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教材 >

世界史:现代卷

2010-04-07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2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040200805 ·条形码:97870402008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世界史:现代卷 去商家看看
世界史:现代卷 去商家看看

 世界史:现代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2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040200805
·条形码:97870402008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世界史:现代卷》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系齐世荣任总主编的四卷本《世界史》中的第3卷。本卷系统阐述了20世纪初帝国主义形成以来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编者注意在原六卷本《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的基础上,吸取近年科研教学成果,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从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连结为一整体的高度上把握世界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在内容上突出重点,如对国际关系演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认识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同类型及其特色等均有所深化。《世界史:现代卷》主要供高校历史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亦为广大史学工作者研究世界通史的最新读本。与本卷配套的是《世界史·古代卷》(第1卷)、《世界史·近代卷》(第2 卷)、《世界史·当代卷》(第4卷)。
编辑推荐 《世界史:现代卷》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世界
第一节 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帝国主义的形成
第二节 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第三节 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
一、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的美国
二、登上世界强国地位的日本
第四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和俄国1905年革命
第五节 亚洲的觉醒
一、伊朗的立宪革命
二、印度的自主自产运动
三、青年土耳其革命
四、中国的辛亥革命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大战的起源
一、垄断资本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厚根源
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四、军备竞赛、局部冲突与要求和平的呼声
第二节 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性质
一、战争的爆发
二、战争的性质
第三节 大战的进程
一、战争的第一阶段:1914年
二、战争的第二阶段:1915-1916年
三、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
四、战争的结束
第四节 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一、列强力量的消长变化
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三、反战与和平运动的发展

第三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第一节 俄国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
第二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第三节 德国十一月革命
第四节 东欧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与灭亡
第五节 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第四章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巴黎和会
一、主要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考虑
二、巴黎和会的召开与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三、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
一、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国际联盟
一、国际联盟的起源与成立
二、国联盟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第五章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第一节 战胜国英、法的困扰
一、盛极而衰的英国
二、重建中的法国
第二节 魏玛共和国
讨论与思考题
第三节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战后初期意大利的经济政治形势
二、法西斯党的建立及其夺权斗争
三、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第四节 美国的繁荣
一、经济繁荣与社会状况
二、繁荣下的矛盾与隐患
三、“无为而治”的企业家政府
第五节 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
第六节 欧洲国际关系的调整
一、德国赔款问题的解决
二、欧洲安全问题与《洛迦诺公约》
三、集体安全与《非战公约》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二三十年代的苏联
第一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第三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苏联的对外政策

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一节 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同类型
一、各具特色的政治运动
二、地域性特征的改革运动
三、形态各异的民族主义思潮
第二节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
第三节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二、群众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
三、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
第四节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一、凯末尔革命
二、世俗化改革
第五节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一、1919年3月爱国运动
二、1924—1937年的护宪运动
第六节 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
一、游击战争的序幕
二、抗美游击战争的进程
三、性质和意义
第七节 墨西哥的护宪运动和卡德纳斯改革
一、护宪运动
二、卡德纳斯改革

第八章 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一节 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危机的爆发及其主要表现
二、危机的根源
三、危机的后果
第二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经济危机与纳粹运动的迅速发展
二、共和国的危机与希特勒上台
三、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扩军备战
第三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世界经济危机下的日本内外矛盾
二、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
三、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四节 英、法的衰落
一、走向衰落的英国
二、内部斗争激烈的法国
第五节 罗斯福“新政”
一、“新政”的提出
二、“新政”的两个阶段及其主要内容
三、“新政”的影响

第九章 走向大战
第一节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一、意大利的战前准备和英、法对意大利的纵容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
序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4卷本《世界史》对这个过程从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予以说明。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的诸阶段区分为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和共产主义制几种生产方式和与之相应的几种社会形态。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但不是所有民族、国家的历史都一无例外地按照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有的没有经历过某一阶段,有的长期停顿在某一阶段。总的说来,人类历史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的更迭发展,尽管先后不一,形式各异,但这个纵向发展的总过程仍然具有普遍的、规律性的意义。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推动历史横向发展的决定力量,同样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在物质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人们对新地区的开拓,与相邻地区的交换和交往,必然不断扩大。因此,历史的横向发展过程也具有普遍的、规律性意义。
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过程,是互为条件的。纵向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和阶段,规定了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反转过来又对纵向发展产生促进和深化的影响。在历史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横向发展对纵向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得尤其明显。
文摘 第一章 20世纪初的世界
19、20世纪之交,垄断组织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展,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主义进入了新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形成以后,出现了停滞和腐朽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并不排除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相反,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以前要快得多,而且这种发展更加不平衡了。
19世纪是欧洲支配世界的世纪,经济上如此,政治上也如此。20世纪初,欧洲仍保存世界优势地位,但不久就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美洲,兴起了美国;在东亚,兴起了日本。它们迅速取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改变了欧洲称霸世界的局面。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影响尤为巨大。
在俄国爆发的l905年革命,为1917年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从此人类有了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经历了种种曲折的发展道路,至今仍在中国和一些国家不断探索并向前发展。
继俄国1905年革命之后,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列宁认为,“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1914-1918年,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和霸权而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欧洲由盛转衰的分水岭。这场战争也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因为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的环节,革命容易在这里爆发,还因为在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厮杀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它们也顾不上立即动手扼杀俄国革命。
总之,从20世纪初,人类进入了它的现代史时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