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企管 >

企业家大败局:中国商界悲情纪实(1978-2009)

2010-04-07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29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1792941/9787501792948 ·条形码:9787501792948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企业家大败局:中国商界悲情纪实(1978-2009) 去商家看看
企业家大败局:中国商界悲情纪实(1978-2009) 去商家看看

 企业家大败局:中国商界悲情纪实(1978-2009)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29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1792941/9787501792948
·条形码:978750179294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企业家大败局:中国商界悲情纪实(1978-2009)》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档案,也是一部MBA式中国企业失败案例全集。从1978到2009,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共同走过了30多年坎坷而曲折的改革之路。在这条承载梦想却遍布荆棘的道路上,年广九、牟其中、黄宏生、仰融、褚时健、顾雏军、黄光裕、荣智健……一个又一个企业家黯然倒下……
他们都是中国商界名噪一时的企业家,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得到了公众的赞誉,却因种种原因,一切成就转眼之间灰飞烟灭,他们有的已被判刑,有的踏上了逃亡海外的不归路,有的正在接受调查……
罪与罚的一幕一幕,光明与黑暗的较量,正是对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确立和法治社会逐步进化的一个深刻注解。悲情企业家的人生沉浮,折射了这个时代的变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大环境下经济发展的缩影。
《企业家大败局:中国商界悲情纪实(1978-2009)》不仅讲述了23位悲情企业家从辉煌到败落的人生轨迹,还将每个案例进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给现在及未来的中国企业提供了获得成功的切实经验和规避失败的具体思路。
作者简介 余胜海,1965年出生于湖北随州,资深财经记者、作家,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财经新闻报道和企业发展研究,是中国企业发展史和企业家成长史的忠实记录者和观察者。
他以记者独有的敏锐和洞察力,以还原事实、揭示真相为己任,不懈寻求中国商业进步的动力之源。在视野上更偏于纵深的思考,用一种逻辑缜密的思维贯穿于平实的文字中来讲述企业史,每一篇文章都闪烁着思想智慧的光芒,给人以深刻启示。
作者曾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优秀专家学者”称号,已出版《无雪冬季》《光荣与梦想》《光辉岁月》《商道》《创业非常道》《领袖财智》等多部著作,广获读者好评和媒体关注。
媒体推荐 改革开放30年来,法制不健全和生存环境畸形导致许多企业家的行为变形。在企业财产权缺乏保障、外部干预、乱吹哨和黑哨盛行、游戏规则也不平等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争取生存权利和发展空间,快速完成原始积累,不得不“打擦边球”,无奈之下踏入不合理制度和滞后法律构成的雷区,这些企业家失败案例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
但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今天中国市场经济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已经大大加强,如果还想浑水摸鱼,是行不通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琏
在分析一些企业家的沉浮,甚至身陷囹固的原因时,人们往往简单地从道德层面找原因,说企业家道德败坏、贪得无厌。我认为,这样分析问题未免过于简单。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和道德可能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的人在开始做企业时是好人,做了企业后才变坏的,企业家纷纷落马与体制有着很大关系。
要想使企业家犯罪现象减少,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创造出适应企业家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的制度环境,形成保护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 曹风岐
我一直坚信:一个企业家领导的企业能走多远,关键是看这个企业家的责任感有多大。有了责任感,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有了动力,企业家才能带领他的企业越走越远。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柳传志
读这样一本书,我的内心是十分沉重的。由于工作关系,我和书中的多位商界人士有过交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出现的知名企业家,若以败局论,最悲惨的莫过于牟其中、年广久和褚时健。本以为有这/厶多前车之鉴,中国企业家的悲情故事应该可以终结了。没想到,这几年来,唐万新、黄宏生、顾雏军、黄光裕等又一个个锒铛入狱。
企业如同大厦,其倒塌固然令人叹息,但也留给人们宝贵的启示。这些活生生的个体命运的重大变化,触动的更是人的心灵。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秦朔
在最早一代的民营企业家当中,牟其中是最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但由于他的创造力、想象力跟体制环境脱节、对立的太多,所以大部分都成功不了。这种命运使他成为一个时代的悲情探路者。
  ——万通集团蓄事长 冯仑
编辑推荐 《企业家大败局:中国商界悲情纪实(1978-2009)》:一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档案
一部MBA式中国企业失败案例全集
23位悲情企业家由盛而衰的全程纪实与前车之鉴
著名学者、企业家、财经媒体联合推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悲情探路者
年广九三起三落的“中国第一商贩”
(原安徽芜湖傻子瓜子公司总经理、“傻子瓜子”创始人)
牟其中时代先锋的悲剧
(原南德经济集团公司董事长)
孙大午逼出来的“融资先行者”
(原河北省徐水县大午农牧集团董事长

第二章 空手套白狼
杨斌胆大妄为的骗子
(原沈阳欧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邱忠保草莽英雄的豪赌人生
(原西安飞天科工贸集团董事长)
张荣坤激荡上海滩的“公路大王”
(原上海福禧投资公司董事长)
周正毅“资本玩家”的江湖末路
(原上海农凯发展集团公司董事长)
吴志剑自取灭亡的江湖巨骗
(原深圳政华集团公司总裁)

第三章 资本枭雄
唐万新暴起暴落的“资本枭雄”
(原德隆国际投资控股公司总裁)
仰融被通缉的资本大鳄
(原华晨集团董事长)
顾雏军黯然倒下的“格林柯尔”掌门人
(原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光裕中国“问题首富”
(原国美电器集团董事局主席)

第四章 王者的陨落
褚时健“烟草大王”的悲情陨落
(原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
郑俊怀中国“乳业教父”之殇
(原内蒙古伊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黄宏生身陷囹圄的“彩电大王”
(原创维集团董事长)
王效金贪得无厌的“酒界奇才”
(原安徽古井集团董事长)
赵新先尴尬的“三九教父”
(原三九企业集团总裁、党委书记)
田文华中国的“毒奶大王”
(原三鹿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第五章 赌出来的悲剧
胡志标一代“标王”的宿命
(原广东爱多电器公司总经理)
戴国芳“钢铁狂人”梦断扩张路
(原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董事长)
张家岭从峰顶跌落的“轻骑之父”
(原济南轻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兰世立民营航空业的一颗流星
(中国东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
荣智健百年荣华成一梦
(原中信泰富集团董事局主席)
附录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大的变化是出现了企业家这个人群。他们是改革的参与者,也是推动者。
三十年的经济新革命,在一个又一个商业高峰刻下记号。划下痕迹的,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成功者披着财富的桂冠在历史的画卷中磅礴泼墨,失败者却无言地黯然倒下。这些悲情企业家的人生沉浮折射了这个时代的变迁,在某种程度上是整个环境下经济发展的缩影。他们曾经的辉煌和败落,也许能给人们带来更多深刻的启示与心灵的触动。
中国人对悲情概括得极为精妙,以三句诗为最:“问君何事险囹圄,怜君何事向天涯”,“昔时人已殁,今日水尤寒”,“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其一为牢狱之灾、终生负痛的悲哀;其二是大业未成、撒手尘寰的悲痛;其三乃黑白难辨、功败垂成的悲壮。
时间像一把残忍的刷子,不显山不露水地抹去人们对琐碎历史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事、一些人,仍然顽强地占据着人们的思维一角,年广九、牟其中、褚时健、孙大午、顾雏军、仰融、黄光裕、荣智健等23位悲情企业家便是典型的代表。
文摘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问中国,中苏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两国的经贸往来活动日益频繁。在此前后,牟其中已经对国内、前苏联、东欧等国做、了相对系统的商业调查研究:当时苏联正极度缺乏轻工、食品等生活用品,而中国因经济一度过热,导致大量轻工业品过剩、积压;国内与苏联实行的是条块分割的经济体制,国家行政部门与官办企业对跨行业、跨部门的业务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里面有个“权利真空地带”。
“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太远,苏联同西方打交道比同中国打交道要困难得多,共同的意识形态追求也使苏联更愿意同中国合作;两国都缺少硬通货,使对方在以货易货的交换方式上比任何国家都有积极性。”牟其中在《历史性的机会与我们的选择》一文中,进一步指出了易货贸易的可行性。
当年十月,南德集团与前苏联达成了以易货贸易的形式购买T—154客机和航空器材的协议;年底,双方在北京终于签订了正式合作的《备忘录》,随后,便有了前文所说的以上千车皮换回4架T一154客机的经典之作。
“牟其中以他特有的商业敏感,抓住了一种历史特定阶段才有的机遇,南德从此一步登天。”曾深入采访过牟其中的资深媒体人士李慰饴对此评价。
“飞机易货”的一举成功,让牟其中与南德集团在积累名与利的同时,更进一步积累了做事的勇气与信心。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不是牟其中的首创,但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他认为自己必须不断创造新的奇迹,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抉择后,牟其中决定:做卫星。
这一决定,使人们在对这位敢说敢做的个性企业家充满着期许的同时,又存在着疑问:他能干成吗?
事后证明,牟其中干成了卫星事业,如果不是一场变故,他会干得很好。
1993年12月28日,南德与俄罗斯合作,成功地发射了“航向一号”电视直播卫星。
当年的春天,牟其中几乎天天召集中层管理人员开会,主题只有一个:筹钱。
不久,航向三号卫星制造即将完工,并准备发射,对南德集团来说,卫星项目势在必行,他们必须向国外发射机构支付数百万美元的发射费。
这笔发射费对当年的南德来说是笔巨款,急需用钱的牟其中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这时,一个叫何君的人出现在牟其中的眼前,对方表示愿意提供资金助南德渡过难关。然而,这笔钱却把牟其中与南德拖向了无底的深渊。
1996年8月,公安机关在对湖北轻工“骗开信用证套汇”的问题进行调查中发现,南德所用的资金与这个问题有着千
……
后记 我是1986年开始从事新闻报道和企业发展研究工作的,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财经新闻报道和企业发展研究的资深传媒人、经济观察员,能够亲历并记录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变化和中国企业家三十年成长历程,无疑是幸运的。
由于职业的关系,二十多年来,我一直特别关注中国企业家各类犯罪案件的报道,也引发了我的深层思考。我认为企业家的违法犯罪案例不应该遭到忽视,这些身陷囹圄的失败的企业家们不只是避免重蹈覆辙的前车之鉴,更是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无法抹去的组成部分。企业家罪与罚的一幕幕,正是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确立和法治社会逐步进化的一个深刻注解。
一个企业家倒下,或许是偶发事件;群体性倒下,则必定有制度上的原因。在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通过完善制度来堵塞漏洞,加大执法力度来规范市场交易,类似“悲情”的事件就会不断发生。
2008年10月,在举国上下隆重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中国民营经济周刊》隆重推出由我撰写的专题报道《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位悲情企业家》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落马企业家》,文章发表后被许多媒体转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