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页码:477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503221887 ·条形码:97875032218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风景名胜区管理学 |
 |
|
 |
风景名胜区管理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页码:477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503221887
·条形码:978750322188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院校旅游教材
内容简介 本教材的特点:一是系统性。举风景名胜区的概念,规划、保护、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内外的比较,书中都有广泛的涉猎,一书在手,可省翻检之劳。二是实证笥。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本书中援引了钟山、千山、黄山、泰山、庐山等许多著名风景名胜区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具体的例证十分便于读者自行参悟。三是规范性。作者此前有过成功编写《地图教程》(南京大出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荣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测绘教材二等奖”)的经验,因此,教材编写完全符号规范,既适合教学,也适合自学。
为了提高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水平,增强旅游业整体实力,我们结合教学和科研实践,将总结和探讨有关风景名胜区管理的规律和方法写进《风景名胜区管理学》。书中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建设、安全、卫生和文明服务管理,超前推出制定风景区门票价格数学模型、风景名胜区信息管理系统等新理念、新方法。
本书既是高等院校旅游专业“风景名胜区管理学”课程的教材,又可作为全国各风景名胜区及其主管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参考书。
媒体推荐 序
风景名胜是一门大学问,风景名胜区管理是一门更大的学问。 我们说风景名胜是大学问, 因为风景名胜是我们人类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的重要载体。千里之山,不能尽奇;百里之江,不能尽秀。无论是从自然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看,风景名胜区都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结晶之所在,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展示场所。如果说我们的历史地理教科书是以文字和图像为载体的“风景名胜”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说,风景名胜是以自然山水和人文胜迹为载体的“历史地理课本”。古人云: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实际上就是讲的风景名胜具有审美和认知两大功能。古人又云:衣食,生之所资; 山水,性之所适。这实际上讲的是风景名胜之于人类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恰如布帛菽粟之于人类的物质需要,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我们说风景名胜区管理是一门更大的学问,这是因为: 第一,风景名胜区管理者首先必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透彻的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可区分为三大层次:最浅层次是功利关
系,人类要通过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来获取生活资料,如热源、食物、矿藏等;第二层次是认知关系,人类要想利用大自然,就要研究大自然,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自然科学所努力的大抵在此;最高层次的是审美关系,人类在认知、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美,懂得鉴赏美,并知道按美的规律办事,而天地间的大美就是自然,就是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的契合。第二,风景名胜区管理者应该分清风景区和旅游区的差别,风景名胜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差别。事实上,风景名胜资源和旅游资源是有区别的。丁文魁教授生前曾经指出:风景资源是全人类社会的财富;旅游资源仅只对旅游者有价值,是旅游者的吸引物之一,是旅游产品的一种。风景资源并不全部是旅游资源,同样,旅游资源也不全部是风景资源。或者说,被旅游者利用的风景资源可以称旅游资源,而风景资源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旅游,两者有重叠部分。由于对风景资源和旅游资源认识上的差异,形成了三个层次的风景资源价值观:表层次的是利用风景资源开展旅游,可以直接取得经济效益;中层次的是通过对风景资源的开发,使之成为本地区对外交流的窗口,以提高本地区的知名度,从而振兴本地的经济和文化;深层次的是保护和合理开发风景资源,使之为全人类文明进步服务。目前的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大多数地区而言,发展还是绝对的硬道理。这就连带了一个问题,地方政府要脱贫致富,不得不在利用风景资源开展旅游直接取得经济效益,振兴本地的经济和文化上做文章,而建设部作为国务院授权管理全国风景名胜区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却不能不从全国甚至是全球的高度来考虑问题,即他们更关心的是丁先生所说的深层次的问题。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制衡关系,即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协调,发展和保护的协调。一言以蔽之,是急功近利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种发展观的协调。
我们说风景名胜区管理是一门更大的学问,还因为风景名胜区的美具有多样性。对我们从业人员的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比如说,对风景的自然美、胜迹的人文美、管理的和谐美的认识都是风景名胜区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长期以来,研究者和骚人墨客们在游览风景名胜的同时,不乏对风景名胜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欣赏和发掘,众多的山水诗词和游记文章为我们积淀了丰富的审美和认知材料,而对现代社会的风景名胜区而言,从管理的角度来系统研究的还不多见。马永立、谈俊忠两位教授编著的这本《风景名胜区管理学》正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白, 即从管理的和谐美这个角度来丰富我们传统的旅游文化。
……
目录 序
前 言
绪 论
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概述
第二节 世界遗产概述
一、世界遗产项目
……
文摘 书摘
1.风景资源评价标准
风景资源的评价,可从其本身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人手,相应地确定历史性、科学性、观赏性、自然性、多样性等价值标准,对风景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1)历史性标准 系指评价风景资源文化价值的标准。风景资源的历史性体现在风景资源文化的悠久性、地方性、独特性、知名程度等方面。历史越悠久,其文化价值就越高。这对风景资源的价值有很大影响,如泰山因拥有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更有5000多年来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摩崖石刻、碑碣等,还有历代帝王封禅的遗址,因此,泰山不仅成为“五岳独尊”的天地象征,而且也成为有着悠久历史与辉煌灿烂古代文化、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的象征。正因为如此,泰山被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名录。
(2)科学性标准 系指评价风景资源科学价值的标准。风景资源的科学性主要指风景资源中地质、水文、地形地貌变化的丰富程度,以及稀有动物、原始植物群落等。这些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实验考察的内容越丰富,其科学价值就越高。如中岳嵩山,其地质构造复杂,岩龄古老,经历了嵩阳、中岳、少林、怀远、燕山、喜马拉雅和新构造等地壳运动,从而形成了瑰丽多姿、怪石林立的嵩山山岳景观,被地质学家们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3)观赏性标准 系指评价风景资源观赏艺术价值的标准。风景资源的观赏性表现为景物的新奇性、复杂性和统一性等,丰富多彩的景色胜于平淡乏味的景色,自然和谐的景色胜于支离破碎的景色,如桂林山水以其簪山、带水、幽洞、奇石有机结合,形成“无水无山不连洞,无山无水不入神”的优美境界,从而享有“甲天下”的美称。
(4)自然性标准 系指评价风景资源生态价值与环境质量的标准。风景资源的自然性表现为风景环境的生态系统运动秩序良好,物种丰富,污染小、遭受破坏程度低。风景资源的自然性越强,其生态价值和环境质量就越高。如湖北神农架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原始植被繁茂,动植物景物丰富,野生植物有2000多种,其中属世界稀少或我国特有的植物近40种,野生动物有500多种,其中珍贵保护动物有20多种,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湖南张家界,地质构造奇特,植被茂密,珍禽异兽种类繁多,被誉为“大自然博物馆”。
(5)多样性标准 系指衡量风景资源综合价值的标准。风景资源的多样性越强,其综合价值就越高。如泰山,无论其历史价值、观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