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 >

管理学原理

2010-04-07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34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9787302092179 ·条形码:97873020921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管理学原理 去商家看看
管理学原理 去商家看看

 管理学原理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34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9787302092179
·条形码:97873020921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世纪高职高专实用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管理学原理》是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兴倍教授主编,由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东华理工学院、南昌工程学院的专家、教授联合编写。《管理学原理》在内容上由两部分组成:第1到第5章为理论部分,系统阐述了管理概论、管理理论、管理原理、管理方法和管理环境;第6到第10章为操作部分,系统阐述了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控制工作和创新工作。各章均附有内容提要、复习思考题、案例,全书附有综合案例。全书既注重论述了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历史演变,又展示了管理学的最新发展及21世纪管理学的未来趋势;既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又明确澄清了现有文献的缺陷与不足;既从中国国情出发引入现代管理理论的精髓,又使中国的管理案例及中国对管理理论的贡献得到了充分体现;既注重了理论适度,又突出了务实操作。《管理学原理》适用于高等学校经济类、管理类、工程类专业学生及实际工作人员的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 刘兴倍,男,1942年4月生,江西省万安县人。1965年7月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曾在省级人民政府机关及经济主管部门从事秘书、物价、财政工作14年。1979年7月起从教于高等学校。现为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管理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文献编委、南昌理工学院学科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为商业贸易与管理。出版了《商业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新编》、《涉外流通企业管理》、《现代商业企业管理》、《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习题库》、《管理学原理教学案例库》、《企业管理基础》等高等院校教材11部以及《中外商
编辑推荐 《管理学原理》是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之一。
目录
第1章 管理概论
第1节 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2节 管理的地位与要素
第3节 管理的性质
第4节 管理的职能
第5节 管理者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本章案例

第2章 管理理论
第1节 中国管理理论
第2节 西方管理理论
第3节 中外管理理论的展望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本章案例

第3章 管理原理
第1节 管理原理概述
第2节 系统原理
第3节 调节原理
第4节 人本原理
第5节 统一原理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本章案例

第4章 管理方法
第1节 管理方法概述
第2节 现代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3节 现代管理的技术方法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本章案例

第5章 管理环境
第1节 管理环境概述
第2节 管理道德
第3节 社会责任
第4节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本章案例

第6章 计划工作
6.1 计划工作概述
6.1.1 计划工作的基本概念
6.1.2 计划的类型
6.1.3 计划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6.2 计划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6.2.1 计划工作的程序
6.2.2 编制计划的方法
6.3 预测与决策
6.3.1 预测
6.3.2 决策
6.4 目标管理
6.4.1 目标概述
6.4.2 目标管理
6.5 战略管理
6.5.1 战略概述
6.5.2 战略管理
6.6 计划评价
6.6.1 计划评价的理由
6.6.2 计划评价的方法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本章案例

第7章 组织工作
7.1 组织工作概述
7.1.1 组织的概念与要素
7.1.2 组织的类型与形式
7.1.3 组织的职能与作用
7.2 组织工作的原则与程序
7.2.1 组织工作的原则
7.2.2 组织工作的程序
7.3 组织设计
7.3.1 组织设计的概念
7.3.2 组织设计的内容
7.3.3 组织设计的原则与程序
7.3.4 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7.4 人员配备
7.4.1 人员配备的概念
7.4.2 人员配备的原则
7.4.3 人员配备的程序
7.4.4 人力资源管理
7.5 组织文化建设
7.5.1 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
7.5.2 组织文化建设
7.5.3 跨文化管理
7.6 组织创新与再造
7.6.1 组织创新与再造的含义
7.6.2 组织创新与再造的时机与障碍
7.6.3 组织创新与再造的内容
7.6.4 组织创新与再造的程序
7.6.5 组织创新与再造的目标
7.6.6 组织创新与再造需要注意的问题
7.7 非正式组织
7.7.1 非正式组织的基本概念
7.7.2 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7.7.3 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本章案例

第8章 领导工作
8.1 领导工作概述
8.1.1 领导的概念
8.1.2 三组相关的概念
8.1.3 制约领导者影响力的因素
8.1.4 领导行为与效率的关系
8.1.5 领导工作的作用
8.2 领导理论
8.2.1 领导素质理论
8.2.2 领导行为理论
8.2.3 领导权变理论
8.2.4 领导激励理论
8.3 领导原则
8.3.1 权责利一致的原则
8.3.2 民主公开的原则
8.3.3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
相结合的原则
8.3.4 统一领导的原则
8.4 领导工作的内容
8.4.1 指挥工作
8.4.2 沟通工作
8.4.3 激励工作
8.5 领导的有效性
8.5.1 从领导者自身入手
8.5.2 从被领导者着手
8.5.3 从环境入手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本章案例

第9章 控制工作
9.1 控制工作概述
9.1.1 控制工作的含义
9.1.2 控制的必要性
9.1.3 一般控制与管理控制的比较
9.1.4 管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9.1.5 管理控制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9.1.6 控制的类型
9.2 控制理论
9.2.1 控制理论的产生
9.2.2 控制理论的发展
9.2.3 经济控制论的发展
9.3 控制的前提条件与原则
9.3.1 控制的前提条件
9.3.2 控制的原则
9.4 控制方法
9.4.1 预算控制法
9.4.2 非预算控制法
9.4.3 会计控制法
9.4.4 审计控制法
9.4.5 人事控制法
9.4.6 其他控制法
9.5 控制工作的过程
9.5.1 制定控制标准
9.5.2 衡量实际工作
9.5.3 矫正偏差
9.6 有效控制
9.6.1 有效控制的原则
9.6.2 有效控制的技巧
本章小结
复习思考题
本章案例

第10章 创新工作
10.1 创新概述
10.1.1 创新的概念
10.1.2 创新的条件
10.1.3 创新的机制
10.2 创新的内容
10.2.1 理论创新
10.2.2 环境创新
10.2.3 市场创新
……
附录 综合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根据国家教育部基本要求,主要针对培养经济管理类及工程技术类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编写。该书比较及时地反映了21世纪管理学的最新知识和理论,并结合高校的教学特色,按照理论够用为度,知识注重实用的原则,由一般到具体,虚实并重,注意理论与实例的紧密结合,使教材真正成为“讲、读、观、练”一体化教材模式,以适应高校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需要。
本书在体系结构和内容安排上力求反映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注意吸收国内外管理实践的先进经验,全面、系统、准确地介绍了现代管理的理论和实务知识,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本书注意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在阐述各种管理理论的同时,列举了国内外管理中的许多实例,有助于学生题解、掌握及运用有关理论。在每章末尾均有以要点形式表现的“小结”和复习思考题,每章都有案例,本书末尾还附有综合案例。这些均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国内外管理实际的了解,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突出了综合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做到理论、实务、案例三者有机结合。
本书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兴倍(教授)负责内容结构设计并修改补充、总编定稿。具体分工为:第1章刘兴倍(江西财经大学、南昌理工学院);第2章廖三余、刘雪梅(南昌理工学院);第3章马俊(南昌工程学院);第4章刘慧娇(南昌理工学院);第5章余松(南昌理工学院);第6章何忠保(南昌理工学院);第7章雷姝燕(南昌理工学院);第8章陈美娜、黄小兰(南昌理工学院);第9章李农勤(东华理工学院);第10章曹会勇、刘雪梅(南昌理工学院)。第2、5、10章刘雪梅初审;第6、7、8章由何忠保初审;第3、4、9章由李农勤初审;综合案例由刘兴倍提供。
参加本书编写的教师有着比较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以及极强的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几十位专家、学者的著作,通过总结和提炼,使该书在内容上较为充实,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故本书亦可作为职业本科相关专业教材和实际工作者学习管理基本理论与知识之用。
管理是一门涉及范围极广、发展较快的学科。同时,由于编写教材经验不足,成书过程中存在缺点和纰漏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行和广大读者指正,以便修订再版时完善。
文摘 插图:


第1章 管理概论
自从出现人群组织,管理也就产生了。管理是人类各项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类在面对大自然、面对自身的生存发展等诸多难题时,管理作为协调人群,使每个个体努力地工作,以便实现大家共同目标的活动就已经存在,而且成为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20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人们日益广泛地学习、探索和推广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极大地推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管理是一切有组织的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今日的人类已掌握了强大的科学技术,在自然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已十分丰富,管理可以变为个人管理自己时间和事务的一种行为。在工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中,筹划未来,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挑战新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而这些环节都离不开管理。那么,什么是管理,为什么要进行管理活动,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活动,谁来行使管理权利和履行管理职能呢?本章主要就这些问题阐述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性质与职能,管理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管理的主体、职责及素质要求等,为本书其余各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1 管理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决定着一门学科和一项工程的基本支柱与体系。本节主要阐述管理的概念、旨理的特性及其应用范围。
1.1.1 管理的概念
1.管理概念的不同表述
管理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又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而发展。人类活动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具有目的性,而任何一项活动要想达到其目的,都离不开管理。大到一个国家的治理、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中到一个城市的觇划建设,小到一个企业的兴办运营、一个项目的施工甚至一个家庭的生活安排,都离不开管理。那么,什么是管理呢?对于管理的定义,中外学者们都有自己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
热点排行