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中国军事第一人:毛泽东

2010-04-08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442 页 ·出版日期:1994年04月 ·ISBN:7203036510 ·条形码:9787203036517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军事第一人:毛泽东 去商家看看
中国军事第一人:毛泽东 去商家看看

 中国军事第一人:毛泽东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442 页
·出版日期:1994年04月
·ISBN:7203036510
·条形码:9787203036517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军事第一人:毛泽东》介绍了:少时,学唱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大学毕业,来到部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古今中外军事人物和军事思想,方知“大救星”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在世界众多的军事名家中,没有哪一个能像毛泽东这样,一生有这样丰富而成功的军事实践,写下如此浩繁的军事论著,构建了自己的军事理论大厦,成为中国军事第一人。我居住的大院,有一座巨大的毛泽东塑像格外引人注目。许多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的将军们在这里晨练,散步。一些青年军官来此谈论世界风云。新战士入伍,要在这里合张影寄回家。老战士退役,要在这里留下军营生活的最后纪念。年复一年,年年如此。
编辑推荐 《中国军事第一人:毛泽东》介绍了:少时,学唱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大学毕业,来到部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古今中外军事人物和军事思想,方知“大救星”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在世界众多的军事名家中,没有哪一个能像毛泽东这样,一生有这样丰富而成功的军事实践,写下如此浩繁的军事论著,构建了自己的军事理论大厦,成为中国军事第一人。我居住的大院,有一座巨大的毛泽东塑像格外引人注目。许多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的将军们在这里晨练,散步。一些青年军官来此谈论世界风云。新战士入伍,要在这里合张影寄回家。老战士退役,要在这里留下军营生活的最后纪念。年复一年,年年如此。我每次从这里走过,常要驻足仰望。望着望着,这位巨人的塑像在脑子里就活起来。一会儿,他是诗人的形象,心里便涌出许多他宏伟的诗句;一会儿,他又展现军事家的风采,让人记起他那许多精妙的军事名言。每在此时,心中不禁生出一个问题: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亲手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一一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巷臻、叶剑英,为什么没有给他自己授衔?如果授衔的话,他应该被授予什么衔呢?
目录
第一章 从青年毛泽东到马克思主义军事家
第一节 风华正茂时
第二节 中国文化与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军事家之路

第二章 军事第一人的战争观
第一节 毛泽东看战争
一、毛泽东战争起源说
二、毛泽东战争本质论
三、毛泽东论战争的经济因素和经济利益
四、战争与和平:一个是流血的政治,一个是不流血的政治
五、毛泽东的战争态度
六、战争力量诸因素关系新论
第二节 毛泽东研究战争的方法论
一、首先弄清为何而战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
四、没有两次相同的战争,要着眼其特点和发展
五、剑不如人,剑法要胜于人:注重于能动地指导战争

第三章 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体系
第一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构成及内容
一、体系的理论基础
二、体系的骨干力量
三、体系的主体内容
四、体系的基本战法
五、体系的转换规律

第四章 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军事思想
第一节 “现代游击战争之父”的伟大贡献
第二节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
第三节 毛泽东人民战争的作战指导原则
一、“十六字诀”原则
二、“三战”结合原则
三、打歼灭战原则
四、“两视”敌人原则
五、初战原则
六、十大军事原则

第五章 毛泽东军事最高层次——军事战略思想
第一节 基础是人民战争
第二节 核心是积极防御
第三节 把握的关键是全局与局部
第四节 基本策略是以一当十
第五节 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来源和特点

第六章 军事第一人的战争指挥艺术
第一节 立于不败之地的奥秘
一、奥秘之一:主动性
二、奥秘之二:灵活性
三、奥秘之三:计划性
第二节 卓越的战争指挥艺术
一、决策艺术
二、择机艺术
三、造势艺术
四、用兵艺术

第七章 毛泽东兵法举要
一、知彼知己
二、以劣胜优
三、打圈子战术
四、善观风色,善择时机
五、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六、围魏救赵
七、拣弱的打
八、力争主动
九、持重待机
十、集中兵力
十一、先弱后强
十二、迂回包围
十三、围城打援
十四、敌进我进
十五、以弱胜强
十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十七、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十八、围三缺一,虚留生路
十九、兵贵神速
二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二十一、蘑菇战术
二十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二十三、后发制人
二十四、乘敌之隙
二十五、速战速决
二十六、造敌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
二十七、牵牛鼻子战术
二十八、内线中的外线
二十九、围而不打,隔而不围
三十、“零敲牛皮糖”

第八章 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毛泽东建军思想和建军原则
第一节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第二节 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
一、人民军队的宗旨和任务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四、实行三大民主,执行三大纪律
五、努力提高军政素质
第三节 建立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
一、建设诸军兵种合成军队
二、军队的正规化建设
三、武器装备的现代化
四、注重教育训练
五、努力办好军事院校
六、加强军事科学研究

第九章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军事家的素养和风格
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二、广博的知识基础和高深的理论功底
三、识才用才的大局观念
四、英明果断的决策能力
五、无所畏惧的为将性格
六、驾驭全局的应变能力
七、豁达大度的大将风度
八、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
后记
……
序言 少时,学唱的第一首歌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大学毕业,来到部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古今中外军事人物和军事思想,方知“大救星”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在世界众多的军事名家中,没有哪一个能像毛泽东这样,一生有这样丰富而成功的军事实践,写下如此浩繁的军事论著,构建了自己的军事理论大厦,成为中国军事第一人。
我居住的大院,有一座巨大的毛泽东塑像格外引人注目。许多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的将军们在这里晨练,散步。一些青年军官来此谈论世界风云。新战士入伍,要在这里合张影寄回家。老战士退役,要在这里留下军营生活的最后纪念。年复一年,年年如此。
我每次从这里走过,常要驻足仰望。望着望着,这位巨人的塑像在脑子里就活起来。一会儿,他是诗人的形象,心里便涌出许多他宏伟的诗句;一会儿,他又展现军事家的风采,让人记起他那许多精妙的军事名言。每在此时,心中不禁生出一个问题: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亲手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一一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巷臻、叶剑英,为什么没有给他自己授衔?如果授衔的话,他应该被授予什么衔呢?
文摘 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的茨坪以后,随即领导部队在井冈山及其周围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要巩固和发展井冈山这块革命根据地,首先必须解决如何发展武装斗争的问题。就当时的革命武装力量而言,不过干余人。朱毛会师后成立红四军,也不过3000余人。而江西和湖南两省的敌人很强大,常常联合起来“进剿”红军。因此,研究和制定红军的战略战术原则,对红军施以正确的作战指导,就成为当时诸多军事问题中的首要问题。在井冈山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在中外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从中国的孙子到德国的克劳塞维茨,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斯大林,都没有也不可能给红军准备一个现成的答案。从理论到实践,都无可借鉴,只有靠自己在斗争中学习,在战争中提高。
毛泽东刚上井冈山时,听说有一个叫山大王的朱聋子,本名朱孔阳,在井冈山当了几十年的“山大王”,官府多次捉他一直捉不到。他利用井冈山地势险峻,到处是悬崖绝壁,山里树密林深,气候多变,经常是云雾弥漫的天气,与官府兵周旋。官府兵一进山,他就与之满山转圈子,你到这里来,我到那里去,使官府兵对他无可奈何。他的基本经验是:“在井冈山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毛泽东研究了朱聋子这一经验,从中受到启发,“打圈”是为了避实就虚,摆脱敌人的追击,而打仗是为了吃掉敌人,战胜敌人,从而引出了他新的思路。他对红军的战士们讲,我们要把“打圈”和打仗结合起来,把“山大王”的办法改为“红军不但会打圈,还要会打仗”。敌人向我们“进剿”,我们就退避三舍。我们一退,敌人不知我们的去向,他就得重新侦察。我们先领着他兜圈子,等他的弱点暴露出来,我们就打他个干净利落。
1928年1月中旬,江西的敌人以一个团又一个营的兵力对井冈山发动第一次“进剿”。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在遂川主持召开了前委和万安县委的联席会议,总结井冈山工农革命军和万安农军开展游击战的经验,把这一时期开展游击战的经验概括为:对付敌人的办法,要看敌人的多少,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人来了我们退,敌人去了我们后面追,提出了“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
毛泽东运用这一原则,率工农革命军主力由遂川返回井冈山,经过充分准备,对进占新城的敌人,从南、北、东三面突然发起进攻,经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攻占新城。此次战斗,我军首次全歼敌正规军一个营,俘敌近300人,打破了敌
……
后记 毛泽东研究已成为学术界一个重要领域。对毛泽东军事的研究也随之日益深人,不断有研讨会召开和新著问世,使研究呈现十分繁荣的景象。
记得参加一个会议,散会时一位青年学者说的话印象很深。他说:“一百个人的眼里出一百个毛泽东,但在军事上,则只有一个毛泽东,没有人能与之相比,他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军事家。说不完的毛泽东,研究不尽的毛泽东军事。”说这话的学者的名字已经记不起来了,但这些话却深深地留在了脑子里。它既是学术研究者彼此的美好祝愿,也说明毛泽东是一座金山,是中华民族的最丰富的宝藏,足够我们几代人发掘研究。
但在现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曾决定中国命运、影响一个世纪的毛泽东及其军事思想受到了冲击和挑战。有的提出,诞生于“小米加步枪”时代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电子加导弹的今天还能不能用得上?还能不能以弱胜强?如何去以弱胜强?虽然也见仁见智,但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无论高技术如何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依然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是中国进行军事斗争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结论,已随研究的深入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坚信不移。人们在走向未来,研究高技术战争,提出许多无前人见解的同时,从不断回溯毛泽东军事思想,哪怕是片言只语的观点中,常常发现仍然闪烁着智慧之光。一切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史上起过重大影响的见解,在未来依然会成为主宰新军事学术的主流。因此,毛泽东军事的范围不能局限于一些公认的那些观点,而要包括一切曾经有过影响的理论成果。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