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文学 >

音不准:九丹评论中国十大文化男人

2010-04-08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172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3月 ·ISBN:7806763341 ·条形码:97878067633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音不准:九丹评论中国十大文化男人 去商家看看
音不准:九丹评论中国十大文化男人 去商家看看

 音不准:九丹评论中国十大文化男人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172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3月
·ISBN:7806763341
·条形码:97878067633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音不准:九丹眼里的中国10大文化男人》的主要内容包括九丹和阿伯(序)、《活着》还是死了、朱学勤们最好别革命、卑微的王小波、五朔是不是知识分子、脸上沾满奶水的评论家、《英雄》末路、心静如水、我不敢面对女演员那双无辜的眼睛、情人的钱应该怎么放、形而下的怀孕事件、那个叫夏平的女人、我与阿伯的冬天、再说德里达、在音乐会上对男人说格里格、布鲁克的葬礼、与王绍培对话、与梁晓声对话、给盗版者下跪等详细内容。
作者简介 九丹,女,曾留学新加坡,现居北京。已出版《乌鸦》、《凤凰》、《女人们》、《漂泊女人》、《爱殇》等长篇小说。

阿伯,男,九丹的男朋友,文学硕士。已出版长篇小说《英格堡的冬天》。
媒体推荐
九丹和阿伯
武思
九丹是个善解人意的女人,她说:你完全可以化名,不要为你带来麻烦。于是我在电话这头笑了,她在电话那头笑了。
九丹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她是一个好作家吗?
说法挺多的,当别人问到我是怎么评价她时,我只是说:她已经有了那么多作品,你们如果有时间,就看了作品再说话。她的作品里有我想说的一切。当然,别看盗版的。至今为止她
的作品有:《漂泊女人》、《乌鸦》、《女人床》。她在今天这样冷漠的时代,以一本长篇小说,创发行上百万册的记录,并在海内外的华人圈子里引起强烈的反响,骂她的人跟说她好的人不成比例。这不能不说是这个世纪初的文学奇观。
九丹的语言挺有意思,因为曾经写过诗,因为她有过—般女人少有的经历——记者,制片人,拉赞助者,承包商,海外的流浪者……这使她字里行间透着某种胆大包天的东西,这是
一般的女人所没有的。九丹看到了这点,于是发挥到了极致。她算是一个成功的女作家吗?
阿伯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不了解。很不了解。我问九丹:
阿伯是谁?
她说:他是第一个用身体写作的男人。是一个充满才气的恶棍。他对女人不负责,但是女人却喜欢他。他的作品有:《英格堡的冬天》,她又说:可惜出版时删得厉害。
就这些。
我说:你们常见面吗?
她说:不见,我不见他,我们经常发发伊妹儿。
我看了《英格堡的冬天》之后,给九丹打电话:你还恨他吗?
她说:恨。只是这一切对我现在而言并不重要了。
我问:那你为什么还跟他合作?
她说:他说他需要跟我合作,他的口气让我感动。我于是同意了。
我说:那你今天的男朋友知道了,会不高兴吗?
她说:不会的,与阿伯连面都不见,怎么会不高兴呢?
《音不准》中收了三十七篇东西。
说它是散文,但不很像。说它是评论,也不很像。但可以看出,全是有感而发的。
我不能同意里边的一些观点,但是我却能被吸引住。九丹和阿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他们好像不知道主流文学的确是一个大的气候,他们这样说话可能是不留后路的。九丹却对我说:后路就是死路。
不过,我想不管文学界是怎么想《音不准》这件事,反正读者是会关心的。
这集子里没有分九丹部分和阿伯部分,混在一起,里边涉及了我们今天的生活以及艺术,文学的方方面面,作者的观点真是有些过分,对于现在今天的不少作家和艺术家们都提出了无情的批评。他们的观点与众不同。
他们有着另类的文化意味。
他们不那么温和,攻击性很强,在今天的太平盛世里可能需要这样。九丹说:当时我们在寒冬里,背靠背地站着,在我们四面全是扑过来的狼群,我们不这样,我们就死定了。我们的合作总是这样。北京最冷最冷的冬天还有仇恨把我们连在一起。
但是,我却注意到了温隋,她出自于九丹的笔下:
“那是一个初冬的黄昏了,我们又进了北大校园。我买了米沃什诗选、聂鲁达诗选,买了惠特曼诗选,买了意象派诗集,甚至于买了海涅、普希金、艾青的诗集。我们俩共同拎着那沉重的包,在北大校园里慢慢走着。他突然说,你穿得这么单薄,你不觉得冷吗?我摇摇头。他说现在是北京的冬天了,今年的冬天比哪年的冬天都要冷,这样的冬天使我想到了我的家乡英格堡,英格堡的冬天也是这么寒冷,难道说你真的不觉得冷吗?我再次摇摇头,他就笑了,说,你是我头一次遇到的不怕冷的女孩,一个感觉不出冷的女孩,你的神经肯定有毛病,当时我们都笑了。然后我们一起去赶公共汽车,他把包放在我手里,跑得飞快,想为我们一人抢一个座。结果恰恰在离汽车不远处,有一块冰,他猝不及防地滑倒了,然后他躺在地上哈哈大笑,我也哈哈大笑。我们俩当时都能感觉到惠特曼、庞德、海涅、聂鲁达、艾青、米沃什等所有我们共同喜欢的诗人在和我们一起笑着。在笑声中,北大像一个衰老的妇人晃动着,在笑声中,米沃什的诗句再次从阿伯那被酒和烟折磨过的嗓子里走出来:我走向塞纳河,腼腼腆腆,一个旅客,一个刚到世界之都的年轻野蛮人……”
我说:你们的关系已经死亡了,这是不是一座纪念碑呢?
她说:不过是把一些回忆放在一起而已。
2002年11月25日
编辑推荐 《音不准:九丹眼里的中国10大文化男人》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目录
九丹和阿伯(序) 武思
音不准
《活着》还是死了
我恐惧黑暗中的灯火
朱学勤们最好别革命
面对许子东,我自言自语
……
文摘 书摘
在避开了人类卑琐阴暗这样的层面之后,精英群们于是真的诞生了,余华们混迹于精英群里,开始大谈高潮,然而在这个《高潮》里,他否定了回避了真正达到高潮所需要的多重因素多重音响的组合。音响高潮中有各种各样的和弦,有的非常光华灿烂,有的晦暗阴晦甚至于肮脏,在肖斯塔科维奇以及许多大师们的作品里我们都能听到一些感觉上阴暗的晦气卑琐的和弦。不管这种和弦组成在作曲的和声技巧上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构成,但是和眩本身反映了作曲家们内心的种种价值取向,反映了他们在那个时代的特别心情。如果余华们对大师的维护仅仅是考虑大师们光华灿烂的一面,而不去考虑他们光华灿烂的反面,仅仅去注意光华灿烂的和弦,而不去注意其他的和弦其他的节奏以及旋律的色调,那么又怎么能指望余华们对于可怜的卑微的普通人去进行理解进行关爱进行同情呢?如果把他们作品里面的普通人最基本的生活状态以及普通人的内心和最本质的体验抛开,把他们自己人生的卑污抛开,把他们人生罪恶的体验抛开,那他们的作品,这种离开了人类最基础普通心态的作品,又怎么会具有大师的复杂?无论是音乐还是文学。普通人在余华那儿加以概括被加以哲学的浓缩,普通人到最后变得不普通,罪恶到最后变得不罪恶,似乎一切的东西都成了铝合金,都成了钢板,都成了塑料,都成了其他材料所制成的普通人,可能里边什么都有,可唯一缺少的是血肉。你从他手下的普通人身上所看到的是被概括被集中的一种“哲学上的美”,于是人类的精神,人类的体温,人类的毛发以及人类的眼泪没有了,于是在余华笔下所剩下的高潮,也是非常单一的。
余华陶醉在自己对于音乐大师的理解之中,他开始兴奋,甚至有些得意忘形以至于他变得比在文学里的表现更简单了,简单到了他在《高潮》里竟然写出了他自己在童年时的音乐经历。在练习本上,在他不认识简谱更不认识五线谱更不懂得对位和声的时候,胡乱画的一大群阿拉伯数字,他为这些数字发狂,因为在佘华的隐喻中这可能就是作曲的过程,是他这个孩子的音乐节。这种疯狂使一个无知的孩子的那种恶作剧达到了“高潮”。
佘华的那些高潮和大师们的高潮真的具有可比陆吗?大师们在有了常人无可比拟的音乐才能之后,又有了种种生活经历,他们尝试了生活的各种无奈卑微和压抑喜悦,以及他们灵魂受到的刃附无隋的拷问打击之后在其作品里所达到的那种高潮,跟余华的是一回事吗?完全是两种高潮。
余华,你的这种高潮怎么可能表示大师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