实际意义的议论。本着这样的观点,我以为作为全国唯一的专门性的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机构,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有责任在丰富二位大师的研究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引进、培养学术新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文摘 插图: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绪二十八年七月(高按:本篇所记年月,皆依旧历。)在杭州住了约莫一个月光景,但是并没有到寺院里去过。只记得有一次到涌金门外去吃过一回茶而已,同时也就把西湖的风景,稍为看了一下子。
第二次到杭州时,是民国元年的七月里。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说是很久的了。
我的住处在钱塘门内,离西湖很近,只两里路光景。在钱塘门外,靠西湖边有一所小茶馆,名景春园,我常常一个人出门,独自到景春园的楼上去吃茶。当民国初年的时候,西湖那边的情形,完全与现在两样。那时候还有城墙及很多柳树,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两季的香会之外,西湖边的人总是很少;而钱塘门外,更是冷静了。
在景春园的楼下,有许多的茶客,都是那些摇船抬轿的劳动者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看西湖的风景。
在茶馆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庆寺了。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顺便地到那里去看一看。
当民国二年夏天的时候,我曾在西湖的广化寺里面住了好几天,但是住的地方,却不是出家人的范围之内,那是在该寺的旁边,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楼上。痘神祠是广化寺专门为着给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当时我住在里面的时候,有时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却感觉得很有意思呢!
记得那时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那时,我和夏丐尊居士两人,却出门躲避而到湖心亭上去吃茶了。当时夏丐尊曾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那时候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方法的,谓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因为我那个时候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预定十一月来作断食的时间。
后记 这本小书,是我继博士论文之后,所写的第二本学术专著。但由于操作上的原因,反而赶在博士论文之前先告出版,而成为我公开发行的第一本论著了。这一有趣的事实使我对这本小书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并对它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我最初接触佛学,是在浙大读博期间,研读业师张节末先生的《禅宗美学》。之后埋头啃了几本佛教经论与史传,但迫于学业紧张,并没有来得及深入。2008年6月,我从浙江大学毕业,得陈星教授错爱,到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参加工作,之后便马上接受了弘一研究的学术任务。弘一大师在我等凡夫俗子心中,实具有高山仰止之地位,早在多年以前初识陈星教授的时候,就对其所展示的弘一佛像画惊叹不已。对于这一位以后将要重点研究的历史人物,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研究计划:先在一到两年内摸清他的思想状况,写一本以弘一大师佛学思想为主题的书;待对他建立了一个基本认识之后,花三到五年功夫,写几篇弘一书画研究的散论,遇有机缘则集结出版,若因缘不具也无妨,权作积累;再三五年以后,待自己的另一个有关中国美学的研究计划告一段落,则将结合这两条路径的内容,写一本晚近中国文人审美经验的变迁史,以弘一大师的个案作为结束。上述计划若得顺利完成,我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也就不算虚度了。
于是乎,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查阅书目,搜集资料,对李叔同出家以后的思想内容展开多角度研究,并借此机会重新拾起佛学,做了比较系统的学习与研读。好在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结构形态非常清晰,这使我可以按图索骥,以其思想内容的三个分支——净土信仰、律学、华严学——为线索,依次阅读相关经籍。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