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的惶恐与安慰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0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301147368/9787301147368 ·条形码:9787301147368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尘世的惶恐与安慰 |
 |
|
 |
尘世的惶恐与安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0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301147368/9787301147368
·条形码:97873011473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Agonies and consolations in this life
内容简介 《尘世的惶恐与安慰》记录了作者对西方文化的一些感悟,道出了他进人西方文明之后受到的思想触动,其中既有救赎神话带来的震颤,也有被自由精神感染后的安慰,更有在触摸一些灵魂时的亲切与景仰;但所有这些,都浸泡在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惶惑和怀疑当中。作者很喜欢西方现代文明的悲壮感和自由精神,但也深深感到这种属灵的文明带来的单调、虚无、令人焦虑的生活方式。作者试图在深人西方的同时反观自我,并反思这种尝试所带来的更多的疑问。
编辑推荐 不信神的我或者我们,为什么会和基督教的文明发生关系呢?是为了臣服在以拯救为名的轰鸣声中,还是因为那自由的口号可以安慰我们的心灵,我们和西方的相遇其实不仅是为了理解他们,也是为了真正理解我们那已经迷失了的自己。
目录 黑衣之王——解读伯格曼的《第七封印》/5
一 死神/6
二 虚无/11
三 荒谬/16
四 生活/21
五 魔鬼/26
六 黎明/33
微若尼卡的第三重生命——基督教世界中的看与听/43
一 第三个微若尼卡/44
二 在凝视中倾听/49
三 哀矜者福/55
四 偷窥与窃听/63
五 苍白的面与喑哑的歌/65
六 小人儿/72
生的悲剧,死的喜剧/85
一 罗马的哀歌与佛罗伦萨的欢笑/86
二 以自杀对抗自杀/96
三 英国病/104
四 黑铁时代的美德/113
五 夜莺/123
六 死与生/137
属灵的劬劳——莫尼卡与奥古斯丁的生命交响曲/1 43
一 于汝安乎/144
二 两次葬礼之间/148
三 邻人之爱/151
四 聆听天籁/155
五 大音希声/161
六 生活是一场试探/171
七 尘世中的圣母/177
八 丧尽其哀/185
后记:我的“九?一一”/195
……
文摘 在一个昏暗寂静的小教堂里,圣像画上的圣徒表情术讷阴冷,十字架上的耶稣眼睛朝上,看也不看跪在他脚下的人,那扭曲的表情说明他根本无法忍受自己的痛苦,遑论拯救别人。人们唯一能感到的生气,似乎是天顶的壁画里或隐或现的眼睛,正在为魔鬼窥探着人间的悲惨。
孤独而渺小的人徘徊在这毫无安全感的神圣之所。他的死亡即将来临,他的灵魂却飘忽不定。他希望抓住任何一个机会询问关于上帝和永恒的消息。但这教堂里没有一双眼睛在注意他,没有一双耳朵准备倾听他。他游目四顾,四周除了寂静,只有冷漠的钟声。但那边忽然传来轻微的声响,他立即走了过去。隔着护栏,他隐隐看到个黑色的身影。他急不可耐地走过去告解,因为那个人待在倾听教徒们作告解的位置,应当是个神职人员,应该是上帝和人之间的中介,是上帝在凡人当中的代言人,甚至可能就是上帝的化身。然而,他在毫无保留地说出了自己最隐秘的困惑和处境之后,却发现那是死神。
后记 从纽约回到波士顿时,是9月2日。我花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把《微若尼卡的第三重生命》的最后一部分,也就是关于《牺牲》的解读写完,然后准备开学。开学是12日,在开学前一天,我陪着一个刚从国内来的师弟去办一些手续,一早就来到了我导师的办公室,却惊讶地发现,导师的夫人和秘书都从未有过地严肃,似乎在收听什么广播。她们对我不知所云地说了一句话,我像一般听不懂别人的英文时一样,向她们笑了一笑。她们显然被这笑容弄得很愤怒,就不再理我。我觉得莫名其妙,但也没太在意。可是那天上午诸事不利,所有办公地点都关了门,大街上弥漫着一种很奇怪的紧张感,和刚刚开学的气氛极不协调。很多陌生人神经质般不时和我说一句话,我不知道他们讲的是什么,只是不断听到attack这个词。既然什么也办不成了,我只好在一片茫然中回到了家里。
回去之后,发现家里的电视开着,我这才看到了那可怕的景象:我们前不久刚刚上去过的双子楼已经陷入了一片滚滚浓烟中——真的有飞机撞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