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337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01375823 ·条形码:97878013758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美国战略思维研究 |
 |
|
 |
美国战略思维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337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01375823
·条形码:97878013758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军事学博士后文库
内容简介 本文要回答的,不是“美国的战略是什么”,而是在战略上,“美国人怎样想”,以及“何以这般想”的问题;除作为独立单元的前言和结语外,共分7章。全文围绕着一个中心,即战略思维,两个问题,即“在战略上美国人怎样想”,“美国人何以这样想”,展开论述。
其基本脉络是:纵向展开美国战略的逻辑演变轨迹,横向剖析美国战略思维的各个层面;在纵横双向的分析中发掘美国战略思维的特点与规律。
前言部分主要对本课题的重要概念做出界定,对本课题的撰写目的和价值做出说明。
第1章,论述美国战略思维的演变轨迹,力求将美国战略纵向发展过程的叙述,与战略思维由低级到高级演变的逻辑解析结合起来,以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在纵向地研究了美国战略思维演变历程之后,对美国战略思维的横截面进行剖析。第2章,论述美国战略思维的特点。第3章、第4章和第5章,对美国战略思维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进行细化研究,分析美国的战略哲学、战略思维范式、战略原则、战略制定主体的心理特征、战略思维方式、战略手段、战略思维范畴、战略思维模式和战略语言选择,等等。
作者简介 许嘉,1958年生,上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国际政治学专业硕士,复旦大学博士,全军首批战略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教授,美国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先后拟定和参加撰写《权力与国际政治》、《战后国际关系史》、《国际组织》、《2000-2001年战略评估》、《世纪回眸与前瞻——2002版战略评估》等多总工才作。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和《欧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20世纪末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美国大战略的理论基础》、《摩根索权力政治理论的影响》等论文数十篇。
媒体推荐 《美国战略思维研究》一书,从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和文化等多方面对美国战略思维进行了总体而非阶段性的、全面而非个别的研究;同时,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刻剖析了美国战略思维的扩张性。剖析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孤立主义与扩张主义在战略指向上的一致性:表面上南辕北辙,实质上殊途同归。此书对美国战略思维多角度的深入分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军事科学院李际均中将
《美国战略思维研究》一书,不仅在回顾美国战略思维历史轨迹的基础上,从理性的高度揭示了其特点和规律,而且理论能够密切联系实际,进一步探讨与预见美国战略思维的未来走向,富有创见性,很值得一读。
——中国军事科学院梁必要少将
许嘉的《美国战略思维研究》一书,是近年来战略研究领域著作中不多见的一部力作。它的贡献在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缜密的逻辑,对美国战略思维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从历史的轨迹中寻找规律,从纷乱的现实中做出理性判断.进而对其未来走向做出了准确的前瞻性预测。该书的出版,有助于战略研究,特别是有助于美国战略研究摆脱肤浅、零乱和主观臆断的研究误区。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杨毅少将
目录 前言
第l章 美国战略思想和战略思维演变轨迹
第一节 建立共和国时期的战略(1775~1820)
第二节 领土扩张时期的战略(1820~1877)
第三节 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战略(1877~1920)
第四节 两战之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1920~1945)
第五节 冷战时期的战略(1945~1990)
第六节 总结
第2章 美国战略思维的特点
第一节 美国战略思维的扩张性
第二节 经济利益是美国战略思维的出发点
第三节 孤立主义·干涉主义·现实主义·理想主义
第四节 军事战略思维与高技术武器相伴
第五节 间接战略思维和直、间接交叉式战略思维
第六节 非对称性战略反应与思维
第七节 两党不同特点与战略思维
第八节 战略思维矛盾的特点
第3章 美国战略哲学、思维范式、原则和心理特征
第一节 美国的战略哲学
第二节 美国的战略思维范式
第三节 美国的战略原则
第四节 美国战略制定主体的心理特征
第4章 美国战略思维方式和战略手段的选择
第一节 美国战略思维方式
第二节 美国战略手段的选择
第5章 美国战略思维范畴、模式和语言
第一节 美国战略思维范畴
第二节 美国战略思维模式
第三节 美国战略思维语言
第6章 美国战略思维案例(一)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思维与战略
第一节 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咯和军事战略
第二节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思维与战略
第7章 美国战略思维案例(二)
——未来(15~20年)美国对华战略
第一节 冷战后的国际体系结构
第二节 国际体系结构下的中美关系
第三节 单位层次上的中美关系
第四节 未来中美矛盾发展预测
第五节 结论——美国未来对华战略
结语:规律与启示
中文主要参考文献
英文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这个项目的研究对象是美国战略思维。在本文的开头,我们首先对“战略”、“思维”和“战略思维”三个概念,做出清晰、明确的界定。
战略
在中国,“战略”一词最早见于西晋初司马彪所著书中。自西晋以后在古代诗文中时有所见。如,郑畋《受武臣邻宁节度史制》中写道:“习起翦之兵书,用关张之战略”;唐高适《高常侍集》二《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六说:“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说,古人所提出的战略概念是“作战方略”或“作战谋略”的意思,与现代意义上的战略概念并不完全吻合;与“战略”相当的概念是“谋略”。中国谋略思想的出现早于西方,公元前770年左右,即春秋战国时代,中国谋略思想的发展已进人到成熟和鼎盛时期。
文摘 现代意义上的“战略”概念,源于西方,先传至日本,再经日本传到中国。其时,中国已进入近代时期。
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来看,“战略”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丰富,它的每一步发展和演变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战略”中的“战”字表明,它关注的是军事斗争领域;“略”主要是指韬略、谋略。“战略”,即战争韬略。当人们在战争中不再只是单纯地关注力量的对抗,即开始不仅斗力斗勇,而且斗智的时候,原始的战略思维就开始萌发了。
作为战争韬略,“战略”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它研究的范围局限于战争。第二,它研究的是如何动员和使用现有的武装力量对付敌人。第三,它是一种如何在现有的武装力量下运用智慧战胜敌人的艺术。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人们对战争经验的不断总结,在战略制定中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人们发现单纯利用军事手段,往往不能确保战争的胜利,军事和政治经常密不可分。二是集团之间,尤其是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军事上,而且还表现在其他领域,如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乃至文化领域。至此,仅从纯军事的角度研究战略,已经不能适应国家或集团间斗争的需要。于是,“战略”概念开始拓宽,“大战略”(舯rIdst眦gy)概念,随之出现。
后记 在这个项目完成之际,我并没有感到轻松,而是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由于某种原因,在流动站工作的这两年里,我不得不在北京和洛阳之间往来穿梭;在现实研究、研究生教学和博士后课题之间,疲于奔命。这常常使我自恨分身乏术。我虽然竭尽全力兼顾,但对于每一项工作来说,毕竟不如“集中兵力”效果好。
这两年实在是太忙了。北京的香山和颐和园是多年来我一直想再去看一看的地方,到那两仑地方已是16年前的事了。我做博士后研究的所在单位——中国军事科学院——又恰巧与这两处名胜近在咫尺;但两年来我却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去看一看。我经常在星期五就把星期六和星期天的饭菜准备好,为的是能够在周末两个宝贵的休息日里静静地看书、思考、写作。
这两年是繁忙的,又是有意义的。在军事科学院,我切身体验到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深切体会到了军人应有的责任感和对祖国的忠诚。
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想到了那些最关心我的亲人。他们的亲情和体贴,使我能够在事业上不懈地进取。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他们的智慧、他们的体贴和他们的爱护,我的生活将顿失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