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上海闲人

2010-04-08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页码:21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7404418/9787807404415 ·条形码:9787807404415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上海闲人 去商家看看
上海闲人 去商家看看

 上海闲人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页码:21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7404418/9787807404415
·条形码:97878074044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8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上海闲人》讲述了:茶是西施故里诸暨的马剑茶,杯是牛年里鹏举兄在申窑为我题书的青花字杯,窗外紫玉兰已绽出花苞,铁梗海棠也在那里争先恐后地抽长叶蕊,常青的含笑、天竹、金桂在和风中轻曳,小鸟啁啾,初春的阳光让一切都变得暖意融融的。我握着如同年轻女子肌肤般的白瓷,看杯中的“芽”叶的茶瓣曼舞,恍然觉得西施真在一旁舒展着美丽身姿。
作者简介 楼耀福,上海作家协会会员,1946年10月出生于上海,1973年11月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拉幕的人》、《彼岸》、《夜的罪恶》等,以及报告文学、散文百余万字,小说曾被《中国文学》英文版、法文版向世界各国推介,并多次荣获《文汇报》等报刊优秀作品奖。近几年,主要从事文化策划、编辑工作,策划或主编出版的书籍有《人文嘉定》、《蹄印如花》等多种。
编辑推荐 《上海闲人》是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
生活一旦精彩且充实了,闲人也不闲了。人生过得雅致且有品位了,闲人也就不等闲了。
目录
品茗人生
自古文人都爱茶
茶仙原是嘉定人
夜饮吴岩私房茶
隔山隔水茶寄情
华夏好茶知多少
俗器不该登雅堂
鸡犬不闻围茶炉
秀水千岛孕玉叶
品茶不忘采茶人
喝着白沙溪的黑茶
茶禅境界
难得秋叶仍清纯
岩骨花香话意蕴
飘越千年门槛
茶醉
杯中岁月
野生茶
茶为媒
记趣收藏
记忆中的老家具
最初的“鸦片”
圆美之桌
徽雕艺术的精品
都是花板惹的祸
重识二马先生
凯茜的迷恋
以画作酬
天圆地方话圈椅
乐此不疲的折腾
醉心苏作家具
清代楠木圆角柜
花样女子与玫瑰椅
室雅大更好
现代派作家和老家具
惬意晋作家具
幢幢古宅传遗韵
申窑的风景
雅好
月河淘旧
红木嵌螺钿烟盘
追梦蓝印花布
钟情景瓷
相伴才俊
美丽依旧的殷慧芬
石库门的女儿
申江四牛绘丰景
一半是火,一半是水
有时聪明有时“呆”
来自西大街的才女
十分谦恭,十分洒脱
山水之间听清音
并不孤独的守望
感悟山水
汤显祖的梦
南澳岛瞻仰陆秀夫
诗和音乐的圣境
云翔寺外觅旧迹
海上有人家
石长城奇观
爱之源
白鹭洲上遐想
莫氏庄园和李叔同
瑶里寻幽
桃花潭水深几许
十里查村九里烟
陆陇其故里访旧
后记
……
序言 编完《上海闲人》就想着要写一篇后记,可此刻坐在茶桌前,悠悠然,全身懒洋洋。茶是西施故里诸暨的马剑茶,杯是牛年里鹏举兄在申窑为我题书的青花字杯,窗外紫玉兰已绽出花苞,铁梗海棠也在那里争先恐后地抽长叶蕊,常青的含笑、天竹、金桂在和风中轻曳,小鸟啁啾,初春的阳光让一切都变得暖意融融的。我握着如同年轻女子肌肤般的白瓷,看杯中一芽一叶的茶瓣曼舞,恍然觉得西施真在一旁舒展着美丽身姿。我实在是舍不得离开这份闲雅心情。
人的一生是难得有这样清闲。前不久,听马未都“百家讲坛”说收藏,在大结局中他引用了宋人赵希鹄《洞天清禄》中的一段话:“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而风雨忧愁,辄居三分之二,其间得闲者才一分耳,况知之而能享用者,又百之一二,于百一之中,又多以声色为受用,殊不知吾辈自有乐地,悦目初不在色,盈耳殊不在声。”说得极好。
回忆我的大半生,何尝不在风雨忧愁中?许多往事还真不堪回首,想到伤心处常会欷欤不已,乃至内心发颤。为生计而艰辛奔波,为不受屈辱而苦苦挣扎,为尽责任而疲惫不堪……一幕幕都历历在目。
当年忙忙碌碌中的我,虽有太多的喜好,却多无异于海市蜃楼。
我喜茶,却无闲情细品。往往是办公室一杯茶到下班,回家一杯茶到入睡,全无雅兴可言,对茶虽向往品质,却无以苛求,水与茶具、环境也无法讲究,更不可能千里迢迢去踏勘茶山。我喜旅游,只能因公外出时顺便去某景点浮光掠影般“到此一游”。
文摘 插图:


品茗人生
自古文人都爱茶
丁亥夏日,我和殷慧芬请书法家张森写“茶禅一味”四个字。到他府上,我们着实吃了一惊,书架上全是一提一提的普洱茶,茶几上一应俱全地放满各式茶具。什么时候张森改喝普洱茶了?而且一喝就如此声势浩大!张森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喝咖啡的,家里制作咖啡的设施全套的,豆粒在专门的机器上碾碎、研磨,再慢慢熬制,香味袅袅地在厅堂里飘浮。那种香,也很醉人。
张森从咖啡到茶的转变,是近期的事。前不久,云南省思茅市更名普洱市,邀请全国一百个名人参加庆典活动,上海被邀的除了一位市领导外就张森一人。回来时,热情的普洱人送了他各式普洱茶,其中不乏好茶。他显宝似的一件一件向我们展示,挑着请我们品尝。过去我多喝绿茶,狮峰龙井、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开化龙顶……嘴也很刁,喜欢顶级的。殷慧芬喜欢青茶,武夷四大名丛、凤凰单枞、安溪铁观音……也十分挑剔。家里有一块普洱茶砖,是画家吴明耀从台湾写生回来送我们的,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一直没去动它。
“十多年的茶砖也算是好茶了。”张森说,“不过我这里有二十多年、三十多年的,我请你们喝。”他表演茶道似的,一款接着一款,极其随和,一边还不断地问味道怎么样?喉咙口滑不滑?茶气足不足?回味是不是有点甜?一个下午,一连喝几款不同年份、不同品种的普洱茶,香醇久久地驻留喉唇之间。临别时他送每人一生一熟两个茶饼和一张他自己刻录的介绍普洱茶的碟片,俨然一个茶文化的传播者。
张森名气大,很牛,与他不很熟的人在公众场合碰见他,向他打招呼,他只是和你点点头,不与你多语,显得有点腔调。我们与张森相识多年,知道他骨子里很爽直、对朋友热情似火。我听他的同门小师弟陈良说,在翁阖运晚年,张森是所有学生中为先生付出最多的,先生病重期间,张森联系医院、找医生,忙得最辛苦。
因为茶,我们和张森相见次数骤增,半年里少说也有七八次,张森也因茶更显可爱,茶把他本来的一面更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我喜欢张森的字,他的隶书沉稳安静,行书灵动脱俗。他记性极好,唐诗宋词更是烂熟于心,“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白香山、戴叔伦的诗他信手拈来,然后挥洒书就,如行云流水。这诗中意境,这字里流韵,我觉得是与茶相通的,张森从咖啡到茶的演变,与他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