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宗教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研究

2010-04-08 
市场价:¥13.50卓越价:¥11.90为您节省:1.60元 (88折) VIP 价:¥11.54 SVIP价:¥11.30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宗教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研究 去商家看看
宗教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研究 去商家看看

 宗教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研究

  • 市场价:¥13.50
  • 卓越价:¥11.90为您节省:1.60元 (88折)
  • VIP 价:¥11.54 SVIP价:¥11.30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页码:21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7811101912
    ·条形码:978781110191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宗教平等思想在现代社会对于人类仍然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当然,宗教平等思想在历史上所具有的负面作用,在现代社会同样会表现出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把人们的平等诉求引导到对于幸福、平等的“彼岸世界”的憧憬,而放弃对现实人生、现实世界的平等生活的追求。如前所述,这是由宗教在追求平等时所持的消极、保守态度决定的,是由宗教的本性决定的。对此,我们不可以苛求于宗教,因为倘若不具有这样的本性,不持这样的态度,那就不成其为宗教。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是,恰如其分地评价宗教平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尽量克服它的消极作用,让宗教平等思想——人类精神文明可贵的成果——更好地为当今人类浩福。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佛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
    第一节 佛教的创始和佛教平等观念的缘起
    一、创始佛教的人生体悟和人文精神
    二、佛教平等观念产生的原因和人性根据
    第二节 佛教平等思想述评
    一、原始佛教:平等思想的缘起和奠基
    二、中土佛教:平等思想的拓展和深化
    三、当代佛教:平等思想的普泛化和世俗化山
    第三节 佛教的社会功能
    一、佛教的平等思想与价值理念的设定
    二、佛教的平等思想与道德修养实践
    第四节 个案评析:佛教平等思想的基本实现方式
    一、个案:心源法师印象
    二、案例评析
    第五节 佛教平等思想与一般平等理念的异同
    一、权利平等
    二、机会平等
    三、精神平等
    四、社会平等
    第六节 佛教平等思想应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
    二、主动适应是佛教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的实现方式
    三、守法遵规是实现和确证佛教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的根本保证

    第二章 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
    第一节 基督教的起源及发展
    一、基督教的起源
    二、基督教的发展
    三、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及其伦理价值内涵
    一、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二、基督教教义中的伦理价值内涵
    第三节 基督教的平等思想
    一、“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
    二、基督教的平等思想的具体内容
    第四节 基督教平等思想的社会功能
    一、基督教的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
    二、基督教的平等思想对世界社会历史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第三章 伊斯兰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
    第一节 伊斯兰教及其平等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一、伊斯兰教的产生及平等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二、伊斯兰教的三大传播与平等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平等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伊斯兰教平等思想的内涵
    二、伊斯兰教平等思想的范同
    三、伊斯兰教平等思想的局限性
    第三节 伊斯兰教平等思想评析
    一、宇宙观、创立说与平等观
    二、宗教生活中的平等观
    三、世俗生活中的平等观
    四、平等的差异性
    第四节 伊斯兰教平等思想的社会功能
    一、促进世界文化认同,净化礼会风气
    二、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三、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展
    四、鼓舞伊斯兰民族的抗争自卫精神
    五、吉哈德及其平等思想

    第四章 道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
    第一节 道教的产生及其发展概况
    一、道教的产生
    二、道教的主要派别及其发展
    第二节 道教宇宙观中的平等思想
    一、宇宙观平等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宇宙观中的平等思想的宗教意义
    三、宇宙观中的平等思想的社会意义
    第三节 道教生命价值观中的平等思想
    一、充分体会修道生活的真趣与深意
    二、生命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并存
    三、大道与现实相溶
    第四节 《太平经》社会理想中的平等思想
    一、男女平等思想
    二、经济平等思想
    三、人性平等
    四、《太平经》的平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功能
    第五节 道教平等思想的坎坷历程及社会历史价值
    一、《太平经》成为黄巾起义的理论武器
    二、修道生活吸纳和塑造山林隐逸阶层
    三、道教平等思想留下的精神财富

    第五章 新兴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
    第一节 新兴宗教的缘起、基本特点及发展走向
    一、新兴宗教的缘起
    二、新兴宗教的基本特点
    三、新兴宗教的发展及发展走向
    第二节 新兴宗教的平等思想
    一、平等观念是新兴宗教吸引信徒的思想根基
    二、平等思想在新兴宗教信众的投入和皈依方面的表现
    第三节 主要新兴宗教派别的平等思想
    一、天理教的社会平等和男女平等思想
    二、摩门教的平等互助福利体制

    第六章 宗教平等思想与世间平等思想
    第七章 宗教平等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后记
    ……
    文摘 二、佛教平等观念产生的原因和人性根据
    一般说来,虽然人世问或人生的痛苦和苦恼种类繁多、干奇百怪,但是,造成人世间或人生痛苦和苦恼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包括社会的和文化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另一种是自身的,主要由于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无法满足和实现以及过分追求和实现本能和欲望所造成的。从佛教创始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看,以自我抑制和自我提升的个人道德修养的方式来解脱人生痛苦和苦恼,不失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应对方略,也是大致同时的古希腊希伯来文明和中闷古代文明尤其先秦儒家不约而同所创造的文化设计。如所周知,个人道德修养和践履的最高境界就是成就至善大德。对此必须设定人人平等(不仅人人权利平等而且人人机会平等);否则,个人道德修养和践履也就丧失了自身依据和全部动力。但是,与古犹太教的“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和先秦儒学的“成贤成圣人人平等”的平等观不同,释迦牟尼创教伊始就提出一种“众生平等”乃至“物我平等”的佛教平等观,并将“平等待物”视作修行者觉悟佛教义理可能达到的最高阶次和境界。众生平等,故众生皆具佛性;物我平等,则我心与万物了无差别。众生皆具佛性,因而人人以至于一切生物无不具备成佛的可能性;物我一切无别,因此既不必执著于外物也不必执著于我心,从而一心向善且自觉践履也就可以将成佛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后记 本书是安徽省科技厅2004年度软科学项目“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研究”的结题成果。这个研究课题的立项,得到了安徽省政府有关领导同志的指导、鼓励和帮助。
    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关于宗教平等思想的专门论著问世,这就决定了本课题是富于探索性的课题。惟其如此,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大胆探索的精神,提出了一些关于宗教的平等思想及其社会功能的见解。至于其学术的价值如何,则有待于读者朋友的评判。当然,限于作者在宗教研究方面的水平,书中难免存在肤浅乃至不妥之处。对此,我们由衷地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谨借本书付梓之机,向支持我们从事本课题研究的安徽省政府、省科技厅、省社科院的领导同志致谢,向为编辑、出版本书付出辛劳的安徽大学出版社的同志致谢!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