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蜈蚣养殖技术

2010-04-07 
基本信息·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页码:9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508211985 ·条形码:97875082119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蜈蚣养殖技术 去商家看看
蜈蚣养殖技术 去商家看看

 蜈蚣养殖技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页码:9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508211985
·条形码:97875082119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蜈蚣养殖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崇洲等编著。内容包括:蜈蚣概说,蜈蚣药用历史简况,蜈蚣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药用蜈蚣的主要种类,蜈蚣的生活习性、个体发育与生殖行为,药用蜈蚣的人工养殖和天敌预防与疾病防治等。内容翔实,文字通俗,技术实用,适合蜈蚣养殖专业户、动物养殖场以及有关科技人员阅读参考。
编辑推荐 《蜈蚣养殖技术》是由金盾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一、蜈蚣概说
(一)蜈蚣在动物界中的地位
1.整形亚纲
2.改形亚纲
(二)蜈蚣的适宜温、湿度环境
1.蜈蚣的适宜温度环境
2.蜈蚣的适宜湿度环境
(三)蜈蚣的食性

二、蜈蚣的药用价值与药用历史简况
(一)蜈蚣的主要药用价值
1.蜈蚣的药性与药效
2.蜈蚣药用的部分选方
(二)蜈蚣药用的历史简况
1.蜈蚣名称的由来
2.蜈蚣入药的传说
3.药用蜈蚣的传统产地
4.有关药用蜈蚣采集与经营管理的记述
5.我国药用蜈蚣资源的状况

三、蜈蚣的外部形态
(一)头部
1.大颚
2.第一小颚
3.第二小颚
4.幕骨内突
(二)躯干部
1.颚肢节
2.有足体节
3.胸板
4.侧板
5.步足
(三)肛生殖节
1.前生殖节
2.生殖节
3.肛门

四、蜈蚣内部组织结构
(一)肌肉系统
(二)消化系统
1.口腔
2.前肠
3.中肠
4.后肠
5.消化腺
6.马尔皮基氏管
(三)呼吸系统
1.气门
2.气管
(四)循环系统
1.心脏管
2.腹主动脉
3.环状血管
4.侧脉
5.血液与循环
(五)神经系统
1.脑
2.腹神经索
(六)生殖系统
1.雌性生殖系统
2.雄性生殖系统

五、药用蜈蚣的主要种类
(一)少棘蜈蚣
(二)模棘蜈蚣
(三)多棘蜈蚣
(四)哈氏蜈蚣
(五)马氏蜈蚣

六、蜈蚣的一般生活习性
(一)扫除习性
(二)昼夜节律
(三)捕食与食性
(四)越冬

七、蜈蚣的个体发育
(一)受精卵的胚胎发育期
1.卵黄裂和胚层形成期
2.分节和器官原基形成期
3.器官形成期
(二)胚后发育期
1.身体生长发育期
2.性成熟期(成体期)

八、蜈蚣的生殖行为
(一)求偶
(二)筑巢
(三)产卵
(四)产卵期与产卵量
(五)性细胞发育与温度等条件的关系

九、药用蜈蚣的人工养殖
(一)养殖池的建造
1.地点的选择
2.养殖池的一般构造
3.栖息床的构筑
(二)养殖蜈蚣的注意事项
1.引种
2.饲养
3.放养密度
4.越冬管理
5.捕捉方法
6.被蜈蚣螫伤的简易疗法
(三)药用蜈蚣的人工繁殖
(四)需要继续研究解决的问题

十、天敌预防与疾病防治
(一)天敌预防
1.寄生线虫
2.蚂蚁
3.石龙子
4.鸟类
5.老鼠
(二)疾病防治
1.主要常见疾病
2.预防和治疗
后记
……
序言 药用蜈蚣饲养和繁殖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养殖的具体目的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准,改善生活质量。药用蜈蚣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医疗保健需求量的日趋增多,因而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
蜈蚣含有疗效良好的活性肽类,对其深入开发和利用,是药物化学在我国中医中药中的深化与发展。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为药用蜈蚣养殖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必须结合养殖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解决实际问题,适度发展规模化养殖,加强科学研究与科学管理,提高药用蜈蚣的养殖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更好地满足医疗和保健的需要,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药用蜈蚣的养殖,属于动物学的范畴,内容丰富,技术性强,而且在不断发展。本书是在总结了以前养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养殖技术的发展,为满足药用蜈蚣养殖者的技术操作需要而编写的。
养殖技术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本书的内容,还需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因此,恳请读者不吝赐教,使这本书更加丰富和完善,更能满足养殖实践的需要。
文摘 插图:


3.药用蜈蚣的传统产地
《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中国药典,共包括365味动、植物中药。蜈蚣药是其中之一。可见蜈蚣药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南梁时代的陶弘景对《神农本草经》作过整理和增广,并把药用蜈蚣的产地和性状作了较精确的记载:“蜈蚣生大吴川谷及江南,头足赤者良。”“今赤足者多出京口长山、高丽山、茅山,于腐烂积草处。”
前面已说过,“大吴”产地是蜈蚣名称的由来,这里不再重述。陶弘景所说的“大吴”可能是指宋、齐、梁三个南朝相继沿袭的吴郡行政区划。所谓“江南”可能指的是长江口南岸的广大地区。
李时珍曾经赞赏《蜀本草》是一部精辟的著作,并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引用了其中一段很有价值的话:“蜀图日:(蜈蚣)生山南川谷及出襄。邓、随、唐等州土石间。”
上述的“山南”系沿袭唐代建制的“山南道”地区,包括今日湖北省境内长江以北、汉水以西,陕西省境内的终南山以南,河南省境内的北岭以南以及四川省境内的剑阁以南,其中的襄、邓、唐、随等州,迄今仍是药用蜈蚣的传统产地。
后记 本书由浙江省动物学会经济动物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海宁市西山养殖场王利忠场长倡议,并写出初稿。之后,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了有关的文字资料和照片,其中的彩色照片,是用杭州大学毛节荣老师拍摄的彩色照片复制的。马书明高级工程师提供了全部的线条图。在此基础上,国家林业总局曹云先生对书稿重新进行了整理和加工,使本书得以完成。
对于药用蜈蚣的饲养和管理问题,浙江省海宁市西山养殖场仍在继续深入研究。该场为蜈蚣、蛇、蝎等药用动物的养殖基地,是个可以提供咨询服务的单位。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